21,858
次編輯
變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公共建筑设计原理</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9.douba…”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公共建筑设计原理</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1002607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678756/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由[[刘云月]]编写,[[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简介==
书 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 者:张文忠
出版时间:2008年
==基本内容==
一、名词
1、物质环境:指服务于居民,作为居民行为活动载体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它是一种有形的环境,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空间要素等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功能要素,是由住宅建筑群体、道路广场、绿地设施、以及各种活动场地设施构成。
2、非物质环境:指为居民利用和发挥物质环境系统功能而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如与物质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网络系统,居民行为特征以及对居住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深层文化心理反映等。具体的体现为社区组织、社会秩序、舒适程度、邻里交往,生活情趣,情感归属等。
3、生理环境:是指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最基本功能特征。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安静的氛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4、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空气]]、[[阳光]]、[[水体]]、[[土地]]等原有植被;人工生态是指人工绿化,人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以及人造的水体环境。
5、空间环境:通常将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依不同范围划分成不同的空间领域与层次,赋予不同的使用功能,居住区用地一般分为四部分: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
6、住宅使用面积是指户门内所有能作为住宅行为使用的部分,也就是在建筑面积中扣除结构面积(墙-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柱)和公共交通面积以外的户内空间,使用面积的控制是为了评价一个套型设计的空间利用和组织的合理性,它与建筑面积的控制共同构成套型设计的二个主要经济指标。
6、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8、所谓充气结构,是指薄膜系统充气后,使之能承受外力,形成骨架与围护系统,两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
9、生活坏境:(没找到)
==原理介绍==
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使三者关系达到高度的统一。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功能和流线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在公共建筑中,尽管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划分成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布置得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2)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的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供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问题。一般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
公共建筑人流疏散问题,是人流组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共建筑人流疏散分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技术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形成,是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
1.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1)墙体承重结构
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用于房间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结构特点:内墙和外墙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和支撑上部结构重量的双重作用。
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门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
(2)框架结构
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是承重系统,而分割室内外空间的围护结构和轻质隔断,是不承受荷载的。框架结构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3)空间结构(大跨度结构)
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经常使用的有悬索、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空间网架等。
实例: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意大利罗马奥运会体育馆。
2.公共建筑与设备
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采暖系统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服务面大,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音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大,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风机盘管系统,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需调温的建筑(如宾馆、实验室)。
3.公共建筑与经济
应当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要注意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和控制建筑的有效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和体积系数等指标,节约用地,降低造价,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f>[https://www.docin.com/p-2351123511.html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豆丁网,2020-04-2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公共建筑设计原理</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1002607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678756/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由[[刘云月]]编写,[[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简介==
书 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 者:张文忠
出版时间:2008年
==基本内容==
一、名词
1、物质环境:指服务于居民,作为居民行为活动载体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它是一种有形的环境,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空间要素等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功能要素,是由住宅建筑群体、道路广场、绿地设施、以及各种活动场地设施构成。
2、非物质环境:指为居民利用和发挥物质环境系统功能而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如与物质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网络系统,居民行为特征以及对居住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深层文化心理反映等。具体的体现为社区组织、社会秩序、舒适程度、邻里交往,生活情趣,情感归属等。
3、生理环境:是指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最基本功能特征。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安静的氛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4、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空气]]、[[阳光]]、[[水体]]、[[土地]]等原有植被;人工生态是指人工绿化,人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以及人造的水体环境。
5、空间环境:通常将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依不同范围划分成不同的空间领域与层次,赋予不同的使用功能,居住区用地一般分为四部分: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
6、住宅使用面积是指户门内所有能作为住宅行为使用的部分,也就是在建筑面积中扣除结构面积(墙-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柱)和公共交通面积以外的户内空间,使用面积的控制是为了评价一个套型设计的空间利用和组织的合理性,它与建筑面积的控制共同构成套型设计的二个主要经济指标。
6、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8、所谓充气结构,是指薄膜系统充气后,使之能承受外力,形成骨架与围护系统,两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
9、生活坏境:(没找到)
==原理介绍==
在公共建筑设计当中,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使三者关系达到高度的统一。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功能和流线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在公共建筑中,尽管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划分成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布置得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2)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的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供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问题。一般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
公共建筑人流疏散问题,是人流组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共建筑人流疏散分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技术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形成,是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
1.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1)墙体承重结构
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用于房间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结构特点:内墙和外墙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和支撑上部结构重量的双重作用。
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门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
(2)框架结构
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是承重系统,而分割室内外空间的围护结构和轻质隔断,是不承受荷载的。框架结构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3)空间结构(大跨度结构)
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经常使用的有悬索、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空间网架等。
实例: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意大利罗马奥运会体育馆。
2.公共建筑与设备
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采暖系统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服务面大,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音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大,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风机盘管系统,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需调温的建筑(如宾馆、实验室)。
3.公共建筑与经济
应当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要注意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和控制建筑的有效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和体积系数等指标,节约用地,降低造价,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f>[https://www.docin.com/p-2351123511.html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豆丁网,2020-04-2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