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73
次編輯
變更
灌钢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灌钢法</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灌钢法</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41165ac8c472f59d.jpg?size=268x39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doc/6030410-6243411.html 来自 360网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简介'''==
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到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又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直到现今,在芜湖、湘潭、重庆、威远等地人们还在使用;可见其影响的深远。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不是冶铸)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地普遍赞扬。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
=='''评价'''==
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在春秋以前,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钢铁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块炼渗碳钢"。出土文物表明,中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掌握这种最初期的炼钢技术。<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734630376883866&wfr=spider&for=pc 灌钢法]搜狗</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灌钢法</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41165ac8c472f59d.jpg?size=268x39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doc/6030410-6243411.html 来自 360网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简介'''==
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时期,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冶铁炉的温度因此得到提高,于是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又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好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直到现今,在芜湖、湘潭、重庆、威远等地人们还在使用;可见其影响的深远。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不是冶铸)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地普遍赞扬。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
=='''评价'''==
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在春秋以前,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钢铁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块炼渗碳钢"。出土文物表明,中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掌握这种最初期的炼钢技术。<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734630376883866&wfr=spider&for=pc 灌钢法]搜狗</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