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居易

增加 4,86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白居易 |身份= 中国诗人 |國家=唐 |圖片名稱= 白乐天.jpg |圖片大小=250px |圖片說明=清宫殿藏本白居…”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白居易
|身份= 中国诗人
|國家=唐
|圖片名稱= 白乐天.jpg
|圖片大小=250px
|圖片說明=清宫殿藏本白居易画像
|姓名= 白居易
|字= 樂天
|號=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族裔= [[唐人]]
|出生日期 =772年2月28日(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日)
|出生地點 =[[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祖籍= [[山西省|山西]][[太原市|太原]]
|逝世日期 ={{death date and age|846|9|8|772|2|28}}
|逝世地點 =東都[[洛陽]]
|父親=白季庚<ref name="朱金城箋" />{{rp|2836}}
|母親=陳氏<ref name="朱金城箋" />{{rp|2727}}
|同胞兄弟=''弟'' [[白行简|白行簡]]<ref name="朱金城箋" />{{rp|2727、3716}}
|異母兄弟=''兄'' 白幼文<br />''弟'' 白幼美<ref name="朱金城箋" />{{rp|2661、2727、2838}}
|妻=弘農楊氏<ref name="朱金城箋" />{{rp|42、2654、3760}}
|子=白阿崔<ref name="朱金城箋" />{{rp|1939、1963、1976、1978}}
|女=白金鑾<ref name="朱金城箋" />{{rp|480、529}}<br />白羅子<ref name="朱金城箋" />{{rp|393、1049、2235}}<br />其他至少還有兩個女兒<ref name="朱金城箋" />{{rp|1125、1202}}
|其他親屬=叔父:白季康<ref name="朱金城箋" />{{rp|3754}}、<br />
外孫:談閣童<ref name="朱金城箋" />{{rp|2417、2536、3916}}、<br />
外孫女:談引珠<ref name="朱金城箋" />{{rp|2324}}
|著作= 《[[s:白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
}}
'''白居易'''({{bd|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catIdx=Bai Juyi}})<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2/28/TangChaoShiRenBaiJuYiDanChen.html 唐朝詩人白居易誕辰]</ref>,[[表字|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省|山西]][[太原市|太原]],生于[[河南省|河南]][[新郑市|新鄭]],[[唐朝|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唐朝|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刘禹锡|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ref>唐代李忱《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ref>,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琵琶行并序]]》、《[[s:秦中吟|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白居易:36岁结婚,大龄中的大龄

如果你以为杜甫已经够大龄了,那么白居易告诉你什么叫一山更有一山高。白居易出身于官宦家庭,爷爷做过县令,父亲做过副市长(徐州别驾),出身不错。

白居易还是个神童,16时就因一首《赋得古草原送别》获得了长安文坛大佬顾况的赏识。

按道理说,像白居易这样的条件上门来提亲的人肯定不少,可白居易直到36岁,才和小他12岁的杨氏结婚。这其中的原因,后人也不得而知。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参考下。

话说白居易11岁时,曾在徐州符离居住,与少他四岁的邻女湘灵青梅竹马,一起长大。19时,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邻女》,就是写给湘灵的: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两人互相爱恋,希望结成婚姻。在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时,向母亲提出与湘灵结婚,可母亲因为门第之见不许。白居易无奈又痛苦。当白居易在长安安家后, 再次向母亲提出迎娶湘灵,依然被母亲拒绝了,此时,白居易已经32岁了。

最后,不得已,白居易与同僚的妹妹杨氏成婚。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但诗词君却倾向于相信,能写出《长恨歌》这么悲伤的爱情,诗词君相信白居易可能也经历过。

<ref>http://news.sina.com.cn/o/2018-02-12/doc-ifyrkrva7798513.shtml</ref>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