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欖涌水塘

增加 4,29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欖涌水塘'''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twrunning.biji.co/800_4c031801b7e29e6559ef2af2acb96cc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9348 圖片來自hiking]
</small>
|}

'''大欖涌水塘'''(Tai Lam Chung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的[[香港水庫|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由於水塘內有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又稱「香港[[千島湖]]」<ref>{{cite web |language=zh-hk |url=http://hk.ulifestyle.com.hk/spot/detail.html?id=ABdGDVo2BwtZHwNt&utm_source=uhk&utm_campaign=spot-list&utm_medium=title&utm_content=title1-01 |title=大欖涌水塘"港版"千島湖 |publisher=[[港生活|港生活 U Lifestyle]] |accessdate=2015-07-07 |archive-date=2015-07-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9111842/http://hk.ulifestyle.com.hk/spot/detail.html?id=ABdGDVo2BwtZHwNt&utm_source=uhk&utm_campaign=spot-list&utm_medium=title&utm_content=title1-01 |dead-url=no }}</ref>。

==歷史==
早於1930年代末期開始,香港政府已計劃於新界西部興建水塘,惟因戰事被逼中斷。1947年,研究繼續展開,並選了大欖涌作為新水塘的位置。但由於戰後百廢待興,未有足夠資金即時展開工程,故要延至1951年港府才宣佈撥款4,000萬,1952年正式開始建造,並於1957年落成。水塘儲水量為45億[[加侖]](約2000萬[[立方米]]),並由橫跨[[大欖涌谷]]的150[[呎]]高主壩,以及3條副壩組成。

2014年1月18日,一名青年因為受不住學業壓力,拒絕返回英國繼續學業,失蹤六日之後,有懲教署職員在大欖涌水塘水壩發現其背囊及波鞋,遂通知警方。消防蛙人終在主壩對開17米深的水塘底發現並撈起屍體。<ref>{{cite newspaper|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19/HK1401190014.htm|title=失蹤六日 留英生沉屍水塘|newspaper=[[文汇报 (香港)|文匯報]]|date=2014年1月19日|author=|work=|accessdate=|archive-date=2014年2月2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2114340/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1/19/HK1401190014.htm|dead-url=no}}</ref>

2014年1月27日,香港天文台錄得黎克特制1.8級地震,震央位於大欖涌水塘附近,多名市民向天文台報告感到輕微震動。<ref>{{cite newspaper|url=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92219|title=香港地震 大欖涌水塘錄得1.8級|date=2014年1月28日|newspaper=''[[AM730]]''|accessdate=2014年1月28日|archive-date=2014年2月1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20123001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92219|dead-url=no}}</ref>

==特色==
在大欖涌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範圍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另一方面,由於興建水塘的山谷內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後便形成一些島嶼,成為該水塘的特色之一。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大欖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購入的[[東江]]水的水庫之一。另一方面,於昔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期間,大欖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餾後的淡水的地方。大欖涌水塘壩為全香港首個擁有[[水力發電]]之[[水庫]],電力供應濾水廠。

==生態==
大欖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大欖涌河谷,水塘周圍主要是植林區,由於水塘附近的土壤貧瘠及經常受山火影響,為了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故此於1952年開始了植林工作,在水塘附近培植了很多不同品種的植物。水塘深淺不一,由於受[[侵蝕]]的泥土從山上被沖下,塘底主要為沙泥。水塘的儲水量大,為不同的魚類提供了多樣化[[棲息地|的生境]],其中包括具保育價值的魚類如[[弓背青鱂]]。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47,9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