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手术

增加 12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词目:手术
 
拼音: shǒu shù
 
注音: ㄕㄡˇ ㄕㄨˋ
===基本解释===
可分为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手术、胸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脑神经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及整形外科手术等。由于外科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工更精细,手术种类也更多而专门化。如普通外科中又分出头颈部、腹部、肿瘤、烧伤和器官移植等手术;[[整形外科]]手术也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整形手术和以美容为主的整容手术,甚至以鼻、眼、乳腺等器官划分专一的手术。
===按病情的急缓===
可分为:①择期手术。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响手术效果。如 [[ 十二指肠溃疡 ]] 经内科治疗无效,而需行胃大部切除的病例。②限期手术。施行手术时间虽然尚可选择,但不宜过久延迟的手术。例如胃癌、 [[ 乳腺癌 ]] 等各种癌的根治术,或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准备行胃大部切除术等。③ [[ 急症手术 ]] 。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施行的手术。如肝或脾破裂出血、绞窄性肠梗阻、硬膜外血肿、开放性骨折等。准备手术的时间应尽量缩短。
===按手术次数===
可分为:①一期手术。即一次完成的手术,绝大多数手术均属此类,如体表肿物切除等。②分期手术。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需间隔一定时期分次完成的手术。如乙状结肠扭转,肠管已有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后,因结肠血循环不良,细菌较多,一期吻合不易愈合,故可将两断端外置作结肠造瘘(临时性手术),以后再做二期吻合术(永久性手术)。整形外科用分期手术法,可将腹部皮瓣经上肢转移到头颈部。分期手术中,以二期手术为多。
==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
手术适应症也称 [[ 手术指征 ]] ,指适合做某种手术的病痛。如 [[ 胃大部切除术 ]] 适合于治疗 [[ 胃十二指肠溃疡 ]] 和胃癌。手术禁忌症指不宜做某种手术的情况。例如疝部位皮肤的感染病变,是疝修补术的禁忌症。
===手术体位===
手术时病人的体位应以便于操作,而患者又能耐受为原则。多数手术采用仰卧位。其他尚有俯卧位(如脊柱、肛门手术)、侧卧位(如某些开胸手术)、坐位(如扁桃体摘除术)、截石位(适于肛门、会阴、阴道等部位的手术)、特伦德伦堡氏位(垂头仰卧位,头低脚高,小肠、大网膜等移向上腹,适于盆腔脏器的手术)等。
无菌手术切口绝大多数都能愈合良好,但细菌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所以要采取措施,防止细菌进入伤口。无菌术就是这种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法、抗菌法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消毒灭菌。
===灭菌法===
用物理的方法,彻底消灭手术器械和 [[ 敷料 ]] 上的细菌,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法、 [[ 煮沸灭菌法 ]] 、火烧法(见消毒)。
===抗菌法===
指应用化学方法消灭细菌。
[[ 浸泡消毒法 ]] 。用于锐利器械、塑料、 [[ 硅胶制品 ]] [[ 内窥镜 ]] 等。常用药液有0.1%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溶液,用于刀、剪、针等器械,浸泡30分钟即可。加0.5%医用亚硝酸钠,可防锈。用70%酒精或10%甲醛溶液则需浸泡30分钟。用器械溶液需浸泡15分钟,其配方为:石炭酸20g、甘油266ml、碳酸氢钠10g、95%酒精26ml加蒸馏水1000ml。②蒸气熏蒸法。用于塑料、有机玻璃等医疗器械及缝合线等,多用40%甲醛(福尔马林)溶液,置于容量蒸格下,加入 [[ 高锰酸钾 ]] ,熏蒸1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空气消毒通常用乳酸蒸气消毒法,每100m空间用80%乳酸12ml,乳酸倒入容器内,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灭火,闭门窗半小时再通风。在 [[ 破伤风 ]] 或气性坏疽污染的手术间,清扫擦洗后,需用甲醛蒸气消毒,每m用40%甲醛2ml及高锰酸钾1g。也可用 [[ 紫外线灯 ]] 作空气消毒,每日照射1~2小时。农村简易手术室可用5%漂白粉液喷洒后密闭1小时,或用艾叶熏屋。
==手术准备==
===概述===
为了手术能顺利进行,防止术后并发症,达到预期疗效,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思想准备   [[ 正规医院 ]] 手术前要进行术前讨论,对病情与手术方案作全面考虑,做好病人和家属的解说工作,向家属作必要的交待,并签署 [[ 手术同意书 ]] ,使医护、病人和家属能更好地理解与配合。
耐受力的准备  包括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①一般准备。包括测定出、 [[ 凝血时间 ]] ,并根据手术性质检查心、肺、肝、肾功能,测定血型和配血。让患者进行适应手术和术后变化的锻炼,如甲状腺手术病人训练肩下垫枕垂头位;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术前应予练习。根据具体手术要求进行一些准备性的操作治疗,如结肠、 [[ 直肠癌 ]] 手术前3日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手术前1日理发、沐浴,更换洁净衣服,剃除手术区毛发。再次检查有无体温升高、 [[ 月经来潮 ]] 等情况。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应禁止饮水,以防麻醉后呕吐,引起误吸或窒息。②特殊准备。有营养不良、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肺、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达到耐受手术标准后,方能进行手术。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应稳定于轻度升高状态(100~250mg%),糖尿+~+ + +。需有特殊准备的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求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基本控制正常后,再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1~2周,以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使腺体缩小变硬利于手术。
==手术室==
进行手术操作的主要场所,设备条件不一,基本要求相似,即地位大小适中,采光通风良好,便于清洁消毒。最好将手术室建立在接近外科病房的一端或楼房的上层,以便于接送病人和管理;尽量安排在朝北的一面,以便能保持恒定、柔和的光线;根据使用目的面积大小不同,一般30㎡左右;配以磁砖墙和水磨石地。如果用油漆,则以浅蓝或浅绿色为宜;要有纱窗。先进的手术室已采用超滤层流装置;于靠近入口处,最好能有复苏或术后恢复室,在基层或野战医院,不能要求过高,达到清洁光亮即可。手术室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清洁、通风、消毒。
由于手术会造成损伤、出血等,术后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行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时,由于情况紧急、瘢痕粘连,可能损伤胆管、胰腺或血管,术后就可能发生出血性休克、胆瘘、胰腺炎或吻合口瘘等;由于抵抗力下降、伤口疼痛不能顺利排痰,可引起肺炎。远期由于胃肠通道和容积的改变,可能发生餐后腹胀、头晕、心悸、出汗等所谓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各科手术有不同的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如下述。
===心血管意外===
多见于原有 [[ 心脏 ]] 病或 [[ 动脉硬化 ]] 代偿功能较差的病人。手术打击、输血或输液过快过多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慌、气憋及心电改变等。对此类病人要加强心脏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发现症状则根据具体疾患,给予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
===肺膨胀不全和肺部感染===
多见于老年和有慢性 [[ 呼吸道感染史 ]] 者。在胸或腹部大手术后,呼吸活动受影响,排痰不畅,呼吸道堵塞造成肺膨胀不全(也称肺不张)。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发慌,呼吸和心率加快, [[ 白细胞计数 ]] 升高等。可经X射线拍片证实。其主要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术后早期鼓励病人深呼吸;以双手从两侧向切口按压,限制切口张力后,嘱病人咳痰;每日吸入蒸气或雾化气2~3次,并给予抗菌药物。据统计,所有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7%,而在手术后死亡病例中,由呼吸功能不全引起者约占25%。
===胃肠道并发症===
甚为常见。如:①腹胀。为术后胃肠的蠕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肠麻痹或胃扩张,见于胸腹部大手术、休克、缺钾或麻醉时吞入大量气体后。应及时放置胃肠减压管,持续负压吸引,直至胃肠的蠕动能力恢复,可闻肠鸣音或自肛门排气,一般约需3~4日。② [[ 应激性溃疡 ]] 。又称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见于各种大手术,如脑外科或黄疸病人术后。为广泛的胃粘膜糜烂出血,呕吐咖啡样液或排柏油样便,胃镜检查可确诊。除行止血抗酸治疗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疾患。
===泌尿系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肾功能衰竭。见于大手术、失血、 [[ 休克 ]] 或严重感染后,平均每小时尿量不足20ml。应监测尿量,控制液体入量,必要时作透析疗法。肾功能衰竭(急性)。②尿潴留。表现为术后下腹胀满,不能排尿或少量溢尿。治疗可用暗示法(流水声),站立排尿、针刺 [[ 足三里 ]] [[ 三阴交 ]] 穴或放置导尿管。
===切口并发症===
除因止血不完善及有死腔造成血肿和积液外,还有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①切口感染。由细菌污染、局部异物和血肿等引起。于术后约3~4日起,局部疼痛加重,伴有体温上升。早期可试用抗生素、理疗控制;形成脓肿后,则应拆线引流。②切口裂开。多见于腹部手术后一周左右。在病人用力咳嗽时,听到有崩裂之声,随之有肠管或网膜脱出,或有大量血性腹水涌出。发现伤口裂开,应立即送手术室,在麻醉和无菌条件下重新缝合,可数层组织一并缝合。对营养不良、术后腹压会增高的病人,手术时应加用减张缝合。
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展,手术器械也不断增加、改进和更新,但常用的不外乎刀、剪、针、镊、钳、钩等几类。
[[ 手术刀 ]] (scalpel):多用活动刀柄,手术时根据需要,选用长短不同的刀柄及不同形状、大小的刀片。
[[ 手术剪 ]] (surgical scissors):有弯剪、直剪和一边钝一边锐的拆线剪;钝头的及尖头的。长的钝头弯剪,多用于胸、腹腔深部手术。尖头的直剪一般用于剪线及浅层组织的解剖。眼科和成形科用的手术剪更小巧而精细。
手术镊(surgical forceps):用于夹持组织,以利解剖及缝合。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及无齿(平镊)。齿又分粗齿与细齿。镊的尘端又分为尖头与钝头。粗齿镊用于夹持较坚硬的组织,损伤较大;细齿镊用于精细的手术,如整形手术等。无齿镊用于脆弱的组织及脏器;精细的尖头镊对组织损伤轻,用于血管、神经手术。
牵开器(retractor):或称拉钩,用于术野的显露,便于操作。有各种不同类型,还有适用各种手术需要的固定牵开器等。除手动拉钩等,还有自动拉钩及全方位拉钩用于腹腔大手术的术野扩张。
 
吻合器械:部分胃肠道及血管外科已应用胃肠吻合器及血管吻合器来代替针线缝合,简化操作过程。其器械原理与钉书器相同,故又称钉合器如端端吻合钉合器、胃肠吻合钉合器等。
 
==基本技术==
===切开(incision)===
常用的缝线可分为可吸收及不可吸收两大类。可吸收线有:①肠线,取自羊或牛的小肠,分普通与铬制两种。普通肠线约7天左右开始被吸收,现今少用;铬制肠线约14~21天左右逐渐吸收。肠线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胆道等粘膜层或全层及腹膜的缝合。在感染的创口中使用肠线,可减少由于其他不能吸收的缝线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窦道。但肠线属异种蛋白质,在吸收过程中,组织反应较重。②吸收性合成纤维,有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二氧杂环己酮和聚乙酸维尼纶等。这类纤维组织反应轻,吸收时间延长,有时可达一月以上,并可能有抗菌作用,故较铬制肠线更优越。不被吸收的缝线,常用的有:①丝线,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缝线,特点是组织反应小;质软不滑,便于打结,不易滑脱;拉力较好,且价廉,易获得。但因不被吸收,为永久性异物,因此应尽量选用细丝线。②不吸收性合成纤维,如尼龙、锦纶、涤纶、普罗伦等,具有拉力强、组织反应轻,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且可以加工成很细的线,与缝针相连,制成无损伤缝合针线,用于显微外科及整形手术。③金属丝,常用不锈钢丝,刺激性小,拉力大,缺点是不易打结,并有割断或嵌入组织的可能。多用于骨骼固定,筋膜或肌腱缝合等,而皮肤及深层切口的减张缝合已逐渐被粗尼龙线所取代。
 
曾经一度试用各种粘合剂代替缝合,但因效果不理想,未能推广。
===引流(drainage)===
12,5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