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B小调弥撒

增加 1,91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B小调弥撒'''》外文名:Messe in h-Moll,作者:巴赫,音乐类型:弥撒曲,创作时间:1724年~1749年。 在最一般的形式<ref>[h…”
《'''B小调弥撒'''》外文名:Messe in h-Moll,作者:巴赫,音乐类型:弥撒曲,创作时间:1724年~1749年。

在最一般的形式<ref>[https://www.doc88.com/p-9721856634606.html 试论音乐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f>中,将[[音乐]]描述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歌曲、曲调、交响曲等),表演,对音乐的评价,对音乐历史的研究以及音乐教学<ref>[https://www.docin.com/p-1505295240.html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豆丁网,2016-03-26</ref>。古希腊和[[印度]][[哲学家]]将音乐定义为水平排列为旋律而垂直排列为和声的音调。诸如“各个领域的和谐 ”和“这就是音乐在我耳边”之类的俗语指出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音乐通常是有序且听起来很愉快的。但是20世纪的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以为任何声音都可以是音乐,例如说:“没有噪音,只有声音。”

==简介==

B小调弥撒曲(德语:Messe in h-Moll),作品号BWV 232,是[[巴赫]]所写成的一首大篇幅拉丁弥撒套曲。创作时间经历25年。最先完成的可追溯至1724年,最后于作曲家去世前一年(即1749年)才被编成现时的样式。

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Kyrie)和“荣耀颂”(Gloria)这两段,是为了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opsmundm)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巴赫所说的完全是事实,这部作品确实是巴赫有非常意义的顶峰作品。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249,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