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溥心畬
,無編輯摘要
[[File:溥心畬.jpg | thumb | 300px | 溥心畬 <br>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puru/puru.htm 原圖鏈接] ]]
'''溥心畬'''({{bd|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catIdx=A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氏]],[[正紅旗]]人,譜序溥,清[[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ref>畬,是二年耕作之良田,心作良田百世耕,故字心畬。</ref>,出生於[[北京]]。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1949年,溥心畬先遷居至[[舟山島]],再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居[[台北市]]臨沂街。[[蔣中正]]總統曾擬授[[國策顧問]]、[[考試委員]]等職,一概婉謝。另傳以愧對先祖為由,推辭了第一夫人[[宋美齡]]的拜師邀約。居台期間除擔任[[臺灣師範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之外,亦於自家開班授徒,門生有[[羅青哲]]、[[江兆申]]等。同時赴亞洲各國講學。晚年對台灣風景事物開始觀察描繪,多幅精品今典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
==書畫==
因其家世出身,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為中國。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研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 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ref name=“視覺k">{{cite web |url=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puru/puru.htm | title= 溥儒﹝Pu Ru﹞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視覺素養學習網| author= | accessdate=2019-03-07}}</ref>
== 家庭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