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坚

增加 59 位元組, 5 年前
建立內部連結、排版
}}
'''孫堅'''('''Sun jian''',{{bd|公元155年~公元191年||catIdx=W}}), [[ 東吳 ]] 始祖,字文台,別名孙破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春秋时期军事家 [[ 孙武 ]] 的后裔。<ref>“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三国志•孙坚传》</ref>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職破虏将军,豫州刺史,爵位乌程侯,是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 [[ 孙权 ]] 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br><br><br><br><br><br><br><br>
[[File:Jian02.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dns0K65G&id=5CEB8E7E095A4BE9F9D51D3469FD3AC01E409BC4&thid=OIP.dns0K65GMmHpLAkAM3VaFAHaFj&mediaurl=http%3A%2F%2Fimg.eeyy.com%2Fuploadfile%2F2015%2F0508%2F20150508055153607.jpg&exph=450&expw=600&q=%E5%B0%91%E5%B9%B4%E5%AD%AB%E5%A0%85+%E4%B8%89%E5%9C%8B&simid=608028481321698912&selectedindex=604&ajaxhist=0&v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孙坚年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干。”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ref>“ 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三国志》</ref>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172年)。刺史 [[ 臧旻 ]] 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目。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漸立功勛'''=====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首领 [[ 张角 ]] 在魏郡起事(参见黄巾农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八州并发,所以来势迅猛,起义火焰很快燃遍了整个中原地区。百姓风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豪强抱头鼠窜,刘氏江山摇摇欲坠。在三十六方一旦俱发的起义声威面前,东汉统治者惶恐不安。他们调动一切力量,对起义军进行镇压。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奉调围剿威胁洛阳的黄巾军波才部。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 [8] ,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疆场。
汝颍的黄巾军,处于困境,无路可走,固守宛城。孙坚领兵进攻,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他的部众受此鼓励,纷纷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全部呈报给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在凉州制造骚乱,中郎将董卓前往抵御讨伐,未见成效。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
[[File:Jian03.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E%2FOTqzQ%2B&id=759B5919EDA250F4A215049B6F279CA88EC45C47&thid=OIP.E_OTqzQ-DfuyjGRMLswJSAHaFV&mediaurl=http%3A%2F%2Fimg0.pcgames.com.cn%2Fpcgames%2F1212%2F29%2F2722792_1.jpg&exph=360&expw=500&q=%E5%AD%AB%E5%A0%85+%E4%B8%89%E5%9C%8B%E5%BE%81%E4%BC%90&simid=608047387790739902&selectedindex=4&ajaxhist=0&v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张温率部驻扎长安,用诏书召见 [[ 董卓 ]] ,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责备他,他应对时,出言不逊。当时,孙坚正好在座,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说:“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按军法杀掉他。”张温说:“董卓一向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现在杀掉他,西进讨伐没有依靠了。”孙坚说:“您亲领皇家军队,威震天下,还依赖什么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谈话,并不想听您的,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张温不忍心执行军法,于是就说:“你暂时先回营,免得董卓会怀疑你。”
十一月,张温破北宫伯玉于美阳,因遣荡寇将军周慎追击之,围榆中;又遣中郎将董卓讨先零羌。慎、卓并不克。而且周慎几乎全军覆没,唯董卓以全军还。但好多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他,都为之叹息。于是,朝廷拜孙坚为议郎。
中平四年(187年),长沙人区星反叛,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孙坚到郡,检选循吏,使之治民,并且明白交代:“你们只管好好对待善良百姓,好好处理官曹文书,按规矩办事。至于郡中盗贼,交我负责好了!”他说到做到,立即率领将士,谋划方略,仅一个月的工夫,就打败了区星,郡中震服。
当时,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与区星遥相呼应。孙坚就越过郡界,前往征讨。这样一来,三个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
据《吴录》记载,庐江太守 [[ 陆康 ]] 的侄儿当时任宜春县令,被敌兵所攻,派人向孙坚求救。主簿劝孙坚不要越界征讨。孙坚回答:“太守我没有什么文德,只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倘若以此获罪,我无愧于天下!”于是,整顿部伍,起兵驰援,敌人听说孙坚要来,闻风逃遁。汉卫朝检录孙坚前后战功,封他为乌程侯。
[[File:Jian11.jpg|缩略图|righ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WKow9Rm7&id=0F78DB9216335A97A41FD2871D0976101FB32FC0&thid=OIP.WKow9Rm7uRukGIYQ5ELiYwHaFA&mediaurl=http%3a%2f%2fimage.kejixun.com%2f2017%2f0412%2f20170412075448695.jpg&exph=372&expw=550&q=%E5%AD%AB%E5%A0%85+%E4%B8%89%E5%9C%8B+%E6%88%B0%E6%AD%BB&simid=607993425841553646&selectedIndex=382&ajaxhis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挥师讨董'''=====
中平六年(189年), [[ 汉灵帝 ]] 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同归于尽,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掌握朝中大权,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孙坚闻知,拊膺长叹:“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天下诸多州郡,纷纷兴兵付伐董卓。孙坚也参与其事。孙坚起兵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 [[ 王睿 ]] ;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 [[ 曹寅 ]] 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去吝啬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无路,刮金饮之而死。
====='''所向披靡'''=====
孙坚率兵前进,到达鲁阳,与 [[ 袁术 ]] 相见。袁术于是和孙坚联手,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今河南鲁山)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File:Jian05.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bpmEtvYw&id=F7B7C9CD2C0EE339179E6BAB0B6688DA7F945E3F&thid=OIP.bpmEtvYwvpnBahLLg2F5KAHaL5&mediaurl=http%3a%2f%2fs.doyo.cn%2fimg%2f50%2fb0%2f870c9e9e78720700349c.jpg&exph=803&expw=500&q=%E5%AD%AB%E5%A0%85+%E4%B8%89%E5%9C%8B%E4%BC%90%E8%91%A3&simid=608031736944199375&selectedIndex=14&ajaxhis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在鲁阳稍事休整,孙坚便想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
====='''壯志未酬身先死'''=====
当时,除了孙坚在不断与董卓作战外,其余的关东群雄早已将这事置之脑后,他们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 [[ 袁绍 ]] 、袁术虽为兄弟,可互相也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新帝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却改派周昂(一说为周禺)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孙坚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事到如此,孙坚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 [30]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 [[ 曹操 ]] 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31]
孙坚战死,由其侄孙贲统率孙坚留下的余部扶送灵柩,后依附袁术。
[[File:Jian08.jpg|缩略图|righ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ifR7qOpR&id=E7EE50EC45416B422B46AE54ED8FD9BE89FB14E2&thid=OIP.ifR7qOpRrQDm866jnM_STAAAAA&mediaurl=http%3a%2f%2fpic.makepolo.net%2fnews%2fallimg%2f20170105%2f1483587937219040.jpg&exph=360&expw=390&q=%E5%AD%AB%E5%A0%85+%E4%B8%89%E5%9C%8B+%E6%88%B0%E6%AD%BB&simid=608048264008892849&selectedIndex=313&ajaxhis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历史评价'''=====
* 陈寿:“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 董卓:“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 刘艾:“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坚前与羌战於美阳,殆死,无能为!” 陆机:“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 * 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 华谭:“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 * 裴松之:“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 孙元宴:“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 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 *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 王应麟:“孙坚与策,皆以轻敌陨其身。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 * 洪迈:“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睿举兵欲讨卓,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 * 萧常:“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 郝经:“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 * 王夫之:“孙坚之始起,斩许生而功已著,参张温之军事,讨边章而名已立,非不可杰立而称雄也;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 *[[ 罗贯中 ]] :“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File:Jian10.jpg|缩略图|left|[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5NZwJzb8&id=FD6169B018949070A9C72491DB0943F75F980C6D&thid=OIP.5NZwJzb8TvAbH5PK76uzwwAAAA&mediaurl=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3657%2F20160717155841-1703222440.jpg%2F300&exph=225&expw=300&q=%E5%AD%AB%E5%A0%85+%E4%B8%89%E5%9C%8B+%E8%A8%8E%E8%91%A3&simid=608003944212989387&selectedindex=666&ajaxhist=0&vt=0 原圖鏈結][https://cn.bing.com/images 来自必應網图片]]]
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初平三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初平三年当为公元192年,又据裴松之注《吴录》:“坚时年三十七。”根据古人以虚岁计算年龄的制度可以推算出孙坚生于公元156年。
 
然而,裴松之在为后面的《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作注时引用了《吴录》中孙策被封为吴侯时的表文,其中有“臣年十七,丧失所怙”一句,即孙策在17岁时丧父。根据《三国志》不同人物传记的相互考证,可以推算孙策卒于公元200年,时年26岁,可推算出孙策生于公元175年,而孙策17岁时应为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在作注时写道“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认为此处的记载与孙坚的本传记载不相符合。接下来裴松之又提出了在其他史料中得到的数据“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也就是在《汉纪》和《吴历》这两种史料中都记载孙坚卒于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得出结论“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根据裴松之的推断,不难推断孙坚的生卒年为公元155年至公元191年为比较可靠的数据。至于陈寿在本传中的记载,可能是一时疏忽导致的错误。而至于《英雄记》中孙坚卒于初平四年(193)之类的记载,可信度极低。
==參考文獻==
{{reflist}}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