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草禹余粮
,無編輯摘要
|
|-
| align= light|
|}
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 [[ 菝葜 ]] ,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 [[ 禹余粮 ]]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形状;
皮如茯苓, [[ 肉赤味涩]]
简介;
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 [[ 平泽 ]] 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 [[ 禹行 ]] 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
土茯苓-形状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
暗色菝葜 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文献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 土茯苓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 [[ 敷疮毒 ]] 。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纲目》:健脾胃, [[ 强筋骨 ]] ,去风湿,利关节, [[ 止泄泻 ]] 。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8、《本草正》:疔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9、《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10、《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13、《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 [[ 小儿疳积 ]] 。
14、《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ref>[ http://www.zhongyao1.com/doc-view-360.html 禹余粮], 360国学 中药一号网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