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代印度文明

增加 3,970 位元組, 2 年前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後被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了恆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File:古代印度文明.jpg | thumb | 300px | 古代印度文明 <br> [https://www.fflsw.com/zh-mo/lishijm/shijieshi/13690.html 原圖鏈接] ]]
'''古代印度文明'''(ancient indian civilization)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後被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了恆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
*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
*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異常豐富、玄奧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對亞洲諸國包括中國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古代印度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
*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宗教性。
古印度文明細分兩部分來看:一是印度河流域產生的文明,另一就是恆河流域產生的文明。
*我們所説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恆河流域的文明則未消亡。
*印度的遠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發現。由於它的遺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所以通常稱古印度文明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 從吠陀時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古印度金幣 度河文化城市繁榮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
**在這時期裏,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
*據佛教文獻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
*在這個時期的大國裏,瓦爾納的等級製取代了部落制; 國君和武士成為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成為婆羅門,農户和納税者成為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
*國王權力標誌着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鬥爭的勝利,但婆羅門在孔雀王朝仍然擁有大權。
*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峯; 為了擴大他的王國,阿育王征戰了11年,但戰爭的血腥與殘酷使他悔悟了。
*阿育王皈依了佛教,並在佛教和平教義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印度地區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較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之一。
*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並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
*公元前3世紀中葉,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一印度半島,但他之後,印度就進入了一個長期的列國的時代,南北的歷史也有所不同。
*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 穆斯林最終在印度建立了蒙兀兒帝國。
*15世紀末,渡海而來的西方殖民者蜂擁踏上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印度對英國發動不合作運動; 獨立後,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冷戰結束後的印度經濟自由化,在過去十年已經大幅度地擴大規模。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文明的發現(大約前2500年——前1750年)
*1、 環境和居民--印度這一名稱,來源於印度河 ; 我國漢朝文獻稱之為「身毒」或「天竺」,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首次改譯為印度。*古印度不是一個政治實體的名稱,而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 ; 指今天整個南亞次大陸,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南亞次大陸大致可以分成三塊:北部山區,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 印度河平原開發最早,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居民成分自古以來極為複雜 ; 一般認為古印度最早的居民是達羅毗荼人 ; 後來從西北方向入侵來的雅利安人成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 * 這之後周圍地區主要是北方和西方的各個民族,如波斯人、希臘人、蒙古人等等,先後入侵或定居古印度。*印度沒有一個純粹的印度人種 ; 黑人,黃人和白人都有分布。*2、 意外的收穫--在幾個文明古國當中,古印度不太重視歷史,這是認識和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一大障礙。*一些宗教文獻和神話文學外,古印度幾乎沒有真正的歷史記載 ; 這與古代中國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國則有帝王的編年史、各縣縣誌、古代歷史學家如司馬遷等人的著作,墓碑以及卜骨等等,能有把握地把中國歷史追溯到大約是公元前 1500年。
*在羅馬和希臘,雖然沒有中國那麼多古代文物,但卻有一些很好的歷史性的文學作品 ; 甚至人們還可以讀到埃及的、巴比倫的、亞述的和蘇美爾的歷史記載。
*關於古印度文明的文獻記載稀缺到什麼程度呢?舉一個例子:直到今天,仍然無法編寫出一張完整的歷代統治王朝的名單,更不用說歷代統治者的名字、統治時間長短、主要事跡等等。
* 那是1922 1922 年的一天,有位名叫拉·巴涅爾吉的印度考古學家來到印度河下游的一個名叫摩亨佐·達羅的土丘 ; 這裡有一座古代佛塔的廢墟。
**他原來打算在這裡了掘一些有關佛教的遺物,但出乎人們的意料,在這裡發現了被塵土埋沒了幾千年的古城遺物。
**考古學家在印度河上游一個名叫哈拉巴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座與摩亨佐·達羅同時代的古城遺址 ; 這兩個地方都有類似的印章和古物出土。
**在隨後進行的大規模發掘中,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尚無人知道的奇妙世界。
*在哈拉巴這個地方,人們早就發現一些古代遺留下來的一寫東西,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 鄰近的居民還常常用那裡的殘磚斷瓦砌房子,甚至用它做鐵路的鋪路石。
*在1922年以前很長的時間裡,人們一直認為古代印度的文明是在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14世紀)以後才開始發展起來的,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
**例如,當1922年《劍橋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時,人們還說古印度的文明是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的。
*拉·巴涅爾吉的意外發現證明了人們以前的看法是錯誤的,古代印度文明至少可以向前推移1000多年。
*下城是居民區,那裡有筆直寬廣的大街,東西南北,縱橫交錯,把下城分成許多街區 ; 主要的大街寬達10米 ; 街邊的建築物都不開臨街窗戶,而一律開向裡面。沿街房屋的大門也一律向內開。 ** 鄰街的牆壁都統一砌成圓弧形 ; 街里的房屋主要是用燒制的紅磚砌成的 ; 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設備有很大的區別 ; 有帶有浴室和排水設備的高樓大夏,有非常簡陋低矮的茅舍。
*兩城裡居民怎樣生活呢?當時,他們已經會製造銅器和銅、錫的合金青銅器,例如斧、鐮、鋸、小刀、釣魚鉤、箭頭和矛頭等。居民主要從事農業。
**他們常用青銅做的鶴嘴鋤翻地,使用水牛和一種叫犎 (fēng) 的野牛耕地。 ** 種植的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稻、胡麻、甜瓜、棗樹和棉花等。 ** 吃的除了糧食作物外,還有牛肉、豬肉、家禽和魚。*這兩座城市,一個在印度河的下游,一個在印度河的上游,相距600多公里,形成兩個中心 。當年, ; 可能是兩個彼此獨立對峙國家的都城。
*據人們推算,兩城的居民各有三四萬人。哈拉巴的那座城市除衛城保存較好外,其餘的建築物都遭到很大破壞,只留下一些斷垣碎瓦。
*按遺址所在地區來說,這兩座城址的文明稱為印度河文明;按考古學界以首次發現遺址的地點命名的習慣,它又稱為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不僅僅限於這兩座大的城市,還包括在印度河流域發現的眾多城鎮和村落遺址。
*哈拉巴文化給人們留下許多令人不解的秘密。
*盛極一時的哈拉巴文化,從公元前18世紀開始走向衰落 。這時, ; 一些大的建築物已經廢毀 ; 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矮小的房屋,大街小巷不再暢通,城內完善的排水設備也毀壞了。*有人說是外族入侵造成的 ; 但入侵者又是誰呢?過去人們說是雅利安人 ; 而事實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500年以後,就是在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的幾個世紀 。所以, ; 哈拉巴文化的衰亡,目前還是一個未解的謎。
*哈拉巴文化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不解之謎呢?
*這是因為那時的歷史沒有文字記錄 ; 哈拉巴文化的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製成的印章上 ; 這樣的印章已發現的就有2000多枚,那上面都刻有文字符號。 另外, * 一些陶器和金屬器物上刻有銘文 ; 在那些印章上,文字與神或野獸之類的圖畫並見,多為單行的,而且很短,至多不超過20個符號。 * 這些符號有些是表音的,有些是表意的,總數約有500個。但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讀通這種文字 ; 如果這種文字讀通了,上面說到的種種不解之謎,也許就會真相大白。<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history/pgkvpvp.html| title= 古代印度文明 | language=zh | date=2018-07-2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風生水起139624363 | accessdate=2022-02-28}}</ref> ==参考來源=={{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