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蓋斑鬥魚

增加 1,64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蓋斑鬥魚00.jpg|400px|缩略图|右|蓋斑鬥魚[https://aquaponics106.pixnet.net/blog/post/170625780 照片來自]]]
'''蓋斑鬥魚''' 基本資料 學名 Macropodus opercularis 俗名 三斑,台灣鬥魚,叉尾鬥魚,麒麟魚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條鰭魚綱 目名 鱸形目 科名 鬥魚科(攀鱸科) 特有種 是 保育等級  ==型態特徵== 體型略呈長卵形而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口位為上位。鱗片型態為中大型櫛鱗。縱列鱗為28~32,橫列鱗為12~13。本種為臺灣特有種,原廣泛分布在各地低海拔的溪河、湖沼、溝渠、稻田,現已極為罕見,僅有少量野生族群。  ==生態習性==在低溶氧的水域中,可以吞入氣泡進入消化腔中呼吸。產卵期在5~7月,繁殖期的雄魚會在水草的表層製造氣泡群,供雌魚產卵,讓卵可以懸浮在水表。攝食浮游動物、小型水生昆蟲與其幼蟲、藻類等。  ==分佈範圍==棲地類型 初級淡水魚 微棲地類型 低海拔的平原緩流區或湖沼、池塘及稻田等之靜水域中,能耐低溶氧環境 族群狀況 臺灣低各地低海拔的溪河、湖沼、溝渠、稻田等區所,現在已極為罕見 分布狀況 北部、西部、南部 國家公園分布狀況 金門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區域內蓋斑鬥魚分佈地點: * 淺色部份為國家公園範圍,深色點為物種分佈位置 * 分布圖僅表示歷年保育研究報告的調查地點中,有紀錄到該物種的區域位置,不代表空白部分完全沒有物種分布。<ref>[https://npgis.cpami.gov.tw/public/detail/SpeciesDetail.aspx?SP_ID=F0077 照片來自]蓋斑鬥魚,蓋斑鬥魚-臺灣國家公園</ref>   ==關於蓋斑鬥魚==蓋斑鬥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 (Linnaeus, 1788))是一種[[小型淡水魚類]],又名台灣鬥魚、台灣金魚、三斑鬥魚、天堂魚,是台灣原生種的淡水魚。鰓蓋後上方有一暗綠色圓斑,因此命名為蓋斑鬥魚。
早期在農村池塘、[[沼澤]]、溝渠、稻田等水流緩和區常可見其蹤影,但隨著環境污染 、農藥濫用、過度開發,蓋斑鬥魚一度瀕臨絕種而被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1997年農業局尋獲原生種並開始復育,1999年突破養殖技術,開始大量繁殖,2009年終於由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除名。
32,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