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棠香国

增加 45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 昌州海棠香国.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海棠香国”原指古代昌州,如今在重庆市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一带。
四川省乐山市也将“海棠香国”作为了自己的 [[ 文化 ]] 名片。<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6bd3782c7da73627?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海棠香国醉游人,家在湖畔常安逸], 快资讯 , 2021-01-19</ref>
昌州,重庆市辖古地名,唐干元二年正月(758年),始设昌州。古昌州辖永川、大足、昌元(今荣昌县)、静南四县,后因泸水蛮反叛迁静南(现荣昌区北部),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如今泛指重庆的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和四川隆昌一带。昌州曾遍植海棠,古人常恨海棠无香,但昌州一带原产的 [[ 海棠 ]] 却是有香,后广泛栽种于四川的昌州嘉州等地,据说明后已经灭绝,只可能在其发源地无法找到在移栽地的山中还有留存。宋时昌州已广植香海棠,并建有香霏阁。据 [[ 史料 ]] 所记,元末明玉珍据蜀,其子明升曾用香霏阁前的香海棠来焙花茶。
==来源==
==棠城之争==
棠城美誉古已有之,曾引来荣昌、大足、永川三地争抢。传说中芳香四溢的昌州古海棠,已绝迹。但三地都有大量“棠城”印记。如荣昌有海棠公园、香国公园; [[ 大足龙岗山 ]] 北塔脚下高耸的石崖上,刻着“海棠香国”四个大字,据称为唐代昌州府官张颜所题;永川城里有以海棠命名的街名……
何止是古昌州美称“海棠香国”,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区别于重庆市长寿区海棠镇)也有此雅号。据何万敏先生《[[古城:历史的散笺]]》说:“海棠是进入凉山的第一重镇,古代第一关隘,彝语称‘嘎达铺’,唐《[[蛮书]]》称‘达士驿’。明代时,因都司署后园中有株巨大而奇艳的海棠花树,称此地为‘海棠香国’,镇名由此而得。”(载《[[中国西部]]》2005年第11期)
算来,嘉州海棠在唐代就已经出名,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曾在嘉州做过刺史的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北宋诗人王十朋称为“嘉香海棠”,并以此为题写“点绛辱”词,“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有学者认为,海棠以地名“嘉州”冠之,既区别于异地,又标明了它特有的 [[ 风格 ]] 和特征,而成为另一种“物种”或“品种”。
==唐代==
为开掘“海棠香国”的历史文化,乐山报海棠副刊在创刊不久就开展了有关嘉州海棠的讨论,引起了乐山市民的广泛关注,有识者热切参与。两年后的《[[乐山市志资料]]》在全文辑载其讨论文章时,还在各文的标题下加了副题。计有:李又林《[[海棠香国觅海棠——嘉州海棠是绿叶球根状海棠]]》(乐山报1980年9月19日第4版),孟汀《[[也谈“海棠香国”的海棠——兼与李又林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0月24日第4版),毛西旁《[[嘉州海棠是贴梗海棠——与李又林、孟汀二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1月7日第4版),孟汀《[[嘉州海棠是垂丝海棠——与毛西旁同志商榷]]》(乐山报1980年11月28日第4版),李又林《[[愿为海棠谱新曲——为“嘉州海棠”与孟汀、毛西旁二同志商榷]]》(乐山报1981年1月16日第4版)。这个讨论因故暂停的情况下,又在其他出版物继继续续地延继着。文章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茶房酒店的热门话题。
嘉州海棠被定为“市花”,是经过乐山市民长时间酝酿、广泛地讨论后一致选出后,市 [[ 人民 ]] 代表在大会上一致通过的。
旧时乐山府衙内悬有两道匾额:“汉嘉古治”“海棠香国”,这正是对这座 [[ 历史 ]] 文化名城的高度概括。
“海棠香国”凝聚着乐山人对这块热土的挚爱,吸引着天下人对这方土地的关注。寻迹开发“海棠香国”对于建设 [[ 文化 ]] 强市有着积极的作用。让历史文化名城大放异彩,让“海棠香国”从历史的记忆中“走”出来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指引,成为新时代的一张城市名片,已迫在眉睫。
==郭沫若与海棠香国==
郭沫若对有馨香的嘉州海棠也情有独钟。他在1939年回到故乡重游乐山草堂寺(今草堂高级中学校址)时,写有《[[重游乐山草堂寺]]》诗一首,“何处海棠香讯在,草堂寺内几徘徊”。可以看出,在当时,嘉州海棠已经日渐稀少。
1928年郭沫若写《[[我的童年]]》时,一开头就说乐山:“在乡土志上是号称为‘海棠香国’的 [[ 地方 ]] 。”颇有几分自豪。“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这是郭沫若对家乡乐山的歌咏。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j0672ij0qsm|480|270|qq}}
<center>海棠香国文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