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鴻恩

增加 2,6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劉鴻恩 (1821年-1887年), ''' 字位卿,號春舫 (清代中醫名家),生卒1821-1887年 國籍:清國  ==生平==劉鴻恩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張之萬榜二甲第二十名進士。官至陝西布政使。後辭官返鄉,潛心鉆研醫道,著有《醫門八法》 河南尉氏縣 專論八綱及外感雜癥診治用藥。因用藥善使烏梅,故 稱「烏梅先生」,自認為“予亦可為烏梅之知已也,即自號為知梅學究以自譽”。治久痢體虛者,創用獨梅湯(大烏梅五個煎湯,白糖五錢為引沖服),愈病無數。主張治洩痢日久,氣血已傷,病邪未盡,胃氣垂絕,涼熱補瀉之藥俱難入口時,“宜諸藥一概屏除,專服獨梅湯以斂肝”,稱“惟獨梅湯能舒胃氣於獨絕”。  劉鴻恩詳髮烏梅之斂肝功用,成為其學術思想中富有特色的一個方面。他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了烏梅有斂肝的奇特功效。《醫門八法·虛實》中說:“數十年來,凡遇陰虛血少,肝燥克脾之證,謂宜用歸、地以滋陰,方合'虛者實之'之義,無奈其虛不受補,更加脹滿。因思肝木正在恣肆,施之以補,真不啻助桀為虐,惟有斂肝之法可以戢其鴟張……可惜無此藥品耳,思之既久,忽得烏梅,用以斂肝,應手輒效,推而廣之,凡系肝經之病,用之皆效。”“烏梅最能補肝,且能斂肝,功效甚大,凡肝經病證,用之皆效。”並說:“烏梅毫無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獨用,可以與一切補劑並用”。  他治消渴病,用烏梅四物湯(烏梅、當歸、熟地黃、白芍),上消加天花粉,中消加甘草,下消加麥冬,說“惟此能續陰氣於垂盡,以此滋之補之” 清朝官員 據現今臨床驗證,用獨梅湯加味治療糖尿病虛證腹瀉有效,該病屬非感染性腹瀉,防治尚乏效方。辨治分兩型,一為脾腎兩虧型,用獨梅湯合四君子湯送服四神丸;一為中氣不足 陰血虧損型,用獨梅湯合補中益氣湯,用藥兩週,腹瀉均可得到明顯改善。  他治咳喘久不得止,重用烏梅,“宜獨參湯合獨梅湯,當陰陽將脫之候,得陰陽交濟之功”。  他治胃氣痛,用烏梅甘草湯(大烏梅五個,甘草五錢),“往往一服即愈”。還有一烏梅藥膳方治心痛(此指胃氣痛),並有歌訣:“三個烏梅兩個棗,七個杏仁一起搗,加上一杯黃酒飲,不害心痛直到老。”該烏梅藥膳方既防且治,“屢屢用之,甚有捷效”。在其《醫門八法》一書 ,治雜病之方70%以上用到烏梅。==生平亮點==撰寫《 學家門八法》
2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