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教宗辞职

增加 4,83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教宗辞职'''(拉丁语:Renuntiatio)即现今在位的教宗自愿结束职务,而教宗就会以“辞职”的方式解除教宗职位。在天主…”
'''教宗辞职'''(拉丁语:Renuntiatio)即现今在位的教宗自愿结束职务,而教宗就会以“辞职”的方式解除教宗职位。在[[天主教]][[历史]]之中,教宗辞职是非常罕见而且不寻常的决定,绝大部分的教宗都会履行职务直至离世为止。目前已知有五位教宗选择辞职,而根据11世纪至15世纪之间有争议的文献表明,另外有四位教宗在3世纪至11世纪之间辞任。最近一位宣布辞职的教宗为2013年2月28日辞职的本笃十六世,对上一位辞职教宗是1415年辞职的额我略十二世。

两百多个[[国家]]的综合性人口学研究显示,当今世界各年龄段的基督徒有21.8亿<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b30a60100y5n1.html 关于全世界基督徒规模与分布的报告],搜狐,2012-01-17</ref>。基督徒占到近三分之一。基督徒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分布如此之宽广,以至于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大洲或者区域可以单独地成为毫无异议的全球基督教中心<ref>[https://www.sohu.com/a/502342383_120129611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搜狐,2021-11-20</ref>。

==简介==

教宗自愿结束职务,通常用“辞职”来发表,而“退位”这个字眼,不常被教会官方采用来形容自愿结束职务的教宗。不过古代一些辞职例子说明,若干教宗曾因受压而辞职。

此外,一些教宗在娼妇专政时期遭“罢黜”,意味被外部权力所遂,在[[历史]]和法典之中教宗的去职始终是复杂[[问题]]。[[梵蒂冈]]官方的教宗名单似乎认为教宗“默许”之下被去职是有效辞职,但是却无法证实这些“默许”是由他们心中所愿。

《天主教百科全书》隐晦指出彭谦(230年至235年)和玛策林(296年至308年)辞职,也假设了利伯略(352年至366年)辞职,而且在《教宗目录》中不点名指出若望十八世于1009年辞职后重当修士直至离世。

黑暗时代之中若干教宗被“废黜”,或被政治和军事势力强迫辞职。若望十世曾被历史学者考虑是辞职教宗,但他早在继承人良六世当选教宗之前已在监狱中逝世。以若望十二世、良八世和本笃五世的事迹为例子,963年若望十二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废黜,不过他本人从未放弃过教宗职位。奥托一世另立良八世为对立教宗,不过若望十二世在964年争回教宗职位。若望十二世同年离世,本笃五世当选教宗,奥托一世却想重立良八世为教宗,并出兵强迫本笃五世辞职,本笃五世的辞职被视为有效。良八世成为合法教宗直至965年逝世,他的一生当过了对立教宗和合法教宗。

第一个[[历史]]纪录中毫无争议的辞职教宗,是1045年辞职的本笃九世。本笃九世早前于1044年被思维三世废黜,他旋即第二年夺回教宗职位,[[梵蒂冈]]仍视思维三世为合法教宗,他们的说法是本笃九世是“默许”下辞职。赶走思维三世夺回教宗职位几个月后,本笃九世为了与心仪女子结婚,游说教父约翰·格雷希恩给他“贵重财产”交易教宗职位。约翰·格雷希恩其后成为额我略六世,但本笃九世反悔争位,加上与本笃九世的买卖圣职丑闻东窗事发,因而受压辞职。额我略六世的继任者克莱孟二世于1067年离世,结果本笃九世重当教宗,只是他又再辞职,接着在修道院中去世。

最有名的辞职教宗是1294年辞职的雷定五世,他的就职和辞职都是充满戏剧性,雷定五世原名彼得罗·安吉纳列奥,是没有铎品但德高望重的教士,对枢机迟迟未在教宗选举选出新教宗表示不满,于是严词谴责他们,而枢机们的反应就是选他当教宗,彼得罗·安吉纳列奥对此非常恐慌,拒绝和尝试逃走,最终被枢机团说服就职。经过五个月的教宗生涯,他受不了处处过分保护的日子,希望重回以前宁静的生活,于是宣布允许教宗辞职,然后他自己就辞职了。接下来的两年他一直当隐士,被继任者波尼法爵八世囚禁,后来被封为圣人。波尼法爵八世承认或没有撤销雷定五世颁布的教宗辞职教令,就这样确立了教宗辞职的合法性。

额我略十二世(1406年至1415年)为了结束天主教会大分裂而自行辞职。他在位的时期并立了三位教宗,包括罗马教宗额我略十二世、亚维农教廷的对立教宗本笃十三世和比萨的对立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辞职之前,他召开康斯坦茨会议,在各方授权的情况下选出三方都接受的继任者马丁五世。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251,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