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埏

移除 4 位元組, 2 年前
传略
| 图像说明 = 李埏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的春天到来,先生欢欣鼓舞,积极投身于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78年即撰写了《试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延续和结体》一文。然而,此时先生已高达65高龄,痛感岁月的流逝和十年浩劫的损失,先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考虑得最多的已不是个人的发展,而是想利用有生之年培育发展云南大学的经济史学科,促进祖国的学术文化繁荣。1982年冬,先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封建经济史研究室。建室伊始,先生撰写了《我爱公孙树》的杂文,用肺腑之言表达了他"爷爷栽树,孙子吃果"的矢志不渝信念和要乘垂暮之年种下一小株公孙树苗的美好心愿,并坚信:"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我们这株小小的公孙树苗一定会欣欣向荣,茁壮成长的"先生的远大胸怀溢于言表。1983年,先生发表了《经济史研究中的商品经济问题》。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范畴--生产和交换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了交换的重要作用,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的轨迹就是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经济曲线,呼吁大力加强商品经济史的研究。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对中国商品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了导先路的作用。1983年《中国经济史年鉴》将该文作为有助于推动经济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论文详加介绍和评述。同时,先生由于《历史研究》编辑部、[[ 南开大学]] 等单位的学者共同发起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至今仍被称为一次空前的盛会。会上,先生发表了《关于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几个问题》,对地主的界说,地主的产生、地主阶级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以及地主阶级的更新作了精辟的论述。文中指出,商品经济的一定程度的发展是地主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冲击着农村公社,引起公社内部齐民的贫富分化。富者必然要剥削贫者,但由于双方均为齐民,不能采取抑良为贱手段进行剥削,而只能借助于租佃契约这种经济关系,于是产生了地主和佃农,产生了封建地主制成关系。这比之于把地主阶级的产生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的结果,显然更具有说服力。地主,特别是决定地主阶级性质和动向的庶民地主,与手工业者,商贾之间,不仅没有等级界限的障碍,反而有商品经济这一经济通道,因此得以不断更新,从一个方面导致了地主阶级的长期存在。1986年,先生联合云南大学研治经济史的同仁,共同组建了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旋即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经"七五"期间建设,迈入了国际国内先进行列。同年十二月,先生还前往河北廊坊市参加了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顾问。会上,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回昆不久,先生便进一步联合省人民银行、省财政厅、省方志学会、云南民院、云南财贸学院等近三十个单位的经济史研究力量,于1987年3月21日在昆明成立了云南省经济史学会。会上,先生被选举为理事长,他号召全体会员共努力,开创云南经济史研究的全新局面。这样,经过先生数年不懈的努力和倡导,云南大学和云南省的经济史学科终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脱却襁褓,迈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此后,1988年和1990年,先生联合山东大学、贵州民主学院等单位,分别在山东烟台和云南昆明召开了两次中国土地国有制史学术讨论会。1996年,在先生的努力下,又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先生即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史学家,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1984年2月,先生以七十二岁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执着追求的人生归宿,又是新的人生鞭策。入党后,先生忘却了那令人伤感的"老"字,深切感受到:"老之一字,共产党人之字典中无之"。在不久学校举行的欢迎两山英雄座谈会上,先生朗诵了一位前辈学者"战士死于沙场,教师死于讲座"的警句与英雄互勉。1990年,先生被选为云南大学优秀党员。同年,云大在《思想战线》开辟"云大学者专栏"介绍先生,他手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千年古训以自勉。胸怀这样的思想境界,先生抛却了迟暮之感,全身心投入科研、教学及各种社会工作之中。八十年代至今,先后出版了《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宋金楮币史系年》、《滇云历年传点校》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发表了《再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和《三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的学术论文,对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商品经济史和唐宋经济史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和升华。他创造性地将中国土地制度史和中国商品经济史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出商品经济是导致各种土地所有制之间互为消长盈缩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分析了战国以迄宋元明清商品经济与土地制度变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唐宋经济史领域,先生不仅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宋金时期纸币的资料,成功地解决了唐宋货币史中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而且将唐宋时期的货币发展变化放在商品经济和中国货币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做了最为深刻的精辟的揭示。近几年,为追溯中国商品经济史的起始阶段,先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5世纪初的春秋季年,,迄于前2世纪末的武帝元鼎年间,历时约四百载。这是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工具革命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分工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一个商品经济兴旺活跃的时代;是一个平民走到历史前台,创造历史的伟大时代,由此形成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通过系列论文,先生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内涵,而且纠正了数百年来沿袭的错误,受到著名哲学史专家张岱年先生的高度评价。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