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鲁岑

增加 2,20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保罗·约泽夫·克鲁岑'''| 圖像 = [[File:克鲁岑5.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0310835e35392bb7.png?size=437x600 原图链接]]]| 出生日期 = 1933年12月3日| 國籍 =荷兰 | 職業 = 德国 荷兰 大气化学家 |   知名作品 = 获得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是核冬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 '''人物生平''' ==  Paul Crutzen,1933 1933 年生于荷兰阿退缩不前斯特凡,荷兰国籍,1973年获Stockholm大学气象博士学位。现为德国Max-Planck-Institute for Chemistry教授,是瑞典后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Crutzen是大气化学家,尤其在开拓与臭氧有关的大气化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30多年前,Crutzen“第一次把臭氧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他指出;人类活动释放的少量物质能够损害全球范围的臭氧。Crutzen把平流层的研究引导上正确的道路,
含氮化合物引起的臭氧层耗损:1970年Paul Crutzen提出:NO和NO2可以起催化作用,造成O3损耗。Crutzen进一步指出:平流层中的NO和NO2是由化学性质稳定的N2O分解而成;而N2O来源于土壤施肥和微生物转化。他论证了臭氧层的厚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这一发现推动了全球生物化学循环的研究。次年,美国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的Harold Johnston教授也注意到了在20km高度的臭氧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也可能引起臭氧层耗损。Crutzen和Johnston的工作曾引起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的极大关注,这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环境化学和大气化学的发展。
对流层中臭氧增加使空气质量恶化:虽然Crutzen获奖的直接原因是对平流层臭氧的卓越研究,然而他在对流层臭氧的形成机制研究中也是世界上的领先者。与平流层臭氧耗损相反,对流层中臭氧含量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有时达到相当高的浓度。由于臭氧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对人体和生物组织有直接损害。臭氧的光解产物O(1D)具有足够的能量与H2O、CH4等物质反应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一系列大气化学反应,发生二次污染,例如: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 '''获奖''' ==
 
1986: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理事
 
1989: 泰勒奖
 
1991: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1995: 诺贝尔化学奖 (与马里奥·莫利纳和弗兰克·舍伍德·罗兰分享)
 
1995: 因为"保护臭氧层的突出贡献"而获得由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臭氧奖
 
1996: 国际臭氧委员会荣誉委员
 
1999: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2: 地球科学领域引用率最高的作者(从1991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110篇文章总共被引用2911次——科学信息研究所)
 
== '''获奖理由''' ==
 
研究并解释了大气中臭氧形成、分解的过程及机制,指出:臭氧层对某些化合物极为敏感,空调器和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喷气式飞机和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 都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扩大
 
克鲁岑、莫利纳、罗兰率先研究并解释了大气中臭氧形成、分解的过程及机制,指出:臭氧层对某些化合物极为敏感,空调器和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喷气式飞机和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 都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扩大,他们于1995年获奖。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损害,而正是他们阐明了导致臭氧层损耗的化学机理,并找到了人类活动会导致臭氧层损耗的证据,在这些研究推动下,保护臭氧层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课题,1987年签订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作用。
 
克鲁岑,荷兰人,由于证明了氮的氧化物会加速平流层中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的分解而获奖,虽然他的研究成果一开始没有被广泛接受,但为以后的其他化学家的大气研究开通了道路。
2,6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