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1
次編輯
變更
史天泽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史天泽
| 圖像 = [[File:史天泽.jpg|缩略图|居中|[http://p3.so.qhimgs1.com/bdr/321__/t0187dae07a46ee3943.jpg 原图链接]]]}}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 [[ 元朝 ]] 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元太 宗三 祖二十 年 (1231 (1225 年) 春,史天泽护送母亲北归。不久,武仙叛乱 , 窝阔台 邀杀[[史天倪]]。史天倪的幕僚王缙、[[王守道]]等 在 官同召 燕京追上史天泽,建议他收集散落在近郊的部曲。史天泽毅然南还,至满城时,已聚 集 会议 部众甚多。史天泽又派监军[[李伯祐]]向蒙古国王孛鲁请求援助 , 决定兵分 孛鲁令部将笑乃歹率军 三 千援助史天泽,史天泽承兄职为河北西 路 伐金:中路 兵马都元帅。两军会合后,合 攻 卢奴(今 河 北定州)。武仙部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史天泽身先士卒,将士们勇气愤增,以一敌十。葛铁枪被俘,余部溃散。史天泽军威大振,随即下 中 府 山 (今 山西永济蒲 河北定 州 镇 ), 入治阳;左军进兵济南;右军自凤翔经宝鸡 略无极 , 假道南宋,袭击汴京 拔赵州 (今河 南开封 北赵县 ) 腹背。三军预定次年春于汴京合围。十月 , 窝阔台亲率中路 进 军 猛攻河中,至十二月破城。此时 野兴 , 与前来赴援的兄长 史天 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朝的防守力量 安所部会合,共击武仙,一举收复真定 。 [1]
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 金 哀宗乘船东 朝治 下 的儒士和官员 , 抵达归德 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在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以此为根据,成为了汉人的一大世侯。<ref name="历史专题">{{cite web |url=http://www.xiexingcun.com/zhongguotongshi/14021.htm |title=《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 今河南商丘 下册 ) 。撒吉思不花不听 》第四节: 史天泽 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 | accessdate=2016-02-05}}</ref>===统兵伐 金 哀 ===元太 宗 又于六月间逃到蔡州(今河南汝阳 元年(1229年 ),窝阔台 命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围攻 汗即位,决定全力伐金 。 窝阔台选拔[[ 史天泽 军从北面进攻,遇汝水阻挡 ]]、[[刘黑马]]、[[萧札喇]]为三大帅 , 统领汉兵。 史天泽 命军士结筏潜渡,血战数日,立下战功 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 [1] [10]
元太宗 六 二 年 (1234 (1230 年) 正 秋,[[窝阔台]]、[[拖雷]]率主力攻山西,破代州(今山西代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十 月, 蔡 围攻卫 州 城破 武仙军。此时 , 史天泽率领诸军合围于卫。 金 哀宗自杀 朝大将完颜合达率众十万援救武仙 , 金朝灭亡 双方展开激战,蒙古军败退 。 只有 史天泽 率 所部千人绕出敌后,击败金朝一支偏师。既而又与蒙古 军 返回真定 再次合攻,武仙逃走,卫州再被攻克 。 [11]
元 宪 太 宗 三 九 年 (1257 (1237 年), 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 史天泽随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 , 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 史天泽亲率军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复州(今湖北西阳 西 、河 南 钩考钱谷 )之战,宋军舟船三千锁湖面为栅,史天泽亲执样鼓督勇士四十人猛攻,宋军栅破,复州守军畏惧请降 。 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 寿春(今安徽寿县)之役 , 但 史天泽 以勋旧身份而 军 独 见优容 当一面。宋军乘夜劫营 ,史天泽 说:“我是经略使 单骑迎战 , 是非功罪 手刃数人 , 理当我责 将士们相继赶来助战 , 宋军被尽数驱入准水溺死。史天泽乘胜连下滁州( 今 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 安 徽滁县)、盱眙(今属安徽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 。 ”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1]
元宪宗 八 二 年 (1258 (1252 年) 秋 ,蒙哥 由 汗赐史天泽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河南、陕 西 蜀 尤为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赵壁等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等至河南,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更钞法,设行仓,立边城,诛好恶,肃官吏,置屯田保甲,兴利除害。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乐,军备也得到加强。又命其侄史权、史枢戍守唐州、邓州屯田, 进 军伐 逼南 宋 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 。 [16]
元宪宗 九 三 年 (1259 (1257 年) 春 ,蒙哥 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 对忽必烈产生猜忌 , 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 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 。 正议回师,宋将吕文德率股瞳大舰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军迎战于三槽山(今四川合川县 阿兰答儿对河 南 )西失利 官员罗织罪名 , 蒙哥急命 但 史天泽 抗御。 以勋旧身份而独见优容, 史天泽 分军为两翼 说:“我是经略使 , 跨江反击 是非功罪 , 亲统舟师顺流纵击 理当我责 , 三战三捷 今舍我而罪余人 , 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 [16] [1]
元宪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正议回师,宋将[[吕文德]]率股瞳大舰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军迎战于三槽山(今四川合川县南)西失利,蒙哥急命史天泽抗御。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反击,亲统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屡平变乱===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帝位,询问史天泽治国方略。史天泽建议“当先立省部以正纲纪,设监司以督诸路,需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俸佚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赞许,并一一采纳。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蒙古军,事毕,改授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17]
忽必烈即位后,当时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称汗。双方遂开始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并定省规十条,以保证政务畅通。史天泽知无不为,言谈中一定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止民所必犯之事,顺应时势,通变制宜。又协调上下官僚之间的关系,使事完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还罢去了一些诸色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同年秋,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十一月, [[ 忽必烈 ]] 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18] 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据守山东的李檀暗中联络南宋,发动武装叛乱,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平叛。三月,史枢、阿术等败李范于高苑老僧口,李檀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命史天泽出征。史天泽急筑长围,树林栅,以防李檀突围。李檀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檀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斩杀。 [19] 李檀之乱平定后,一些儒臣上书,认为乱事之起,是由于诸侯权重。史天泽遂上奏:“兵事、民事的机权,不可以集中在一家手里。罢去诸侯兵权,请从臣家开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十七人。忽必烈委任史天泽节度诸将出征李璮。史天泽自始至终,都未曾把诏旨示人。平乱后入朝,忽必烈加以慰劳,史天泽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20] 中枢重臣 至元元年(1264年),加光禄大夫,仍任中书右丞相。 [21] 至元三年(1266年),史天泽改任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22]
至元 八 三 年 (1271 (1266 年), 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忽必烈让丞相安童告诉 史天泽 :“中书省 改任辅国上将军 、 尚书省、御史台,或一月或一旬,遇到大事可以与你商量,小事就不必烦劳你了 枢密副使 。 ” [26]
至元 十 四 年 (1273 (1267 年), 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 史天泽改任中书左丞相。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年间 , 元 国家面貌和 军 用回回炮攻破樊城。二月 队实力 , 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 已蔚然可观 。 [27]
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欲取襄汉地区,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史天泽等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藏兵储,作攻南宋准备。 [24] 次年,因 病 逝真定返回燕地。
至元 十一 八 年 (1274 (1271 年), 伯颜和 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忽必烈让丞相[[安童]]告诉 史天泽 总领大军二十万乘胜进攻南宋。 :“中书省、尚书省、御史台,或一月或一旬,遇到 大 军自襄阳水陆并进 事可以与你商量 , 至郢州,史天泽因病北还 小事就不必烦劳你了 。 [28] ”
至元十 二 年 (1275 (1273 年) ,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 二月 七日 , 史天泽在 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病逝 真定 病逝,享 ===至元十一 年 七十四岁。他逝世前上奏:”臣 (1274 年 岁有终 ) , 死不足惜。只希望 伯颜和史 天 兵(元 泽总领大 军 )渡江时,切勿肆行杀掠 二十万乘胜进攻南宋 。 ”忽必烈听闻讣讯后震惊哀悼 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 , 派近臣追赐史家白金二千五百两 至郢州 , 并追赠 史天泽 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 因病北 还 为其立庙纪念 。 [28]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七日,史天泽在真定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逝世前上奏:”臣年岁有终,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元军)渡江时,切勿肆行杀掠。”忽必烈听闻讣讯后震惊哀悼,派近臣追赐史家白金二千五百两,并追赠史天泽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还为其立庙纪念。
=主要成就=
南下击宋: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史天泽随皇子曲出攻南宋,领军先登,克枣阳(今属湖北);继攻襄阳,率勇士登船冲击,败宋水军。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随宗王口温不花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复州(今湖北天门),入淮南。蒙哥汗八年(1258年),从蒙哥汗入川攻宋,在合州之战中率水师在嘉陵江上阻击宋援军,三战三捷,获战船百余艘,后随主力北撤。中统二年(1261年),从忽必烈征宗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击败叛军。次年,辅佐宗王合必赤督军平李璮之乱,稳定山东局势。至元六年(1269年)年起,参议军国大事,参与谋划围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和进取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与右丞相伯颜统军攻宋,但因病返真定。 [29] === 政治===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 [1] 史天泽在真定路任职时,修缮城池,加强武备。荒年缺粮,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几年间,官府民居相继修复。 [30] 自蒙哥汗二年(1252年)起,史天泽以经略使之职治理河南多年,政绩卓著。 [29]
史天泽在真定路任职时,修缮城池,加强武备。荒年缺粮,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几年间,官府民居相继修复。<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ys/154.htm |title=《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accessdate=2016-02-05}}</ref>自蒙哥汗二年(1252年)起,史天泽以经略使之职治理河南多年,政绩卓著。
=人物评价=
===总评=== 总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多谋善断,量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称其“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人比作[[郭子仪]](唐朝名将)、[[曹彬]](北宋名将)。===历代 评价===忽必烈:①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元史》引)②卿自朕祖宗以来,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异日功成,皆卿力也。(《元史》引)③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终身无大过,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泽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引)
[[柯劭忞]]:天泽出入将相,不伐不施,世祖谓:“郭子仪、曹彬终身无大过。朕所见者惟史天泽似人。”知言哉!(《新元史》)
=逸闻趣事=
史天泽器量恢弘,善于观察时势。自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有五、六人,多时至六或八人,他们列坐一堂,每到商议施政方针时,常常各持己见,等待国相表态然后再决定。史天泽为相后,每到此时,便分情况予以处置:如果此事无害,那就决意施行;如果有所不妥,就心平气和地详细分析,以使其合于事理。所以他为相十多年间,有时秉承上意,有时据理更改,进行多方周旋,使天下人颇为受益。
===爱护百姓===
史天泽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早在金朝大将武仙二次占据真定被击退后,蒙军主帅笑乃歹怨愤百姓反覆,将城中居民万人驱赶出去,欲杀众人示威。史天泽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不过是被贼人胁制。何罪之有?”在他的劝说之下,百姓都获释放。
===重诺知止===
当初,金将武仙害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史天倪]]之子史揖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引史楫觐见大汗窝阔台,请求解去自己都元帅之职,转授史揖。窝阔台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特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史天泽又请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蒙哥汗时,他上奏请辞,蒙哥予以褒美他谦逊的美好品德,不予同意。
=史料记载=
《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30] 《广名将传·卷十七》 [37] 《史传三编·卷四十二·名臣传三十四》 [46]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38] =参考资料=1.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册)》第四节:史天泽 .历史专题[ 引用日期2016-02-05] 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史天泽,字润甫,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从其兄天倪帅真定。 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乙酉,天倪遣护送其母归北京,既而天倪为武仙所害,府僚王缙、王守道追及天泽于燕,曰:“变起仓猝,部曲散走,多在近郊,公能回辔南行,不招自至矣。”天泽毅然曰:“兄弟之仇,义所当复,虽死不避,况未必死邪!”即倾赀装,易甲仗,南还,行次满城,得士马甚众。天泽摄行军事,遣监军李伯祐诣国王孛鲁言状,且乞济师。天泽时为帐前军总领,孛鲁承制命绍兄职为都元帅。俾笑乃将蒙古军三千人援之,合势进攻卢奴。仙骁将葛铁枪者,拥众万人来拒战,天泽迎击之,身先士卒,勇气百倍。贼退阻泒河,乘夜而遁,天泽追及之,生擒葛铁枪,余众悉溃,获其兵甲辎重,军威大振。遂下中山,略无极,拔赵州,进军野头。会天泽兄天安亦提兵来赴,击仙败之,仙奔双门,遂复真定。 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未几,宋大名总管彭义斌阴与仙合,欲取真定,天泽同笑乃扼诸赞皇,仙不得进。义斌势蹙,焚山自守,天泽遣锐卒五十,摧锋而入,自以铁骑继其后,缚义斌斩之。 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未几,仙复令谍者,结死士于城中大历寺为内应,夜斩关而入,据其城。天泽引步卒数十,逾城东出,至藁城,求援于董俊。俊授以锐卒数百,夜赴真定,而笑乃兵亦至,捕叛者三百余人,仙从数骑,走保西山抱犊寨。笑乃怒,忿民之从贼,驱万余人将杀之,天泽曰:“彼皆吾民,但为贼所胁耳,杀之何罪!”力争得释。乃缮城壁,立楼橹,为不可犯之计,招集流散,存恤困穷。以抱犊诸寨,仙之巢穴,不即剪覆,终遗后患,急攻下之,仙乃遁去。继又取蚁尖、马武等寨,而相、卫亦降。 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己丑,太宗即位,议立三万户,分统汉兵。天泽适入觐,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庚寅冬,武仙复屯兵于卫,天泽合诸军围之。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战不利,诸将皆北,天泽独以千人绕出其后,败一都尉军,与大军合攻之,仙逸去,遂复卫州。 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壬辰春,太宗由白坡渡河,诏天泽以兵由孟津会河南,至则睿宗已破合达军于三峰山。乃命略地京东,招降太康、柘县、瓦冈、睢州,追斩金将完颜庆山奴于阳邑。夏,帝北还,留睿宗总兵围汴。 9.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癸巳春,金主突围而出,令完颜白撒自黄龙冈来袭新卫。天泽率轻骑驰赴之,比至,围已合,天泽奋戈突至城下,呼守者曰:“汝等勉力,援兵且至。”复跃出,其众皆披靡,遂与大军夹击之,白撒等败走蒲城,天泽尾其后,白撒等兵尚八万,俘斩殆尽。 1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金主以单舸东走归德,天泽追至归德,与诸军会。新卫达鲁花赤撒吉思不花欲薄城背水而营,天泽曰:“此岂驻兵之地乎!彼若来犯,则进退失据矣。”不听,会天泽以事之汴,比还,撒吉思不花全军皆没。金主迁蔡,帝命元帅倴盏率大军围之。天泽当其北面,结筏潜渡汝水,血战连日。 1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甲午春正月,蔡破,金主自经死,天泽还真定。 1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时政烦赋重,贷钱于西北贾人以代输,累倍其息,谓之羊羔利,民不能给。天泽奏请官为偿一本息而止。继以岁饥,假贷充贡赋,积银至一万三千锭,天泽倾家赀,率族属官吏代偿之。又请以中户为军,上下户为民,著为定籍,境内以宁。 1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金亡,移军伐宋。乙未,从皇子曲出攻枣阳,天泽先登,拔之。及攻襄阳,宋兵以舟数千陈于峭石滩,天泽挟二舟载死士,直前捣之,覆溺者万计。 1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丁酉,从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天泽先破其外城,攻子城,又破之。师次复州,宋兵以舟三千锁湖面为栅,天泽曰:“栅破,则复自溃。”亲执桴鼓,督勇士四十人攻其栅,不逾时,栅破,复人惧,请降。进攻寿春,天泽独当一面,宋兵夜出斫营,天泽手击杀数人,麾下兵继至,悉驱其兵入淮水死,乘胜而南,所向辄克。 1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壬子,入觐,宪宗赐卫州五城为分邑。世祖时在藩邸,极知汉地不治,河南尤甚,请以天泽为经略使。至则兴利除害,政无不举,诛郡邑长贰之尤贪横者二人,境内大治。阿蓝答儿钩较诸路财赋,锻炼罗织,无所不至,天泽以勋旧独见优容,天泽曰:“我为经略使,今不我责,而罪余人,我何安乎!”由是得释者甚众。 1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戊午秋,从宪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己未夏,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方议班师,宋将吕文德以艨艟千余,溯嘉陵江而上,北军迎战不利。帝命天泽御之,乃分军为两翼,跨江注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夺其战舰百余艘,追至重庆而还。 1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继命往鄂渚撤江上军,还,授河南等路宣抚使,俄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1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二年夏五月,拜中书右丞相。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又定省规十条,以正庶务。宪宗初年,括户余百万,至是,诸色占役者太半,天泽悉奏罢之。秋九月,扈从世祖亲征阿里不哥,次昔木土之地,诏丞相线真将右军,天泽将左军,合势蹙之,阿里不哥败走。 19.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三年春,李璮阴结宋人,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天泽闻璮入济南,笑曰:“豕突入苙,无能为也。”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斩于军门,诛同恶者数十人,余悉纵归。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2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竟不许。至是,言者或谓李璮之变,由诸侯权太重。天泽遂奏:“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 2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至元元年,加光禄大夫,右丞相如故。 2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三年,皇太子燕王领中书省,兼判枢密院事,以天泽为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23.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四年,复授光禄大夫,改中书左丞相。 24.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六年,帝以宋未附,议攻襄阳,诏天泽与驸马忽剌出往经画之,赐白金百锭、楮币万缗。至则相要害,立城堡,以绝其声援,为必取之计。 25.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七年,以疾还燕。 26.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八年,进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仍敕右丞相安童谕旨曰:“两省、院、台,或一月、一旬,遇大事,卿可商量,小事不烦卿也。” 27.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十年春,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拔之,襄阳降。 28.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襄阳,帝遣侍臣赐以葡萄酒,且谕之曰:“卿自朕祖宗以来,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异日功成,皆卿力也。勿以小疾阻行为忧,可且北发,善自调护。”还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讣闻,帝震悼,遣近臣赙以白金二千五百两,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29.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6-05-12] 30.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是以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 32. 元·苏天爵·《 元朝名臣事略 ·卷七·史忠武王》引《行状》 33.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4.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 ] ·卷七·史忠武王》 引王恽所撰《家传》 35.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36.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6-02-05] 37.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卷十七》 38.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2-05] 39. 《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张柔)加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号拔都鲁,置官属,将士迁授有差。 40. 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五一·张柔传》。 41.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 42.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举唐韦澳告周墀之语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