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废公

增加 5,0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陈废公'''== '' '[[陈 ]]'''({{bd|前754年||前706年|catIdx=C}}),''' '''姓,名'''佗''',一名'''他''',又称为''' [[ 五父]]'''。<ref>《史 世家》 誤為陳厲 误为陈厉 公, 《史 》集解、《春秋左 注》</ref> [[春秋]][[ ]][[ 陳國陈国]]君主之一,是[[ 文公]] 子。前707年正月,趁其兄 [[ 桓公]] 媯鮑 妫鲍 病, 死桓公[[太子免]],自立。一年后(前706年)八月 [[蔡 ]]人所 ,在位期 間為 间为 前707年正月至前706年八月,共在位20个月,他是[[ 陳國陈国]]第13位君主<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14/10/3966739_265553556.shtml  [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6---春秋战国诸侯陈国个代国君],图书馆</ref>。 ==人物简介== [[陈佗]](前754年─前706年):本名妫佗,一说名妫他,又称为五父。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是陈文公的儿子。公元前707年正月,在兄长陈桓公(妫鲍)病重期间,杀死桓公太子妫免,担任该国君主。一年后(前706年)八月为蔡人所杀。 在位时间为:前707年正月至前706年八月,共在位6个月,他是[[陈国]]第13任君主。 ==史籍记载== 陈佗([[五父]])在《[[春秋左传]]》 里面,一共出场四次。 第一次出场。日期:具体不详,但应该在前719-前718年之间;地点:陈国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事件:郑庄公派使者请求和陈国讲和,陈桓公不许。陈佗劝谏说:"睦邻友好,国家之宝,国君还是答应郑国吧!"陈桓公不同意:"我们害怕宋、卫,但郑国我们不怕!"结果,隐公六年五月庚申(前717年农历五月十一日),郑伯侵陈,大获。 陈佗和他的哥哥陈桓公妫鲍同一年出生,都是庶子,因为哥哥妫鲍比他大几个月,哥哥10岁就做了国君,而自己就只能做公子。陈桓公不听从陈佗的劝谏,还错误地估计了郑国的实力,结果被郑国击败,被俘获了不少战略物资,损失十分惨重。由此可见,智力上,哥哥比不上弟弟。只因为"痴长"了几个月,结果让聪明的做不上君位,这是造化弄人,无可奈何。 第二次出场。日期:隐公七年(前716)十二月;地点:郑国首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事件:陈桓公不听陈佗的劝谏,被郑国击败,吃了苦头之后想到回头,于是与郑国讲和并结盟。派陈佗代表自己去和郑伯歃血为盟。 "歃(shà)血为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盟"是古代订立合同的一种方式。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找一头牛,把牛左耳朵割下来,放在一种叫"朱盘(pán)"的容器里,把牛血盛在一种叫"玉敦"的容器里。一名服务人员(司盟)面向北把双方所订立的合同对着牛耳朵当众读一遍,牛耳朵"代表"担保人、日、月、山、川之神的耳朵。然后,另一名服务人员(戎右)拿着"玉敦"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歃血,也就是用手指略蘸涂于嘴唇。歃血完,挖一个大坑把牛掩埋,牛身上面放上合同。至于谁拿盛牛耳朵的盘子,也有一定讲究,那就是谁主盟,谁的代表就拿那个"朱盘",也就是所谓的"执牛耳"。 陈佗被派到郑国去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陈桓公把牛血摸到自己的嘴唇上。就这样简单的一项工作,陈佗做的非常不好,用《左传》上的记载叫"歃如忘",这个"忘"并不是说陈佗忘记了盟词,前面已经说了,是服务人员读盟词,而是忘掉了自己来干什么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他歃血的时候,他竟然心不在焉,等到服务人员提醒,他才想到是来歃血的。围观的郑国大夫十分惊讶,"这个陈五父怎么这么儿戏不把职责当回事?"郑国的大夫泄驾就说:"这个陈五父恐怕要不得善终了,连鬼神都不敬畏。" 第一次出场时聪明睿智的陈佗为什么到了第二出场会变得如此"痴呆"?随后,郑国大夫良佐来到陈国代表郑庄公和陈桓公歃血时,他替我们找到了答案。《[[左传]]》说:"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十一日),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原来,此时陈佗就已萌生了异志,心有所想,郁郁不能忘怀,以至于在莅盟时表现出来。 陈桓公不亲自去和郑庄公会盟,两个国君分别派个代表去莅盟,难道是因为此时陈桓公得了脑血栓或半身瘫痪之类的疾病,而不能出远门?陈佗1年前还对陈国忠心谋划,何至于到了今年,便试图谋反?这里面必定有一个巨大的变故,但史料匮乏只能忖度。 第三次出场。日期:桓公五年(前707)春正月,离良佐预言陈国将乱已9年之久;地点:陈国国都宛丘;事件:陈侯鲍卒,陈佗杀太子免而代之。陈桓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连一个外来的大夫都知道陈将乱,昏聩的陈桓公却不知道,妫鲍的谥号为"桓",拥有这个谥号的人一般都不得善终,看来陈佗作乱时,陈桓公并没有死,也就是说他是遇害的。陈佗谋划了9年之久的叛乱终于成功。 第四次出场,造反者的结局。日期:桓公六年(前706);地点:蔡国国都上蔡(今河南上蔡)。事件:陈佗是陈文公和蔡女生的儿子,他又娶了个蔡女,他娶的那个蔡女比较风流认识了不少蔡国的风流女子。偏偏陈佗也喜欢风流,自篡位以来,就屡次微服到蔡国淫乱。陈桓公的儿子跃,母亲也是蔡国人,公子跃联合自己在蔡国的外戚,在陈佗跑到蔡国去的时候,杀死了他。公子跃夺得君位是为陈厉公。 陈佗因为认真造反成功,因为不认真被造反成功。看来伟人说的真对:"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 ==家庭== ===父母=== * 父:[[陈文公]]
== 家庭 ==
=== 父母 ===
* 父:[[陳文公]]
===兄弟===
 *兄:[[ 桓公]]
{{start box}}
{{s-before|[[ 桓公]]}} {{s-title|[[春秋]][[ 陳國陈国]]君主|在位期 前706年,共在位20个月}}{{s-after|[[ 陳厲 陈厉 公]]}}
{{end box}}
==注释==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参考资料==
 
{{Reflist}}
*[[ 伯峻]],《 [[ 春秋左 ]] 》, [[ 国]] ,中 華書 华书
[[Category: 陳國 陈国 君主]][[Category:中 帝王]]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