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兆平

增加 4,15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兆平''' ,女,美籍华人。1945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北京国际孤儿援助委员会(BICCO)主席。  == 个人简介 == 李兆平 祖籍宁波,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之后远嫁美国。 1980年第一次来中国,随丈夫一起来华工作,当时她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英语老师。5年后,40岁的她,回纽约学医,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1996年前,她随丈夫第二次来到中国,刚来时因为在家里闲来无事,就经常和一群外国人到天津的儿童福利院照料病残孤儿。喂孩子吃饭、给他们洗澡,孩子们有点头疼脑热的她帮着治疗。渐渐地,李兆平觉得在照顾这些孩子时她的心情格外平静,看着孩子们甜蜜地睡去她心中就溢满了幸福。就这样,她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和朋友们组成了一个孤儿援助会(CCO),后来,当他们把援助的孩子扩大到全国范围时,他们索性在北京成立了“BJCCO”,李兆平担任主席。就这样,援助孤残儿童成了李兆平这20年的事业,那些接受过她帮助的孩子都管李兆平叫“妈妈”,现在,李兆平已经是100多个孩子的“妈妈”了。== 筹建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 ==李兆平很快就为这个组织想好了名字: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动员各种力量,救助那些身患各种残疾的中国孤儿。他们的目标是在生活上帮助残疾儿童,为他们提供生活用品,进行医疗救助,使他们将来能像健康孩子一样幸福地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2000年1月,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正式成立。李兆平的行动得到了朋友的支持,他们纷纷向这个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有的还成为这个组织的志愿者。 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每个月都要召集志愿者开一次例会,李兆平把下一步行动的目标告诉她的朋友们,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加入,然后大家共同想办法筹集资金,为福利院的孩子们买衣服、奶粉、尿片等;为改善孩子们的环境,委员会还为福利院购买床,甚至帮助一些福利院进行装修。为了照顾好更多的残疾孩子,他们还先后成立了两个寄养家庭,把一些残疾孩子从福利院抱养出来,聘请阿姨照顾他们,到合适的时候再组织专家为他们治病。== 免费救助残疾孤儿 ==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医疗救助。他们定期组织国内外一些很有名望的小儿科专家,到全国各地为孩子们举行义诊。美国斯坦佛医疗中心小儿骨科专家甘博恩(gamble)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01年起,他每年都自费到中国来,参加援助活动。每次来中国,他都要免费为几十个中国孩子做手术,而且手术所用的钢板、钢针、手套等都是他从美国带来的,由他自费承担。今年8月 20日—8月27日,委员会又组织甘博恩教授和上海、北京等国内外著名骨科专家汇聚烟台山医院,对来自山西、贵州、陕西、河北以及我市周边县市的3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义诊,为其中14名四肢畸形的残疾儿童做了矫形手术,手术费及治疗费用均由委员会承担。烟台山医院给予了全力支持。 == 孤残儿进入美国家庭 ==从2000年成立至今的4年间,委员会总共救治了至少70多位中国残疾孤儿。如今,许多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身体完全得到康复,这些孩子后来被有的家庭收养,已经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马艳秋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2001年,7岁的马艳秋被李兆平的寄养家庭收留。当时的马艳秋双腿严重畸形,根本无法正常站立。来到这个寄养家庭不久,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便组织专家为她治疗,甘博恩教授为她做了矫形治疗。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疗,马艳秋终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站立了!去年,美国一对夫妇收养了马艳秋。据李兆平介绍,如今马艳秋学会了弹钢琴,她的双腿不仅能站立,甚至还可以踩着滑轮溜旱冰。收养她的家庭在美国也属于比较富裕的家庭,马艳秋和这个家里的哥哥、姐姐、妹妹一起,生活得很快乐
3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