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銮披汶·颂堪

增加 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他主持着一个25人的内阁,其中有15位军人。在一个月内,披汶又逮捕了40位政敌并且经过可疑的合法审判 ,通过国会投票处死了十八人 ,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暹罗第一次明确的政治正法 。有众议员批评披汶独裁,披汶反驳道:“就杀18个人,还能算多吗?法国大革命时砍下的头装车都能排成队”。 披汶还批评君主,起诉他滥用皇家财产。披汶还把训政期从10年修改为20年 ,这所有的行动都在加强他的权威 。不久以后,披汶把暹罗改名泰国,他致力于用自己的权力来建立一个新的民族,而非一个国家。
<p style="text-indent:2em;"> 1939年6月24日,暹罗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MuangThai),英文国 由“Siam” 为“Thailand”。“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独立”的意思,“暹罗”一名则来自梵语,意为“黄金”。废弃这一使用了13个世纪的古老国名,无疑与当时暹罗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有关。泰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还提出了“大泰国”的口号,认为老挝人、越南的孟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之内,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p>
<p style="text-indent:2em;"> 披汶如是解释:“通常而言,国家的名称都是以该国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我们是泰族……显然暹罗并不适合我们的民族……如果有(庞大数量的)移民定居我国,那么,或许千年之后,我们可能将无法再分辨暹罗究竟是泰人的,还是华人的,抑或是其他人的国家……”</p>
'''亲日领袖'''
41,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