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惠俊

增加 2,42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余惠俊'''(英語:Yue Wai Chun 1954年6月23日-),生於香港,他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是一位業餘的天文學家 。2017年10月5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四顆以華人命名及一顆以中國地方命名的小行星。 其中一顆以香港天文愛好者命名的小行星,是編號 32622 Yuewaichun,余惠俊(1954 - )。 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曾經協助國際掩食定時協會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成立月掩星資料分發及收集中心。對發佈地區性的天文資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包括為香港天文學會智能手提電話應用程式提供每日天文資訊至數以萬計的天文愛好者 。  ==天文貢獻==  曾任多屆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現任該會掩星組組長,香港觀天會顧問。推動香港及中國掩星、月閃(流星體撞撃月面的月球瞬變現象)觀測工作,成立香港首個天文網絡 Astro-Net,推動利用導航衛星輔助掩星的計時及定位技術。他訂定各種天文名詞翻譯準則,包括:彗星中文譯名準則、流星雨中文譯名準則、恆星及系外行星中文譯名準則、小行星命名及中文譯名準則、增補中國恆星名稱準則。 ==國際掩食計時協會== 掩星組1988年成為國際掩食計時協會(IOTA)東南亞月掩星資料分發及收集中心。1991年起為香港天文學會組團前往海外觀測日全食內行星凌日及其它與掩星有關的觀測活動。為小行星掩星觀測軟體 Occult Watcher 進行中文化。 ==國際流星組織== 推動流星、流星雨的視頻觀測,為香港提供流星雨的本地預報,提供主要的流星雨未來(2018年至2050年)在香港出現的概況。2017年12月,國際流星組織流星雨日曆]決定由2018年起,採用香港天文學會 ZHR 的中文譯法]及「流星雨中文譯名準則」為流星雨標準中文譯名。 ==國際天文聯會== 執行委員會於2016年5月批准成立一個專門的星名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簡稱 WGSN),正式確定幾個世紀以來口語使用的恆星名字。在新增的恆星名字當中,有部份是中國清朝時代的星表中欠缺的,他按照增補中國恆星名稱準則,根據國際天文聯會新批准的星名,定立《中國恆星名稱擴展星表》。 ==文列表和索引== 香港同好發現或者命名的小行星索引 華人有關的小行星名稱英文順序索引 華人有關的彗星名稱索引 國際天文聯會流星雨名稱縮寫索引 太陽系地球以外的行星及衛星上與中國有關地名索引 特殊的小行星列表
5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