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葫芦胡
,無編輯摘要
''葫芦胡''
葫芦胡, [[ 壮族 ]] 、 [[ 布依族 ]] 弓拉弦鸣 [[ 乐器 ]] 。壮语称 [[ 冉卜 ]] ,"冉"为 [[ 胡琴 ]] 统称,"卜"为葫芦,意即用葫芦制成的胡琴,故称葫芦胡。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常用于器乐合奏或为壮剧、布依戏 [[ 伴奏 ]] 。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百色地区各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苗族 ]] 自治州贞丰、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 乐器结构 ==
构造与 [[ 二胡 ]] 相似,但外观差异较大。共鸣筒呈葫芦形,系采用天然生长的大小两节葫芦壳制作,将粗节一端的葫芦去底,在切口处蒙以老笋壳或桐木薄板而成,葫芦细节末端雕刻梅花瓣形音孔。
琴筒长15厘米、面径13厘米左右,葫芦末端镂刻出民族图案或 [[ 梅花 ]] 状出音孔。琴杆木或竹制,多采用红椿木或硬杂木制作,全长70厘米~80厘米,顶端琴头呈圆柱形向后弯曲,下设二轴,置轴部位的琴杆为方柱形。弦轴用 [[ 黄杨木 ]] 或硬杂木制,轴长13厘米,轴柄圆锥形或纺槌形,外表刻有条纹。
琴杆为圆柱体,上粗下细,中部设有丝弦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面板中央置 [[ 竹 ] 或木制琴马,张两条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细竹拴马尾为琴弓,弓长60厘米左右。板面直径10.5厘米。定弦 a、e1,音域a-a2。用于壮族八音乐队合奏和壮剧伴奏。
在 [[ 北京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葫芦胡多支,其中一支琴筒用整个的两节葫芦壳制作,将葫芦去底后蒙以 [[ 桐木 ]] 薄板,琴筒长19.5厘米、最大直径17厘米、面径14厘米,葫芦尾部镂刻环形图案为音孔。
琴杆木制,全长78厘米,琴头平顶、稍向后弯,下置二轴。弦轴黄杨木制,圆锥形,轴长12厘米,轴柄刻有直条瓣纹。琴杆圆柱形,中部设丝弦千斤。面板中央置松节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分别使用中弦和老弦,细竹马尾弓,弓长70厘米。此琴通体髹以透明清漆,外表光泽,木纹清晰,为1984年制品,系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家调查采风时由广西壮族民间带回。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 演奏方法 ==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杆直立,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扶持琴杆,用 [[ 食指 ]] 、 [[ 中指 ]] 、 [[ 无名指 ]] 、 [[ 小指 ]] 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沾松香夹于两弦间拉奏。常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e1或d1、a1,合奏音域为两个八度,为戏剧伴奏常用一个把位。发音坚实,音色浑厚,类似中音板胡,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常用于器乐合奏或戏剧伴奏,是壮族八音乐队合奏、北路壮剧、布依戏和八音坐弹戏的伴奏乐器,也用于独奏自娱。常于民族节日或民间喜庆场合使用。葫芦胡没有专用曲牌,所奏乐曲多为壮剧曲牌,曲目同马骨胡。擅长演奏委婉抒情、流畅如歌的曲调。
[[File:乐器.jpg|200px|缩略图|右|乐器 [http://img.sccnn.com/bimg/337/50835.jpg 原图链接][http://www.sccnn.com/gaojingtuku/guanggaosheji/pingmianguanggao/20151210-151263.html 来自素材中国网 图片 ]]]
乐器生产仅仅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生产低价普及型乐器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失去优势。
主要 [[ 经济指标 ]] 同比增长两位数,增长幅度高于2009年。2010年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现价产值达到220.79亿元,比2009年增长25.82%,工业销售产值215.3亿元,比2009年增长22.91%。
乐器出口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中国乐器出口到世界180个国家,出口额达到14.6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8%,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ref>[http://www.chinairr.org/view/V14/201102/28-69701.html 2010年中国乐器进出口情况],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1-2-28 </ref>。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
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 [[ 弓 ]] 、 [[ 锯 ]] 、 [[ 杵 ]] 、 [[ 缶 ]] 、 [[ 杯 ]] 、 [[ 碟 ]] 、 [[ 盅 ]] 、 [[ 碗 ]] 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
乐器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乐器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File:乐器八音分类法.jpg|180px|缩略图|右|乐器八音分类法[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526043659/0 原图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509A1BDQY00?refer=spider 来自腾讯网 图片 ]]]
八音分类周代已有之。《[[尚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学术界认为这是八元论相关的思维方式,如八卦、八方等。这种分类法主要依材质的不同把乐器分为: [[ 金 ]] 、 [[ 石 ]] 、 [[ 丝 ]] 、 [[ 竹 ]] 、 [[ 匏 ]] 、 [[ 土 ]] 、 [[ 革 ]] 、 [[ 木 ]] 等八类。其中,金(钟、铙、钲);石(磬);丝(筑、琴、瑟、筝);革(鼓、鼗);木(柷、敔)可以说,上述五类乐器都直接用发声体的物质来作为分类标准,而竹(箫、篪、笛);匏(竽、笙);土(埙、缶)不完全直接用发音体的材质来区别。如竹类乐器基本上都属吹管乐器,后把竹质打击乐器也归入。匏类的发音体是葫芦内管端的簧片,与匏本身无关,但这类乐器都是自由簧气鸣乐器,匏只是个代名词。土类除[[缶]]、瓯等用陶土制成的打击乐器外,埙属吹奏乐器。
华夏乐器大多用一个字来命名,除上述乐器外,如镈、铙、瑟、筑、琴、筝、笛、[[笙]]、鼗等,而 [[ 琵琶 ]] 、扬琴、火不思、筚篥、[[唢呐]]等两字以上命名的大多为外来的乐器。现今的常规乐器均建立在种类繁多的古乐器基础之上。
===国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