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荃錦坳

增加 3,77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荃錦坳 ''' </p>
|-
|<center><img src="https://3.share.photo.xuite.net/jason9910/1376f2b/7404670/282298541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jason9910/hkblog/105341096 圖片來自xuite]
</small>
|}

'''荃錦坳'''('''Tsuen Kam Au'''),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南部,爲[[大帽山]]西脊[[禾塘崗]]西坡上的一個山坳,由於元朗區與[[荃灣區]]以[[大帽山道]]爲分界線,故山坳坳口位於元朗區內。荃錦坳爲[[荃錦公路]]的最高點,約高海拔490米。大體來說,荃錦坳以北的山勢比較陡峭,以南則比較平緩。從荃錦坳沿着荃錦公路北行可以到達[[石崗村]],南行可以到達[[川龍|川龍谷]],沿大帽山道東行可上[[大帽山]],沿麥理浩徑西行則可到達[[大欖涌]]。<ref>[https://blog.xuite.net/jason9910/hkblog/105341096 荃錦坳],xuite</ref>

==名稱來源==
荃錦坳一帶原來並無明顯山坳地形,1951年[[駐港英軍]]為方便運送軍用車輛和物資出入新界及進行防禦工事,新修築一條沿大帽山以西的山嶺和坳口連接[[石崗軍營]]和[[荃灣]]的軍用道路,其中在川龍以北的地勢最高處的禾塘崗西坡一段(即現[[麥理浩徑]]第9段起點至北面拐彎處)開鑿了一段約長300米的缺口,以降低車輛行駛的坡度,由此產生一個人工山坳。該路後於1961年開放予公衆通行,並確定以「[[荃錦公路]]」作爲中文官方名稱,而該公路最高處的坳口也因此命名爲「荃錦坳」,但山坳的官方英文名稱則單純按照「荃錦坳」三字的粵音拼寫成“Tsuen Kam Au”,而沒有使用任何「荃錦公路」之英文名稱“Route Twisk”的任何元素。後來,「荃錦坳」逐漸演變成包含坳口以南大帽山道和麥理浩徑入口一帶郊野公園設施範圍的地名。

值得注意的是,荃錦坳北端其實是通往[[石崗]]而非[[錦田]],但這是源於荃錦公路本身就沒有根據原本英文名稱“Route TW/SK”命名爲「荃石公路」,具體原因至今難考,一般相信是由於當時[[中文]]在[[英屬香港]]尚未[[中文運動|合法化]],港英政府未有嚴格規範對英文名稱的中文翻譯而造成翻譯錯誤,將「石崗」和「錦田」兩個中文地名混用。不過隨着年月流逝,「荃錦公路」和「荃錦坳」兩個名稱已經爲普遍香港人習慣使用,故回歸後的[[香港特區政府]]亦無意對此進行修正。

==現狀==
荃錦坳地勢較高,山勢陡峭,故一直以來都沒有人類定居,距離荃錦坳最近的聚居地爲南面的川龍村。自1979年荃錦坳連同東西兩側的山嶺都被劃爲[[郊野公園]]後,香港政府便禁止於當地進行任何開發活動,僅有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於坳口以南[[麥理浩徑]]附近闢建的燒烤場和觀景台等郊野公園設施,以及大欖郊野公園荃錦管理站。

由於荃錦坳爲麥理浩徑第八段和第九段的連接點,而且爲[[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大欖郊野公園]]有公路直達的海拔最高的入口,更有大帽山道直達香港最高峰的大帽山山頂,是登上大帽山頂難度最低的路線,亦有甲龍林徑、荃錦自然教育徑、大帽山遠足研習徑等多條不同難度的行山徑,而荃錦坳南面的川龍亦有現今香港罕有的傳統鄉村[[茶樓]],故吸引大量遊客以荃錦坳爲起點遊覽大帽山郊野公園或大欖郊野公園。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