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銮披汶·颂堪

增加 1,1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銮披汶·颂堪| 陆军元帅(泰语: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จอมพล ป. 外文名 = Pibul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拼作Phibunsongkhram、Phibul Songkhram或Pibul Songgram| , [1] 图像 = 1897年7月14日-1964年6月12日 [2] )泰国总理(1938年—1944年,1948年—1957年) [1] 1934年9月22日-1944年8月5日、1947年11月8日-1957年9月17日泰国实际上最高统治者, [File:銮披汶·颂堪.jpg|缩略图| 1] 泰国军事独裁者。中文名 銮披汶·颂堪[3]]||center|[https://gss3 外文名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จอมพล ป.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ba8e90ecb919ebc4d4757ecbe34fa499/b3119313b07eca80a687966e9b2397dda04483bd.jpg 原图链接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 [4] 别 名 贝·奇达桑卡,永年宰相 [https://baike.baidu.com/pic/%E9%8A%AE%E6%8A%AB%E6%B1%B6%C2%B7%E9%A2%82%E5%A0%AA/2938646/0/b3119313b07eca80a687966e9b2397dda04483bd?fr=lemma&ct=single#aid=0&pic=b3119313b07eca80a687966e9b2397dda04483bd 5] 国 籍 来自百度百科网泰国 [2] 民 族 华泰混血 [2] 出生地 泰国暖武里府 [6]| 图像说明 = 銮披汶·颂堪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97|07|14}} | 年7月14日 [7]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64|06|12|1897|07|14}} | 年6月12日 [3] 职 业 国籍 军人,政治活动家 [3] 毕业院校曼谷陆军军官学校 [3] 信 = 仰佛教 [4] 主要成就 推翻 泰国君主专制 [7] | 别名 = 銮披汶·颂堪启动泰国工业发展 [6] | 职业 = 军 ,政治活动 民族国 建设 [6] | 知名 提高民族素质与精神、维护女性权益 [6] 代表 作品 = 《唯国主义信条》[3] 政 党 人民党、玛兰卡西自由党 [5] }}目录'''<big>銮披汶·颂堪</big>'''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声名鹊起▪ 正式上台▪ 亲日领袖▪ 退潮放逐▪ 再次上台▪ 挑战跌出▪ 下台与晚年2 为政举措▪ 政治▪ 文化▪ 外交▪ 社会3 转折点4 民主试验时期5 人物评价6 人物语录== 人物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祖先是华人,祖籍广东潮洲,父亲姓“吴” [2] 銮披汶·颂堪在泰国政坛上的巨大影响力,被人们尊称为永年宰相。 [5] 銮披汶·颂堪是泰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国家领袖,尤其是二战期的亲日政策和权力垄断、战后的虚弱,后世更是对他的功过各执一词。不过,作为民族主义者和宪政主义者,披汶维持了宪法、三权分立的存在,在泰国民族国家建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给泰国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6] [3] 披汶 从政 生涯横跨专制时代末期、第一波民主回流、大萧条、立宪革命、训政、太平洋战争、自由泰时期、东西冷战初期、万隆会议以及民主试验时期,在泰国现代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披汶是在泰国历史上少数够留下自己印记的人之一,他的发家史堪称平民政治精英的成功典范 [7] [6] 。他原来名叫贝·奇达桑卡,他于1897年7月14日生于泰国暖武里府一个卑微的农民家庭 [7] ,12岁时被送往曼谷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1914 [6] ,1914 年毕业后选择加入了炮兵, [7] 1916年开始深造,这决定了他未来人生的命运 [6] 。  他在深造期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1924年去法国枫丹白露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在法三年间,披汶积极地去质疑君主专制,接受了民主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熏陶 [8] ,成为了一个进步军人。同时披汶结识了[[ 比里·帕侬荣]] 、萨乃·尼育瑟、巴云·帕蒙门迪等主张革命推翻专制政府的学生 [9] ,其中意味深长的是披汶与比里的友谊,两人在之此后数十年的岁月中因为政治立场与主张而分道扬镳,成了彼此间最强力的竞争对手,乃至一度反目成仇,但又在各自失势或得势时惺惺相惜,放对方一条生路 [7] 。  到了晚年,两位末路人后悔了早年的决裂,开始试图挽回这段友谊,这当然也是后话了。  披汶在法期间的经历是受益扉浅的,这三年的见闻为披汶从目光短浅的普通尉官成长为一个有远见而且锐意进取的领䄂奠定了扎实而深厚的基础。[6]  == 声名鹊起 == 1927年回国任高射炮兵总监兼参谋军校讲师 [3] ,1928年被国王给予爵名:銮披汶·颂堪 [2] (他后来把銮披汶·颂堪作为自己的名字,在1942年废除爵位后更名贝·披汶颂堪 [10] ) ,同年成为六个人民党的创始人之中的一个 [11] 。在1932年参与披耶·帕凤、比里·帕侬荣发动立宪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3] 先是成为了玛奴巴功的内阁成员,然后又在1933年和披耶·帕凤一起发动6·20政变 [6] ,成为披耶·帕凤的嫡系 [6] 。披汶又在1933年10月平定保皇党叛乱的战争中显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次年被任命为[https://baike.so.com/doc/10037765-10515600.html 国防部长] ,陆军副总司令,1935年出任陆军司令 [6]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中,披汶以深孚人心的新人身份、四次遇刺大难不死带来的神秘感 [6] [7] ,以及他个人在议会中的上升,结束了军人集团内的组织与思想混乱,有效提高了民党军官派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6] [7]
正式上台
1937-1938年 [7] ,由于很多王室土地被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高官,引发了一个关于王室财产管理的丑闻震惊了曼谷 [7] 。政府被迅速击倒,三个部长失去了国家委员会的职位,披耶·帕凤则辞去总理职位,退出了公共生活,他毫无疑问是厌倦了无休止的斗争 [7] 。这年11月12日, [12] 暹罗全国举行立宪革命后第三次大选,35% [12] 的选民参与投票,选出91位议员,接着国防部长披汶通过一次压倒性胜利的国会选举(111票同意,2票反对)成为了总理 [6] [11]
而1938年12月16日披汶正式成为总理,
出任总理== 出任总理 == 他主持着一个25人的内阁,其中有15位军人 [7] [9] 。在一个月内,披汶又逮捕了40位政敌并且经过可疑的合法审判 [7] ,通过国会投票处死了十八人 [9] ,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暹罗第一次明确的政治正法 [7] 。有众议员批评披汶独裁,披汶反驳道:“就杀18个人,还能算多吗?法国大革命时砍下的头装车都能排成队”。 [13] 披汶还批评君主,起诉他滥用皇家财产。披汶还把训政期从10年修改为20年 [9] ,这所有的行动都在加强他的权威 [7] 。不久以后,披汶把暹罗改名泰国,他致力于用自己的权力来建立一个新的民族,而非一个国家 [7] 。1939年6月24日,暹罗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MuangThai),英文国名由“Siam”改为“Thailand”。“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独立”的意思,“暹罗”一名则来自梵语,意为“黄金”。废弃这一使用了13个世纪的古老国名,无疑与当时暹罗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有关。泰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还提出了“大泰国”的口号,认为老挝人、越南的孟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之内,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披汶如是解释:“通常而言,国家的名称都是以该国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我们是泰族……显然暹罗并不适合我们的民族……如果有(庞大数量的)移民定居我国,那么,或许千年之后,我们可能将无法再分辨暹罗究竟是泰人的,还是华人的,抑或是其他人的国家……” [14] [6]  == 亲日领袖 == 1941年12月1日,东京方面打电报给日本驻泰国大使坪上贞二,指示他同泰国政府开始进行关于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或者至少允许日本军队和平地通过泰国的领土 [7] 。尽管披汶去东部边境巡视军事设施、不在首都,但谈判还是很快开始了。泰国政府拒绝了日本大使所提出的要求。同一天,英国远东当局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日美华盛顿谈判破裂的消息。12月4日深夜,英国驻西贡领事得知驻印度支那的日本船队已经离开金兰湾,向暹罗湾方向驶去。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为6日)晚上,日本大使坪上在使
馆内设宴邀请泰国政要,除了不在首都的披汶总理外,泰国内阁、国民议会和军方要员大多出席了日本人的宴会。宴会举行到半夜时,坪上突然把脸一沉,下令关闭使馆大门,将泰国的达官要员全都扣留在使馆内,随后向其提出允许日军进驻的交涉要求。当天夜里,曼谷的日侨妇女老幼早以“观看电影”为借口在日本人学校集合,随后趁夜溜上了停泊在曼谷港的“巴达维亚丸”号商船。日侨中留下来的“在乡军人”摇身一变,全都穿上了军装,以“纳凉”为借口,分别乘坐20多辆汽车到湄南河口和曼谷港码头接应日军登陆部队,为其引路。一夜之间,曼谷满城满街都是身穿黄军装的日本军人。12月8日凌晨1时30分,日本海军、饭田祥二郎指挥的日第15集团军主力越过法属印度支那与泰国的边境,并解除了边境泰军的武装。披汶·颂堪闻得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连夜乘车赶回曼谷,于上午9时下令各地守军停止抵抗。
1941年12月11日上午,披汶·颂堪与日本大使签署了临时的攻守同盟协定,并于当年12月21日在曼谷王宫佛寺内的玉佛面前签署了正 1941年12月11日上午,披汶·颂堪与日本大使签署了临时的攻守同盟协定,并于当年12月21日在曼谷王宫
平静的自我政变
考虑到1949年宪法给予国王的权力,政变小组相当关注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在1951年末的返回 [7] 。屏·春哈旺又在11月29日发动政变,恢复1932年宪法,恢复一院制、重新颁布1933年《反共法䅁》,清洗政府内的文官(这造成了披汶对政变团的不满),实行党禁。在1952年2月26日的选举中,披汶胜选,众议院民选议员中政府派85席,中立派9席,反对派29席。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宪法废除了“军人和在职文官不得参政”的规定 [6] 。军人占了被任命议员中106个席位,而文官只有17个。 [7] 这部宪法出现令披汶不愿看见的局面,内阁里充斥着政变团里的军政高官(如帕敖、沙立)让披汶深感难以驾驭。 == 政治环境 == 新的宪法严格地限制君主的权力,从这一开始,国王与披汶就发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 [7] 。在披汶时代初期,泰国政治骚动再度活跃,这复兴了知识分子生活。此时的活跃集中于朱拉隆功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他们有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这个环境下,吉·普米萨与另一些社会评论家通过批评政府而成名,即使公开政治行动的风险巨大 [7] 。工人运动在经过自由泰时期的重组后在披汶时代大放光彩 [16] ,披汶也发起组织了泰国全国工会大会来支持他们对工资不满,但披汶希望工人能通过与企业商讨或向政府提䅁而不是采用罢工的形式表达对工资的不满。 [3] 经济发展泰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保持在每年4.7% [7] 的增长率,局势很稳定,而且泰铢也很稳定,围绕在20泰铢兑换1美元上 [7] 。1951-1957年间,泰国是1.49亿美元经济援助和2.22亿美元军事援助的受益者 [7] (条件为披汶政府在国际上持反共立场) [17] 。经济援助还包括扩展曼谷港口的工作以及改进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披汶政府还积极投资耗资巨大的动力工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灌溉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比她投资改造了曼谷、武吞里两大电站使泰国供电能力从1946年的3000万度增至1.8亿度 [23] 。该国知名经济学家把这一时代称之为官僚资本主义时期。但披汶错误地在1952-1956年对华禁运非战略物资、垄断大米贸易给泰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1954年10月,披汶出台《鼓励工业发展条例》,成立了一百多家国有企业, [23] 为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批基础设施的兴建、运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稻米出口的繁荣也改善了泰国工人与农民的生活条件。 == 民主试验时期 ==编辑
国际访问
1955年4月至6月,披汶·颂堪访问欧美回国后带着一种对民主的热情回到泰国,他的公开资态,几乎与美国新选出的主张改革的执政者没有区别 [14] 。大部分观察家把这种转变解释为企图争取人民支持,以恢复他在1951年政变集团中掌握的权力。根据这种看法,披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若干国家时得到了真正民意能给予一个国家领袖以巨大政治权力的深刻印象。如果艾森豪威尔的仁慈手段,比起佛朗哥的镇压方法能得到更大的政治安全和国际威望,怎么不试一试?这些观察家在这方面还注意到,这次游历是披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第一次国外旅行。不管这位总理改变为较民主的管理者的原因何在,这种新手段的民族主义色彩减弱了,因为排华政策大多是以反对红色中国的名义进行的。 == [14] [7] 政体自由化 ==虽然披汶对泰国民主前景颇为悲观,认为“民主意识可能需要至少30年时间才能在泰国扎根” [6] 。但披汶还是激流勇进,开始了他能做的一切改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将两极格局转形为多元并立格局,甚至不惜政治集团分裂。披汶放开言论、烘托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模仿英国的“海德公园”自由论坛,在曼谷等地建立了一些自由辩论中心、允许大规模政治集会 [9] ,例如王家田被泰国持不同政见者发表演讲、抨击时弊的地点 [6] 。政府还废除新闻审查,社会出现言论全面自由的局面,媒体可以批评政府内政外交,披汶也借媒体曝光政敌丑闻(而他自己则因为本来的廉洁而无可挑剔)披汶此举,一方面借此提高国民“自由民主”精神,另一方面借社会舆论遏制沙立“陆军集团”、帕敖“警察帝国”肆无忌惮的利益攫取和权力扩张,并防范“两极”诉诸政治暴力的可能 [6] 。开放党禁,为选民设置更低的投票门槛,带头组织政党参加1957年2月大选。1955年9月,披汶推动国会通过泰国历史上首个《政党法》,允许政党注册,一些左翼政党也可以活动。披汶建立以他为核心的玛兰卡西自由党。披汶还将合格选民的最低年龄降至20岁,并取消文化水平限制 [9] 。披汶还模仿欧洲国家和美国建立市政厅,并宣布:“公民有权利向政府发表自己的意见 [12] 。”1956年国会又通过《选举法》,旨在加强国会权威 [6] 。 == 内务与民生建设 == 披汶大力推动政府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力度,极力将政治非商业化,削弱沙立与帕敖的政治实力 [6] 。披汶政府对该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包括取消多重汇率制度,引进固定及统一的汇率制度,政府同时把贸易中立化。披汶还大力发展国家基础设施,把与基础设施无关的国有企业私有化。1955-1957年间,美国增加了经济援助,以此改良农业灌溉技术,新建了高速公路与学校 [7] 。1956年,披汶推动了泰国史上第一个《工人法》 [14] ,限制工人工作时间在每周48小时以内、定下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工资低限,还在1957年1月1日关闭1090家领有执证的鸦片馆 [14] 。 == 传媒 == 1950年8月21日,披汶向议会提䅁无线电传真研究,项目研究在1951年开始。在1955年6月24日国庆日,披汶开办庆祝政府主导的电视九台成立的仪式,宣布泰国电视办公室成立。后来电视广播被披汶运用于加大国家建设与爱国主义宣传力度中去。 [4]  == 外交中立化 == 1955年后,披汶的政策受到了“万隆会议”的启发,出现了温和民主的气氛,这种现象破坏了与泰国邻近国家左翼与右翼的制衡,比如老挝皇家政府在此时因为泰国的立场动摇了反共的决心 [24] 。1955年12月,披汶对缅甸进行了访问,使泰缅两国变得亲密,1956年初缅甸的吴努也到曼谷进行了回访 [18] 。中立主义还促使披汶撤回了对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支持。1955年12月,披汶派出秘密访华团访华开始了中泰交往的第一步 [25] ,1956年8月19日,泰国政府的最高顾问乃讪在其披汶的支持下,通过绝密的渠道,将自己的儿女送到共和国,开始了大陆与泰国的外交融洽。虽然泰国仍然没有与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商业贸易开始正常往来,两个政府关系开始初见曙光 [25] 。1956年夏天,披汶政府开始了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交往,并且拥护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之国有。 [18] 如果披汶政权可以维持到六十年代,那么到时的泰国政局一定会是令人向往的,而不是压抑而凝重的。 == 披汶之得失 == 但从国际形势来看,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南半岛处于地区格局重组的转折点,越南南北分治、老挝内战一触即发、马来亚和菲律宾红色危机以及缅甸社会主义思潮使美国人更看重泰国的稳定,在这个关键时期,泰国却因为披汶的“民主改革”而出现多元化趋势,左翼政治力量兴起,民族主义思潮涌现,披汶顺应民意地渐进放弃“亲美反共”立场、实行自主外交和美国利益找不到契合点,使美国强烈不满,促使美国在泰国寻找一个新的利益代理人。 [6]  == 家庭 == 披汶一生中唯一的妻子拉雅迪(1903-1984),她是泰国妇女委员会创始人。作为一位教师,她协助披汶积极发展女性教育、儿童社会福利、泰国医疗事业。还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去世于1984年5月3日。[26] 普拉颂·披汶颂堪海军少将,披汶的儿子,在1951年后接管重组后的王牌海军陆战队。 [6]
尼特·披汶颂堪,披汶的小儿子(1941-2014),在2006年出任泰国驻美大使,2014年死于淋巴癌。
 == 人物评价 ==编辑
中国人常言“开棺定论”那些大人物也更成了人们茶饭之余的评论对象,披汶也不例外。社会各界对他褒贬不一,不乏泰国人说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或者是一个锲而不舍、乾纲独断的人格化帝王。华人激进地说他是华人中的败类,美国人的走狗。欧美人则客观地说他是一名独裁者。要以怎么样的视角来描述他实际是个很费思量的事情。
比里·帕侬荣在晚年回忆说:披汶相貌英俊,极富个人魅力,说话也极具说服力,在留法学生中,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 披汶当道掌权十五年,是饱受争议的,一方面他热衷于权力,对其权力潜在的挑战者反复无常而且更多的是姑息养奸和盲目仁慈,而且在第二个任期中虚弱到不能对炮、沙立的权力扩张与腐败泛滥作出任何动作。另一方面他在二战中维护了泰国的独立,暂时挽回了泰国人的民族荣耀感,这使多数泰国老兵怀念那一个时代。披汶曾在政策上咄咄逼人,他用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但是很遗憾,在第二个任期中,披汶在随时可能失去权力的斗争中变了,他不再是四十年代那个锋芒毕露的、注重国家建设发展的领袖,而变成了一个世故圆滑、枉费心机于内斗中的政客。 [6] 戴维·K·怀特亚评价披汶:披汶是泰国历史上少数能够留下自己印记的人之一。他一次上台从1938年底至1944年中期,这个时期完全是由他的权力与人格塑造而成的,就如一代人以前的专制君主所做的那样。他的权势上升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进行,而且他的政策与泰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他宣传的泛泰主义、普世价值观以及他推广的泰式炒河粉)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大众民族主义时代,不仅仅是精英民族主义,这种社会和政治现象比在君主制度下的心理更接近平等主义。在就要到来的几十年里,当泰国人谈起第一个披汶时代并且使用代词“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在表示一种对他们国家生活的公共参与程度,完全不同于几十年前他们的经历。 [7] 披汶元帅对民主贡献很大。但是,元帅又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他们的基本人权受到的践踏比专制时代更甚。民众被迫接受新的文化;被强迫穿衣戴帽;女士被要求穿上裙子……我们的祖父或祖母们被强迫放弃嚼槟榔以及其他的传统习惯 [6] 。 == 人物语录 ==编辑爱国主义是受过良好教育者的基本美德,也是所有文明国家的基本要求。[6] 就杀18个人,还能算多吗?法国大革命时砍下的头装车都能排成队。 [13] 如果我们对国家的热爱比不上其他国家,那么,我们的泰人国家就无从期望还能在国际社会中自由长存 [6] 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就是我们的敌人[8] 国家与佛教不可分离。宗教是民族文化和道德的柱石,确保了国家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与此同时,唯有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才能确保佛教的生存与发展。两者盛衰与共。[6] 军队是国家之藩篱 [6] 我不过来自农民家庭的平民,而不是神圣后裔。[6]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过渡条款的延期问题,我们就将不得不面对更为严重的难题……首先,那些(保皇派)海外流亡者必然会归国,并通过金钱铺路的方式进入国会;其次,外国人特别是华人在国内人数众多,如果选举,他们就有能力组建政府。……那么我们将失去对国家的统治权,我们将无法在泰国继续生存。我们必须时刻确保手中的政治权力。否则,我们必将走向毁灭……(政府内阁会议备忘录,18/2483,1940年7月24日) [6] 如果不尽快夺权,那就必然会被政治清洗[6] “现在的世界发展迅速。它不再像过去那样缓慢爬行,而是在奔跑前进”(1941年披汶演讲内容) [6] 当前,我们面临着十字路囗。一个方向是顺应我们的意愿蹒跚前进。在这个道路上,民众将不会被搅扰……但是,国家会因为我们无法跟上其他国家的前进步伐而走向失败。另一个方向则能够确保我们的国家摆脱所有危机,并能在当前和未来引领我们不断进步 [6] 我同意社会运动将我描绘为‘领袖’,因为我希望其他人相信我们的全体国民能将信任赋予‘领袖’一人。领袖因其丰功伟绩而必将为人民所追随。 [6] 我们缺乏有凝聚力的核心。我们拥有的是民族、宗教、国王以及宪法。但是,民族尚未真正成形,宗教己失去信徒的尊崇,国王皀仅能在相片上看到的孩子,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国家正面临缺乏凝聚力核心的艰难时刻。因此,我要求你们追随总理。(1942年内阁讲话) [6] 在西方民主国家,组织内阁是通过选举议员进入议会,而不是依靠军人与警察的武力。 [12] 政府并不是驱逐或歧视其他人,而是希望泰国-泰人所拥有的唯一土地的经济活动能真正体现公平[6]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除了团结一致、携手奋进之外别无选择 [6] 如果华人要分成两个集团,泰国不会干涉,因为这是华人内部事务。但是,如果华人忘记自己居住在泰国并且互相争斗,泰国将非常失望。 [14] 国民党造成了太多的麻烦,他们贩卖鸦片,并使泰国在联合国被指责 [14] 当战争结束时,世上将不会有小国,都将会合并成更大的国家,因此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变成一个大国,要么被另一个大国吞并。 [6] 一个强大的军队对于防范外国入侵和镇压君主复辟是必要的[9] 既然泰国的华人不能到台湾去,也不能到红色中国去,他们觉得自己的处境困难,因此,他们应该得到谅解的对待、泰国人民的同情以及政府“一切可能的帮助”。 [14] 旨在提升民族精神和道德准则,并把进步的趋向和‘新鲜感’灌输到泰国人的生活中 [7] 一切为了我们的泰人兄弟 [4] 我们不能要求立即获得武器的援助,我们要有尊严地行事 [17] 泰国不应超过一个小国所能实现的目标,政府应把外交政策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18] 现政府及我本人所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 [6] 国民“脏乱差”的传统陋习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甚至影响到要求法国归还领土的谈判,法国人大可堂皇表示:国民粗鄙若此,何敢妄言收回领土。不如将领土留法国治下,尚能保持整洁卫生 [6]
41,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