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7
次編輯
變更
伏尔泰
,調整內容
'''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著名学者、作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bma570m8s22n7ai.html 伏尔泰简历 ].名人简历</ref>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 “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ref>[https://xw.qq.com/cul/20160826035154/CUL2016082603515400 伏尔泰 ] .腾讯</ref>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ref>王威.伏尔泰的法社会学先驱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5(2)</ref>
===成长经历===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1718年秋,[[ 《俄狄浦斯王》]] 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独立的生活。
===创作风格===
==主要思想==
===反社会学===
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理性主义史学===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