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夕亿远

增加 5,52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七夕亿远'''》明代大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之一。 《明史·杨慎传》记载: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
《'''七夕亿远'''》明代大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之一。

《明史·杨慎传》记载:[[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ref>[http://news.sohu.com/a/501736923_419393 明世宗大赦天下六次,唯独不赦免他,他终究是犯下如何滔天大罪?],搜狐,2021-11-17</ref>。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大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center>七夕亿远</center>
{{Cquote|
离人惜离景,星聚又星分。

双津乌鹊候,三山鸾鹤群。

锦江澄夕浪,玉台生晓云。

山途何渺渺,愁思极纷纷。
|[明]杨慎}}

==评价==

[[郑振铎]]:陈(大声)、冯(惟讷)、梁(辰鱼)、常(伦)、康(海)、王(九思),以及杨氏父子([[杨廷和]]、杨慎)夫妇(慎妻黄氏)也曾名重一时,且时有俊语,不少倩辞,究竟是文人们的创作,不复有民间的气息了;出色当行的民间作风的曲子,在明代是几乎绝迹了。(《中国俗文学史》<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18/09/7872436_738061007.shtml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壮年精力,半殚于此],个人图书馆,2018-03-18</ref>)

[[钱基博]]:杨慎以宰相子,文采照映;独不在七子声气之中,而其诗含吐六朝,以高明伉爽之才,鸿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而于李何诸子之外,异军特起。《南中稿》稂丽婉至,一集之胜!杨慎以意度稂丽,冠绝当代。(《现代中国文学史》)

[[刘大杰]]:杨曲的风格,与康海、王九思相近。王世贞以为杨氏是蜀人,故多川调,不甚合南北本腔。杨氏对韵律虽不很精确,而曲境尚有可观。由于仕途遭受挫折,遂纵情诗酒,曲中虽时有悲愤,但[[内容]]还是贫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

陆复初:我国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是启蒙思想极为活跃的时期,作为罗钦舜的门生、王廷相的好友的杨升庵,也是这个时代的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最具时代色彩的启蒙思想家,与同时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诸大师东西辉映,堪相媲美。他并非以考据见长。他的《懆语》《丹铅录》诸作,是哲学思想著作。他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王船山、黄黎洲、顾炎武一辈启蒙思想大师之先驱。 (《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论杨升庵及其思想》绪论)

张秀熟:升庵谪戍在边荒三十五年,未尝一日消闲。他对当时[[政治]]之隆污,学术思想之邪正,文风诗派之升沉,无不非常关怀,凛然以议大礼的精神来批判、驳斥、进行斗争。他这样的高举正是韩昌黎所称“信道笃而自知明”的“特立独行”。由此而致力著述一百余种,开拓南天之文化,与各民族谊同骨肉,这是苏武西域十九年持汉节所不能望其项背,东坡在南海诗传农艺亦有逊色。综计升庵毕生行事,我敢大声高呼:杨慎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能的伟大哲人。(《最难能的伟大哲人》)

程志方:自杨升庵以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转到了一个新的方向,象万壑归大海一样,倾向于现实与感性,倾向于唯物主义路线。他们提出的哲学上的新课题、新概念、新范畴,足以孕育[[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诞生。杨升庵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驱!杨升庵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圆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杨升庵及其在[[哲学]]史上位置的被发现,弥补了中国哲学从古代到近代、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发展逻辑中的一个缺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论杨升庵及其思想》序)

[[董晓萍]]:①杨慎一生的文学成就不限于上层[[文学]],他在多民族民间文学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受到了西南人民的爱戴。那里的各民族群众歌颂他是持节牧羊的苏武,传诵“有井水处,就有杨慎词”的美丽故事。他的行状和著述,对推进明代以来川滇文化的繁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一个明代文学家,能在半生流放、无所依傍的境遇中,对同时代的文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这说明他的人生转折与明代文艺方向的转变,有着一致之处。他的独特贡献,在上下两层文化中皆有口碑,也说明不止是一些文学大家对他情有独钟,而是他的学术与人格的光芒对整个明代社会文化的辉映。四百余年来,他家乡的人们一直怀念他,歌颂他,纪念他的传奇、卓绝而[[悲剧]]的一生,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儒学]]所培养的优秀学者的爱慕和反思。(《杨慎(明才子传记研究)》)

==视频==
===<center> 七夕亿远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王声捧哏,苗阜声称杨慎的玄孙就是杨洪基,太搞笑了</center>
<center>{{#iDisplay:g3029i3tcsr|560|390|qq}}</center>

<center>啸天说诗:杨慎《送余学官归罗江》</center>
<center>{{#iDisplay:q32106znrn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10,9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