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攝護腺癌

增加 60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攝護腺癌 ''' 又稱為前列腺癌,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一種特殊腺體,與形成精液有關。當惡性腫瘤出現在攝護腺就稱為攝護腺癌。好發年齡在60到80歲之間的男性,45歲以前的攝護腺癌病人相對少見。攝護腺癌生長速度比其他癌症來得緩慢。
除年齡外,影響攝護腺癌的成因包括荷爾蒙、飲食和家族因素等。攝護腺的生長主要依賴雄性激素的催生,從小被閹割、或是睪丸發育不良的人的罹癌率會大幅降低。在飲食方面,過多攝取紅肉、高脂乳酪產品等有助癌細胞生長。一等親罹患過攝護腺癌的人,罹患此癌症的風險也比較高。
性生活頻率:由於頻繁的性生活與非專一性伴侶易得性病,故有人認為這與攝護腺癌的發生有關。但也有研究顯示,男性20歲至30歲之間每週有五次以上射精,較不易得攝護腺癌。
輸精管結紮:目前仍無定論,但似乎沒有影響。
高脂飲食:高脂飲食,尤其是不飽和脂肪,會提高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 攝護腺癌的類別==
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新個案,其中有高達8成為所謂「侷限性攝護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亦即癌細胞尚未轉移至淋巴結,或其它遠處器官,如骨頭等。侷限性攝護腺癌又可分為2大類,腫瘤細胞侷限在攝護腺被膜內,及腫瘤細胞已吃到攝護腺被膜外,但是尚未轉移。前者可說是「早期」攝護腺癌(T1或T2),後者可說是「中期」攝護腺癌(T3或T4)。
== 臨床症狀==
男性過了50歲以後,攝護腺疾病常會出現膀胱出口阻塞的症狀,包括解尿遲疑不順、夜間頻尿、排尿不全、或尿速減小等,其實這些現象更常是因為良性攝護腺增生所引起,只是從臨床症狀往往無法區分良性或惡性攝護腺的病灶。
一旦臨床出現這些症狀時,表示病患應接受檢查,包括直腸指診,血液攝護腺特殊抗原(PSA)的檢驗和超音波檢查等。症狀更嚴重時會有尿滯留、尿失禁或血尿等。另外有20%到30%的攝護腺癌病患因病灶能移到骨骼,尤其是脊柱而引起疼痛和全身疼痛等症狀才開始就診。
== 攝護腺癌症狀及篩檢方法==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症狀,因此患者多半「無感」,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時,則會發生解尿不順的症狀,會一直有尿意,但尿液難以排空,嚴重者可能出現血尿、尿失禁等。若更晚期發生癌細胞骨轉移時,會有骨頭疼痛、甚至行動不便的風險。目前攝護腺篩檢的方法,包括經由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清攝護腺特殊抗原(PSA)檢查等三種:
3.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除了肛門指診和經直腸超音波檢查有助於及早偵測到癌病灶外,還可以利用抽血來作篩檢─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目前以攝護腺特異性抗原作為攝護腺癌症篩檢項目之一,需要瞭解的是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僅具有攝護腺的特殊性,而非具有攝護腺「癌」的特殊性。所以攝護腺出現病變如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增生肥大時,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都有可能會升高,所以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升高並不代表已罹患攝護腺癌。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都把閾值訂在4ng/ml,若是檢驗值超過這個數值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肛門指診和經直腸超音波檢查。若只是輕微上升,而且指診和超音波檢查也無法分辨是良性增生或惡性腫瘤時,加測游離型攝護腺特異性抗原(free PSA),可以幫忙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通常游離型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對全值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比值愈高時,良性增生的可能性就愈大。<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 癌症分期==
TNM分期系統(T:腫瘤,N:淋巴結,M:轉移)。
第一期: 無法由肛門指診檢查出來,也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接受治療良性肥大所切除的攝護腺組織,在顯微鏡檢發現。此期的腫瘤侷限在攝護腺內,並無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器官或淋巴結。
 
第二期: 肛門指診摸到硬結,或血液檢驗發現異常,但局限在攝護腺內。
 
第三期: 癌症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包含周圍的貯精囊或鄰近膀胱的組織。
 第四期: 癌症已經轉移,侵犯淋巴結、骨頭或其他的器官。<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 治療方式==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依期別不同包括:積極監測、開刀、放射治療、攝護腺冷凍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
癌灶轉移到骨骼或其他部位時,通常以荷爾蒙治療為主。荷爾蒙治療包括睪丸切除,或使用抗雄性素作用之各種藥物。一旦荷爾蒙治療失敗,再考慮做化學治療。即使在上述方法失效之後,仍有免疫治療、放射核種藥物( radiopharmaceutical)等新進療法,都有相當療效。
== 攝護腺癌治療方法== === 侷限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包含:=== 
早期攝護腺癌:可做手術全切除、放射線治療、積極監控。
 
中期攝護腺癌:可做放射線治療加上荷爾蒙治療 、手術全切除、荷爾蒙治療。
 
晚期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加上化學治療、免疫療法、鐳223放射治療等。
===開刀即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可分為:===
1. 傳統開腹手術:
開刀即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可分為:
1. 傳統開腹手術:
攝護腺位於骨盆最深處,視野狹小,手術困難度高。傷口較大,恢復期較長。
2. 腹腔鏡手術:
 
視野放大倍率為3至4倍。器械無法像手腕一樣旋轉。
3. 機械人手臂(或稱達文西手術)手術的優點:
* 對醫師而言: 1. 更精準的手術動作 2. 手術範圍更廣,視野可放大10倍 3. 有3D立體影像 4. 敏捷度增進 * 對病人而言: 1. 保留最長的尿道,術後尿失禁恢復期短 2. 保留神經血管叢,降低術後陽痿機會 3. 住院時間縮短,能及早恢復工作 4. 術後疼痛小 5. 減少感染機會 6. 失血量少,輸血機會低 7. 傷口小且美觀,術後恢復快 8. 但目前仍無健保給付,須自費<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 如何預防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已晉升國人男性癌症中的隱藏殺手,近年來,隨著抽血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的檢查廣泛使用,局部攝護腺癌的比率也逐漸增加。建議有家族史的男性從40歲起,無家族史的男性從50歲起,應每年接受肛門指診及抽血檢查(PSA),再根據每人可能有攝護腺癌的比率,安排個人化的追蹤,及早發現及早接受專業泌尿科醫師的治療。<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33,1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