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卡罗尔.格雷德

增加 5,9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DIRECT [[卡罗尔·格雷德]]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卡罗尔·格雷德
| 外文名 = Carol Greider
| 图像 =
[[File:卡罗尔·格雷德.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8/10/6/2008100616405190d85.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163.com/08/1006/16/4NJ9IB7K0001121M.html 来自网易]]]
| 图像说明 = 卡罗尔·格雷德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61年
| 出生地点 = 圣地亚哥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美国
| 别名 =
| 职业 = 生物学家
| 知名作品 =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卡罗尔·格雷德</big>'''(Carol Greider),1961年出生,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f name="nobel_2009">{{cite web |ur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09/ |title=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publisher=[[诺贝尔基金会]] |date= |language=en }}</ref>
== 个人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中文名:'''卡罗尔·格雷德<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外文名:'''Carol Greider<br>
<p style="text-indent:2em;">'''国    籍:'''美国<br>
<p style="text-indent:2em;">'''出生地:'''圣地亚哥<br>
<p style="text-indent:2em;">'''出生日期:'''1961年<br>
<p style="text-indent:2em;">'''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卡罗尔-格雷德198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赢得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卡罗尔-格雷德1997年被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任命为教授。
<p style="text-indent:2em;">[[卡罗尔-格雷德]]同他人共同发现了端粒酶,这种酶有助于端粒保持长度和完整。
<p style="text-indent:2em;">卡罗尔-格雷德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杰克-绍斯塔克]]在2006年因基础性医学研究获得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奖。
<p style="text-indent:2em;">北京时间2009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ref>[http://news.163.com/08/1006/16/4NJ9IB7K0001121M.html [[诺贝尔医学奖]]今揭晓 美两位女科学家成热门(图)] 网易</ref>。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 获得荣誉 ==
*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1998年)<br>
* 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1999年)<br>
* 国家科学院议员(2003年)<br>
* 理查德Lounsbery奖(2003年)<br>
* 迪克森奖(2006年)<br>
* 威利在生物医学科学奖(2006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同获)<br>
*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2006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同获)<br>
* 路易莎总霍维茨奖(2007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约瑟夫·G·高尔]]同获)<br>
*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同获)<br>
== 获奖感言 ==
[[File:卡罗尔·格雷德1.jpg|缩略图|rihgt|[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18-02/13/20180213105015509879100.jpg 原图链接] [http://character.workercn.cn/363/201802/13/180213105015680.shtml 来自中工网]]]
<p style="text-indent:2em;">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颁奖词称,这三人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颁奖词节选。
<p style="text-indent:2em;">“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p style="text-indent:2em;">“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p style="text-indent:2em;">“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p style="text-indent:2em;">总之,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