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20
次編輯
變更
仙源镇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仙源镇 </big> '''
|-
| [[File:WKgoC2Dv50WAG7eTAAFj6uH Aro093.jpg|缩略图|居中|[ http://www.hsq.gov.cn/group1/M00/12/6B/wKgoC2Dv50WAG7eTAAFj6uH_Aro093.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hsq.gov.cn/dwzw/zwxx/8998233.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仙源镇'''隶属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地处城区东郊,距黄山区城区6公里,介于北纬30°16'~30°21',东经118°10'~118°15'之间。西邻 [[ 甘棠镇 ]] ,南邻 [[ 耿城镇 ]] 、三口镇,东邻新明乡,北邻龙门、新明二乡。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7.3公里,面积43.58平方千米。镇 [[ 人民政府 ]] 驻仙源城。
仙源镇辖四个村和一个社区,共61个村民组,总人口8520人(2017)。
仙源镇境内有 [[ 安徽省 ]] 文物保护单位麟凤桥、明代建筑永济桥、宋代的板潭石刻、清代古民居树德堂、方家大屋、周家大屋等文物古迹,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线上一座历史文化名镇。<ref>[ https://www.hsq.gov.cn/dwzw/zwxx/8998233.html 仙源镇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活动(附图)], </ref>
=建置沿革=
唐天宝四年(745年),始设[[太平县]],仙源镇原为太平县城,宋
元明清设为桂城乡,沿至民国初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乡设区,区辖行政村,镇境属三口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镇境实行编户保甲制。延至民国28年设仙源镇,属三口区(区公所设仙源)。辖境与今略同。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始设仙源镇。建国初设城厢镇。
1949年5~9月,太平县境解放后,设仙源镇,属仙源区。
1952年8月,行政村撤销,设城厢镇,属三口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销城厢镇,后以公社称之,屡有变动。
1963年12月,改设仙源公社。
1965年12月,复设仙源镇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源镇位于北纬30°16'~30°21',东经118°10'~118°15'之间。镇境西邻甘棠镇,南邻耿城镇、[[三口镇]],东邻新明乡,北邻龙门、新明二乡。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7.3公里,镇域面积44平方公里。
===气候===
仙源镇地处中纬度,属副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日照适中,小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降雨量1050㎜,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气温在15ºC左右。
===地质地貌===
镇境属杨子江地层区[[江南分区]],为沉积岩分布区。全境位于太平岩体上。镇境西南部岗峦起伏,北部与东部边缘起有低山(高度在海拔500~700米之间),中部为仙源盆地。西南部的[[丘陵]]岗地。海拔多在250米以下,山顶多呈浑圆形,坡度平缓,一般在15~40°。之间,覆盖层较厚,植被发育。仙源盆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平缓,少有岗峦,呈西高东低走向。
=自然资源=
截至2007年,仙源镇境林业用地面积21893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498%。其中有林地面积1994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876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07公顷,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1%、4%、49%。全镇活立木蓄积5805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3%。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1466.6公顷,主要为阔叶林与马尾松林,占有林地面积的73.5%。
=人口民族=
===人口===
1995年仙源全镇总人口11546人;2000年仙源全镇总人口11486人;2014年仙源全镇常住人口12000人。[2]
===民族===
仙源镇境内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等民族居住。
=交通=
镇境有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在境内穿越。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殷屯公路建成贯穿境内,建国后境内除原殷屯公路不断加固拓宽成103省道外,还修建成322过境省道。
==视频==
{{#ev:youku| XNDIwNDA3MDc3Ng |640|center|<big> 贵州省习水县仙源镇毛坪村 招亡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