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登輝

移除 10,0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5ijfOI1s0
 
}}
 
==動態==
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表示,2018年9月19日下午4時蔡總統抵達翠山莊拜會李前總統,在場的還包括夫人曾文惠,蔡總統與李前總統談話約1小時,氣氛非常愉快。由於近期不斷傳出李登輝身體不適住院甚至病危的謠言,蔡英文在此時貼出照片,某種程度也破除外界對李身體狀況的相關傳言。
 
==生平==
 
{{Infobox_person
|name = 李登輝<br>Lee Teng-hui
|nickname = 阿辉伯
|othername = 岩里政男
|image =
[[File:438513855 m.jpg|缩略图|居中|[https://blog.xuite.net/chsiangc50/blog/123012848-%E6%9D%8E%E7%99%BB%E8%BC%9D 原圖連結]]]
|imagesize = 235px
|office =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列表|第7(繼任)、8、9任]][[中華民國總統|總統]]
|term_start= 1988年1月13日
|term_end = 2000年5月20日
|vicepresident =[[李元簇]]<br/>[[連戰]]
|predecessor = [[蔣經國]]
|successor = [[陳水扁]]
|office3 = 第2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主席]]<br/>
|deputy3 = [[李元簇]]<br>[[郝柏村]]<br>[[林洋港]]<br>[[連戰]]<br>[[俞國華]]<br>[[邱創煥]]
|term_start3 = 1988年7月27日
|term_end3 = 2000年3月24日
|predecessor3 = [[蔣經國]]
|successor3 = [[連戰]]
|office4 = 第7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副總統]]
|term_start4 = 1984年5月20日
|term_end4 = 1988年1月13日
|president4 = [[蔣經國]]
|predecessor4 = [[謝東閔]]
|successor4 = [[李元簇]]
|office7 = [[臺灣省政府]]第11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省主席]]
|term_start7 = 1981年12月5日
|term_end7 = 1984年5月20日
|predecessor7 = [[林洋港]]
|successor7 = [[邱創煥]]
|office8 = [[臺北市]](院轄市)第4任[[臺北市市長|市長]]
|term_start8 = 1978年6月9日
|term_end8 = 1981年12月5日
|predecessor8 = [[林洋港]]
|successor8 = [[邵恩新]]
|sex = 男
|birth_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23|1|15}}
|birth_place = [[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新小基隆字埔頭坑<br />(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
|residence = [[台北市]][[士林區]]
|death_date =
|death_place =
|constituency =
|spouse = [[曾文惠]] (1949年至今)
|parents = [[李金龍 (警察)|李金龍]](父)<br />[[江錦]](母)
|children = [[李憲文]] (1982年去世)<br />[[李安娜]]<br />[[李安妮]]
|occupation = 政治人物、[[經濟學家]]
|profession = [[農業經濟學]]
|common languages = [[台灣語]]、[[中華民國國語|國语]]、[[日语]]、[[英语]]
|religion = [[基督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教育程度:'''
* [[臺北高等學校]]畢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43年)</span>
* 日本習志野陸軍預備士官學校畢業(第11期生)<span style="color: blue; ">(1944年)</span>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業部農林經濟科肄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43年-1946年)</span>
*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學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49年)</span>
*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3年)</span>
*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68年)</span>
 
'''名譽學位:'''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名譽博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14年)</span>
*[[國立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16年)</span>
 
* [[大日本帝國陸軍]][[火砲|砲兵科]][[少尉]](參與[[二戰]])<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44年-1945年)</span>
* [[新民主同志會]]中央委員([[左派]]組織)<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47年-1948年)</span>
*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技正<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4年-1957年)</span>
* 臺灣省合作金庫研究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3年-1954年)</span>
*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經濟分析股股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4年-1957年)</span>
*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講師<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8年-1978年)</span>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業經濟組專門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61年-1970年)</span>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業經濟組技正<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57年-1965年)</span>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業經濟組組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70年-1972年)</span>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業經濟組顧問<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72年-)</span>
* 行政院政務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72年5月29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臺北市政府直轄市第四任市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78年6月9日-1981年12月4日)</span>
* 臺灣省政府第11任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1年12月5日-1984年5月20日)</span>
* 第七任副總統<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4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span>
* 中國國民黨代理黨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8年1月13日-1988年7月27日)</span>
* 中華民國第7任總統(繼任)<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8年1月13日-1990年5月20日)</span>
*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8年1月3日-2000年5月20日)</span>
* 中國國民黨(第2任)黨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88年7月27日-2000年3月24日)</span>
* 中華民國第8、9任總統<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90年5月20日-2000年5月20日)</span>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會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91年3月-2000年5月20日)</span>
* 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四屆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96年1月-2000年5月20日)</span>
* 憲政研討委員會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96年-2000年)</span>
* 智利聖多瑪斯大學榮譽理事<br /><span style="color: blue; ">(1999年1月-)</span>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名譽會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00年5月20日-)</span>
* 中國國民黨身心障礙者保護基金會董事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00年5月20日-)</span>
* 臺灣綜合研究院名譽董事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00年5月20日-)</span>
* 臺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總校名譽校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00年5月20日-)</span>
* 台灣團結聯盟精神領袖<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01年9月21日-)</span>
* 台灣公平選舉國際委員會榮譽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 ">(2011年12月15日-)</span>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治台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台灣本省人|臺籍]]國民黨主席;第一位臺灣人總統,以及落實臺灣[[民主化]]的重要[[領袖]]之一<ref>[http://twcenter.org.tw/a05/a05_01_03.htm 張炎憲,《邁向台灣國家建構的推手:李登輝總統的歷史定位》]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216074150/http://twcenter.org.tw/a05/a05_01_03.htm }}</ref>,因曾在任內推動[[民主]]改革,而被《[[時代雜誌|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台灣獨立運動|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親日立場及兩岸政策,由早期操縱統獨議題至後期提出[[特殊兩國論]],導致台灣社會因統獨及族群矛盾而分化及撕裂。
== 生平 軼事==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表示,2018年9月19日下午4時蔡總統抵達翠山莊拜會李前總統,在場的還包括夫人曾文惠,蔡總統與李前總統談話約1小時,氣氛非常愉快。由於近期不斷傳出李登輝身體不適住院甚至病危的謠言,蔡英文在此時貼出照片,某種程度也破除外界對李身體狀況的相關傳言。<ref>[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996239 TVBS]</ref>
=== 家庭背景 === 台湾媒体报道,全台湾最有钱的政治人物会是谁?最近一则新闻,却让很多人跌破眼镜,那就是 李登 辉儿媳妇张月云, [[臺灣日治時期]]的1923年1月15日生於[[大日本帝國]][[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 短短一个月内,用“现金四亿元” 今[[ 台币),在台 市]][[三芝區]]埔坪里) 大直买了两间房。买房子用现金买,还一口气拿出四亿元,这究竟是李家的口袋深?还是李登辉这个儿媳妇口袋很深?大直地区的房仲说,李登辉 「源興居」 儿媳妇买房 屬[[閩西]]永定[[客家 一开始其实是没 ]]後裔 知道的。“那两间房, 成交的速度很快 但在其父[[ ”是 金龍 (警察)|李金龍]] 登辉的儿媳妇亲自来谈的吗?“不是,都是别人来谈的。”“她只看过 次房 鄉里逐漸改說[[臺灣閩南語|閩南語]] 价格什么的,都是别人来谈,最后才知道是她。”“现金 不再說[[臺灣客 是卖 語|客家話]] 要求的 ”买房的过程很低调,一如很多人都忽略,“原来李登辉还有个儿媳妇存在!”<ref>{{cite journal|title=末代客家人 - [https://m.sohu.com/n/375214950/ 三芝客家方言廢島尋寶|author=[[洪惟仁]搜狐]|journal = 客家風雲}}</ref>
1940年[[臺灣 督府]]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 統李登輝96歲大壽 目前人在保外就醫 包括變更日本式姓名 [[改姓名運動]] 前總統陳水扁,專程北上到翠山莊為李前總統祝壽,並留下萬壽無疆的賀詞,顯示李扁二人的關係已經回溫 其實 李登輝在 該運動 擔任總統時期,與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情同父子,但在陳水扁擔任總統後兩人關係逐漸生變,其 更名為「'''岩里 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與一張字條有關。陳水扁在執 男'''」({{jpn|j=岩里 政男|hg=いわさと まさお|rm=Iwasato Masao|f=h|link=no}}) 末期,扁家爆發洗錢案,意外演出兩位卸任元首互揭瘡疤的大戲 其兄長 陳水扁和 李登 欽也改名為岩里武則 輝互控對方將鉅款匯往海外 他曾表示在22歲之前(1945 不過陳水扁早在2002 就對李登輝出手 此指台灣 當年3月12 治時期結束 ,陳水扁趁李登輝住院 )仍屬日本籍。此外 去探視,卻亮出寫有「陳國勝」、「李忠仁」名字的紙條,問李登輝認不認識這兩人 他在1961年 陳水扁還 入[[基督教]][一句這兩人幫你洗錢,把李登輝氣炸,將「問候病人」演成「政治恐嚇」,這可不是小學生玩傳字條的遊戲,驚悚度只有在電影中能看到。<ref>[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老教會]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930929 UDN新聞] </ref>
當年談到2000年大選, 李登輝 自認 說,當年他力挺的連戰, 我從 但連人氣 否認自己也是中國人 夠,再怎麼拼都沒用」 但是中國人長期以 非常可憐 政黨輪替 不是被 陳水扁當選,李登輝說,「台灣 第一次 自己 就是被 管到台灣 欺負,不然就是被上面的壓制 都嚇到要死」 共產 成立 來又執政 原本應該照顧最基層的人民大眾 但是還是管得亂七八糟 但卻同樣玩著少數權力的統治」。 我不曾批評國父孫中山先生 沒疼惜老百姓 也不曾批評過左派的優秀中國思想家,但是中國的文化、生活、歷史觀應該要徹底改變 私心嘛」 」<ref>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錄,台北:印刻,2001年,頁366</ref>
李登輝最想去的三個地方分別是日本松尾芭蕉的俳句創作紀行「[[奧之細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和[[摩西]]離開[[埃及]]到[[西奈半島]]的路程。<ref>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錄,台北:印刻,2001年,頁372</ref>目前只有奧之細道成行。李登輝愛打高爾夫球<ref>{{Cite web|url=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print/sh/esquire/4303/130158720046875091004.htm |title= 高桿出擊 |language視頻==zh-tw }}</ref> ,曾經在會見台灣高爾夫球名將曾雅妮時,邀約共同切磋球技。<ref>{{Cite web|url=http#evu:https://www.cnayoutube.com.tw/news/firstnews/201101170051-1.aspx |titlewatch?v= 李登輝曾雅妮 相約切磋球技 |author=溫貴香 |publisher=中央社 |language=zh-tw}}</ref>_z5ijfOI1s0
妻子[[曾文惠]],育有一子兩女。獨子[[李憲文]]1982年病逝,身後留下一女;長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夫[[賴國洲]])。}}
=== 家庭背景 ===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生於台北三芝,是閩西永定客家人後裔,但因住家關係,鄉村裡逐漸改說閩南語。日本統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將自己名字變更為日本式姓名,李登輝更名為岩里政男。與妻子[[曾文惠]],育有一子兩女。獨子[[李憲文]]1982年病逝,身後留下一女;長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夫[[賴國洲]])。 兄長[[李登欽]](岩里武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日軍徵兵至[[菲律賓]]參加[[太平洋战争]],並於當地[[阵亡]],奉祀於日本[[靖國神社]]內。異母弟弟[[李炳楠]]從事貿易工作。
=== 身世質疑 ===
[[李敖]]曾在2007年前寫文章揭露「登輝和他野父親的關係,李金龍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是一樣上男廁之外,其它沒有一點相像。」<ref>[http://www.taiwanenews.com/doc/20070617101.php 李登輝是日本人的兒子]</ref>。<br>2013年4月,[[監察院]]在網站公佈一份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報告,其中[[監察委員]][[周陽山]]、[[李炳南]]對學者[[戚嘉林]]訪談時的逐字稿中,記錄[[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在接受[[監察委員]]訪談時,談到[[謝雪紅]]、[[蔡孝乾]]等[[臺灣共產黨]]人士的事蹟後,突然話鋒一轉,提及李登輝也曾加入過[[中國共產黨]],「事實上人生不斷在變化,他應該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沒有錯」<ref>[https://tw.news.yahoo.com/%E7%9B%A3%E9%99%A2%E5%A0%B1%E5%91%8A-%E6%9D%8E%E7%99%BB%E8%BC%9D%E7%94%9F%E7%88%B6%E6%98%AF%E6%97%A5%E6%9C%AC%E4%BA%BA-213000599.html 監院報告 李登輝生父是日本人]</ref>。這次是李登輝身世之疑,首度出現在台灣官方報告中,但該報告引起台灣各界痛批,後迅速被移除。許多民眾打電話到世新大學、監察院投訴,戚嘉林只好出面回應,表示自己並非憑空捏造,他只是懷疑而已,認為報告錯誤表達他的語氣,戚對媒體表示「我懷疑可能是,我沒有用肯定句啊,我整個都是用……用疑問句。」輿論質疑監察院所欲何為,根本是妨礙名譽,監察委員李炳南則表示該報告有些部分稍微偏離了主題。監察委員[[錢林慧君]]直呼太離譜,說:「以前父輩時代不少[[臺灣人]]改成日本姓,不能因李登輝曾用日本姓名,就斷定其生父是日本人。」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暗指批判者是小丑,表示:「沒甚麼回應吧……馬戲團總要有些人出來翻翻跟斗、踩踩氣球……」台灣中視新聞認為監察院將未查證的稗官野史放在公開報告中,「不禁讓人質疑監察院的可信度。」甚至連統派的《中國時報》都批評,不應該隨便指稱別人血統不正。李登輝本人則是回應:「覺得這些人很可憐。對這些有目的的可憐人,會祈禱[[上帝]]赦免他們,讓他們有機會檢討自己。」<ref>{{cite news |url=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4/130410_tw_lee_identity.shtml|title=李登輝回應日本人私生子指稱|date=2013-04-10|work=BBC中文網}}</ref><ref>{{cite news |ur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4/10/c_124562782.htm|title=李登輝是日本人私生子之謎:曾改名岩裏政男|work=環球時報|date=2013-04-10}}</ref><ref>{{cite news |url=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1&nid=100724|title=監院報告 李登輝生父是日本人|work=中視新聞|date=2013-04-08}}</ref><ref>{{cite|url=http://big5.huaxia.com/zk/jpwk/zplz/ldhxz003.html|title=李登輝身世之謎|author=[[徐淵濤]]|work=替李登輝卸妝}}</ref> === 留學美國 ===李登輝在基礎教養階段深受日本教育的影響,學術上則以在美國所受的高等教育為最高成就。美國文化與基督教信仰,對於其思想和決策之形成亦有高度影響。1950年,長子李憲文出生。兩年後,李登輝獲得中美基金獎學金,首次赴美,到[[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農業經濟。1953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自美返回台灣,擔任台灣省農林廳技士及經濟分析股股長,同時也在[[國立台灣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擔任兼任講師的工作。<ref>{{cite web|url=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residentreview/aboutlee.htm|title=細說李登輝|publisher=中國時報|quote=民國四十七年至六十七年間,在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授課。期間再度赴美深造,民國五十七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博士學位。}}</ref><ref>{{cite web|quote=李登輝先生也因為吳俊才的關係來任教,他是研究農業經濟,所以來東亞所開課。|url=http://raec.igd.tw/act/tw-15.doc|title=芮和蒸老師談談逐字稿|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last=王|first=信賢}}{{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之後,他又陸續轉到[[合作金庫銀行|合作金庫]]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就職,擔任研究性質的工作。由於農復會有美國財政支援,待遇相對優渥,李登輝因此在該機關服務了12年。在這期間,他曾經於1960年被調查局約談,未經判決就被拘留四個半月。當時農復會的負責人[[沈宗瀚]]委託蔣彥士向情治當局交涉,後來調查局以無罪釋放李登輝。 1964年,獲得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協會以及康乃爾大學聯合獎學金,李登輝預備前往[[康乃尔大学|康乃爾大學]]攻讀農業經濟博士。過境日本東京時,因與[[王育德]]大哥[[王育霖]]認識,他前往王育德家拜會,也因此曾見到[[黃昭堂]]。當時,王育德、黃昭堂皆是[[台灣青年社]](日本獨盟前身)的成員。 1965年,李登輝到達[[康乃尔大学|康乃爾大學]]。在美國期間,1970年[[四二四刺蔣案]]的主角[[黃文雄 (政治運動家)|黃文雄]],和李登輝交往甚密。1968年,李登輝取得農業經濟學的博士學位。他的論文《Intersectoral Capital Flow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95-1960》獲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同時也在1971年由[[康乃爾大學出版社|康大出版社]](Cornell University Press)出版。李登輝在1968年提出論文以後,立刻返國,回國後被聘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兼農復會技正。 === 官派[[台北市市長]] ===*1978年,蔣經國任命李登輝為[[台北市市長]]。*在擔任台北市長的這三年期間,李登輝推動禁行機車的政策,但不受支持而失敗(但有有相關文獻資料李登輝非實施禁行機車首例)。<ref>[http://tx.liberal.ntu.edu.tw/TxFB/Essay/Min_Sen_News/B%E9%83%A8%E4%BB%BD%E8%B7%AF%E6%AE%B5%E7%A6%81%E8%A1%8C%E6%A9%9F%E8%BB%8A%E6%A7%8B%E6%83%B3.htm 吳統雄,部份路段禁行機車構想.有了初步反響 原載:民生報1978]</ref>
=== 被任命為[[台灣省政府]]主席 ===
1981年,李登輝由[[台北市長]]升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在省主席任內,他提倡「八萬農業大軍」,並培養「核心農家」,同時處理[[二重疏洪道]]的糾紛。他在省主席期間「引進區域發展觀念,促進農業改革及城鄉的平衡發展,同時運用他的農業專業知識,推進稻田轉作,改進農產品運銷」。
 
1984年2月16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quote|
「李登輝同志各方反應亦深以為得人」<ref>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第402頁</ref>
}}
=== 中華民國 第七任副總統 ===
1984年2月15日,蔣經國總統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並經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選舉,當選中華民國第七任副總統。在提名書中,蔣經國寫到「少時即痛心邦國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識」。
== 參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