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凤翅盔

增加 3,71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凤翅盔 </big> ''' |- | File:T01f13ba92c5287eb54.j…”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凤翅盔 </big> '''

|-

|

[[File:T01f13ba92c5287eb54.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f13ba92c5287eb54.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915356&sid=4109359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凤翅盔,中国传统头部盔甲。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定型在晚唐时期。其代表形象凤翅由魏晋乃至南北朝[[头盔]]耳部的凤翅发展而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凤翅盔

用途;
战场使用

作用;
防护

类型;
头盔
=='''来源'''==
凤翅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我能看到得有三种观点。

1.首先要从顿项说起,话说从三国后期出现了保护颈部和[[肩部]]的顿项,这个东西逐渐取代了夸张的盆领原因可能和运动模式有关,也许是顿项比盆领更符合人机工效,总之这种连接在头盔后面的帘子状物体成为了新的[[潮流]]一直到了南北朝有人开始把顿项向上翻折也许这样更加灵活,也许比较帅,不管怎样很多陶俑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潮流一直从隋到唐,在这个过程中顿项的材料也发生这演变从早期的纯铁片串扎到单层皮革再到多层皮革,然后再加上铁质护耳,最后是带织锦衬里的铁甲或牛皮小扎。

啰嗦了这么多,终于到了关键,我认为到唐末,小凤翅出现的两个因素都已经构成了:1.顿项的向上翻折方式;2.小扎的铁甲。为什么说这两点因素构成小凤翅呢?好,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凤翅的造型,首先他是由数层叠加的羽毛形状的物体构成,这一点和小扎的结构基本雷同,其次小凤翅从下往上翻折做展翅飞舞状,这个形状也和向上翻折的顿项边缘吻合,因此我认为[[古人]]设计小凤翅这一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向上翻折的小扎顿项,因此小凤翅的出处也应该来自于中国。

2.在今天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国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佛教寺庙里神像所戴的"凤翅兜",甚至连印度的印度教寺庙也有这种"凤翅兜",可以说这个佛教里的"凤翅兜"起源于印度。而这个佛教"凤翅兜"与[[中国]]小人书里的"凤翅兜"这么相似也是种巧合吗?此观点会随日后新证据的发现而改变。

3.就是网上流行所说的中亚萨珊王朝或突厥民族输入。
=='''总结'''==
结合这三种说法然后在根据凤翅出现的时间相信各位会有自己的[[判断]],甚至生成第四第五种想法。我自己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因为所有的物品发展都应该是从实用再到装饰,从装饰转为实用的真心不多。印度型或者中东萨珊王朝凤翅只是一种装饰,并无实际防护作用,但是观察唐代乃至更早的南北朝武士佣,头盔耳部已有顿项向后翻折的痕迹,顿项是有实际防护作用的[[头盔]]附属物,但是因穿戴时相当不适,也为了平时更方便的转头和视听便利,非战时便将顿项卷起,最前面的顿项则向后上方翻卷。因向后翻卷也像迎风疾驰时候的样子,于是这部分被卷起的顿项被称之为"风驰"。久而久之,便形成风尚,有了固定向后翻卷的顿项,此时风驰已经完全沦为装饰品,也有可能近音联想,之后的风驰被修饰成凤翅。这才是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ref>[https://www.docin.com/p-2119786473.html  凤翅盔源自何方?], 豆丁 , 2018-07-12</ref>
=='''参考文献'''==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