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

增加 94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File: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jpg|thumb|frame|rigt|250px230px|《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br/>
[http://cspds.cuhk.edu.hk/wordpress/publication/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 原圖鏈結]
[http://cspds.cuhk.edu.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publication/publication%20featured%20photos/P20180718_%E8%8D%B7%E6%9D%8E%E6%B4%BB%E9%81%93%EF%BC%9A%E5%B0%8B%E8%A6%93%E5%BE%80%E6%97%A5%E9%A2%A8%E8%8F%AF.jpg 來源出處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 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 ''' 》一書,描述從 [[ 香港 ]] 開埠以來不同時代的[[荷李活道]]。主編:鄭宏泰、周文港。<ref>{{Cite Web|url=https://www.yesasia.com/us/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1068047488-0-0-0-zh_TW/info.html|title=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website=yesasia|accessdate=2022-01-09}}</ref>英國軍隊於1841年1月侵佔香港島,在水坑口登陸不久,便開始修築幹線道路,荷李活道則成為其中一條香港開埠後隨即修築的重要道路。
==背景==
荷李活道沿香港島北海岸線由東向西延伸, 全長約1公里,東端是港英政府的管治核心,西端是華人聚集的民間社會,中間有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大小店舖,以及不同族群、信仰與社會背景的市民,彼此有著微妙而奇特的交往互動。無論是店舖或民居,哪怕空間不大,生活豐厚優裕或貧窮,卻可和諧相處,譜寫了社區發展歷史,同時亦推動了香港經貿商業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成為以華洋雜處聞名的香港一大特色。<ref>{{Cite Web|url= 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志趣古今/專題文章/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title=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website=香港地方志中|accessdate=2022-01-09}}</ref>
有鑑於此,2017年在 [[ 黃紹倫 ]] 教授帶領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 [[ 嶺南大學 ]][[ 潘蘇通 ]] 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 嶺南大學 ]] 中國經濟研究部和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聯合舉辦的模式,於該年12月連續三個周末的下午,舉行三場公開講座,集中探索有謎般色彩的荷李活道。  主題集中那些曾在荷李活道上留下足跡,身處不同時代、階層、種族或性別的大小人物,目的是藉着他們的傳奇故事與經歷,訴說香港社會從漁港發展到金融中心的歷程,從而折射中華大地、 [[ 亞洲 ]] ,乃至全世界的彼此相連和巨大社會變遷。三場演講均座無虛席,其中一場更要另闢課室,以視像「直播」的方式招待向隅的民眾。<ref>{{Cite Web|url=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title=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website=灼見名家|accessdate=2022-01-09}}</ref> 講座分享輯錄成書 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共收錄了九篇文章,藉不同人物或群體的故事,訴說他們和荷李活道,乃至於香港社會的淵源和關係。*第一篇: [[ 黃文江 ]] 博士撰寫的〈理雅各與荷李活道社區〉*第二篇: [[ 許楨 ]] 博士撰寫的〈 [[ 皇仁書院 ]] 畢業生 [[ 黃作梅 ]] 與香港抗戰〉*第三篇: 黃紹倫教授撰寫的〈英商、印商抑或巴斯商人: [[ 塔塔集團 ]] 在荷李活道的早期足跡〉*第四篇: [[ 李建深 ]] 博士撰寫的〈荷李活道與文物交易〉*第五篇: [[ 閻靖靖 ]] 博士撰寫的〈紅塵裏的遠親近鄰:《華僑日報》與岑氏父子的一個世紀〉*第六篇: [[ 孫文彬 ]] 博士撰寫的〈 [ 域多利監獄 ]] 中的 [[ 胡志明 ]] 案:背後的較量〉*第七篇: [[ 莊玉惜 ]] 博士撰寫的〈以經濟角度管理公共衛生:造就「公廁大王」點糞成金〉*第八篇: [[ 鄭宏泰 ]] 博士、鄭心翹小姐合寫的〈暴發速亡的盧亞貴與 [[ 文武廟 ]]
*第九篇: 鄭宏泰博士撰寫的〈青樓妓院:遊走於燈紅酒綠的何娣顏〉
13,4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