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沫若纪念馆

增加 2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郭沫若纪念馆'''地处 [[ 北京市 ]] 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 “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地在清朝年间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由乐达仁堂购买了这片 [[ 地产 ]] ,修建了如今的庭院。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馆舍,后由 [[ 宋庆龄 ]] 同志居住。
==馆舍布局==
===四合院===
四合院东西厢房和后罩房两侧的房间,当年分别做过会议室、秘书 [[ 办公室 ]] 及家人的住房,如今已辟为展室。展览从文学、历史和生平三个方面立体地表现了郭沫若<ref>[https://www.doc88.com/p-5425887773271.html?r=1 郭沫若介绍],道客巴巴,2015-03-28 </ref>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东厢房为《郭沫若的文学世界》,包括“诗文”、“史剧”、“译着”三个专题;西厢房为《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包括“古代社会研究”、“甲骨金文探奥”、“先秦诸子批判”、“历史人物评说”四个专题。 [[ 观众 ]] 通过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了解郭沫若在文、史两大领域中的成就与贡献。后罩房的《郭沫若的人生历程》则讲述了郭沫若追求理想、以身报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86年的风雨人生。展览以郭沫若的一句平静而有震撼力的话作为结语:“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
四合院北房为原状陈列室。正中是郭沫若的客厅。沙发摆成马蹄型。钢琴前面的单人沙发是郭沫若接待外国朋友时习惯的坐椅,主客人在他左手,正中的位置上。他双耳重听,助听器只能带在多少有些功能的左耳上,所以只好打破以右为上的常规。沙发后面的背景是中国着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写郭沫若游九龙渊诗意。在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陈列了一排他所喜欢的石头,造型自然,各显神韵。郭沫若曾有诗自述说:“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
777,9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