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陳誠

移除 65,327 位元組, 5 年前
以“'''陳誠'''({{bd|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辭修,浙江省青田縣人,幼年體弱多病,原本其父親因家庭經困難,打算讓陳盛留…”替换内容
'''陳誠'''({{bd|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表 |字]]''' 辭修''' 乳名'''德馨''' 浙江省青田縣人,幼年體弱多病 別號'''石叟'''<ref name="傳3" >{{cite book |editors=[[王成斌]]等 |title=《民國高級將領列傳(3)》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 |year=1998 |isbn=7506509180 }}</ref>{{rp|176}}。[[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原本其父親因家庭經困難,打算讓陳盛留在家裡經營生意 [[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 陳誠瞞著父母,投考師範學校,被省立第十 <ref name=傳3 />{{rp|176}} 師範學校錄取 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ref name=傳3 />{{rp|176}}。他自[[ 黃埔軍校]]起就 時期,陳誠 一直 隨蔣 中正 介石 ,成為 主幹部和 心腹 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參謀總長]]兼任[[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中華民國海軍司令|總司令]]等要職<ref name=傳3 />{{rp|176}} 。到臺灣後,歷任[[ 臺灣省政府主席]] [[ 行政院院長]] [[中華民國 副總統|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副總裁]]<ref name=傳3 />{{rp|176}} [File:陳誠.jpg|右]
== 經歷 ==
陳誠雖然是蔣介石的心腹,但是最後蔣介石和陳誠反目成仇,在1963年,陳誠交出了一切職務,在家休養。為什麼兩人反目成仇呢?其實,就是因為一個字------權。按照蔣介石的想法,要讓兒子蔣經國接班。為了這個目標,他一直在培植小蔣的勢力,從黨,到軍,到政,一步步,按部就班。小蔣也很能幹,在各處要職都布滿了自己的人。但是,陳誠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自己才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蔣經國即使接班,也得在自己之後,接自己的班。但老蔣和小蔣顯然不想讓陳誠在中間插一腳,於是爺倆開始打擊陳誠。最後,陳誠也看明白了,不得不交出所有職務。
== 早年經歷 == 陳誠 係[[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人,1898年1月4日出生,世代務農<ref name=傳3 />{{rp|176}}。幼年體弱多病<ref name=傳3 />{{rp|176}},1905年從堂伯陳為謙為師<ref name=情 />。陳誠從小受學於清末廪生、五叔公陳一鵬<ref name=由 />。翌年進入青田縣高市小學(高市小學養正小學<ref name=由 />)<ref name=傳3 />{{rp|176}}。1912年,陳誠小學畢業後,他父親考慮到家庭經濟拮据,打算留陳誠在家裡經營小本生意,佐理家務,讓其弟弟陳正修考中學<ref name=傳3 />{{rp|177}}。但陳誠力圖求學來改變自己處境,便自作主張,先在家溫習功課一年,再瞞着父母,以出外做小買賣為名,步行一百多里,到[[麗水|處州]]蓮城書院投考,被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錄取<ref name=傳3 />{{rp|177}}。他父親只好讓他繼續念書<ref name=傳3 />{{rp|177}}。 1917年,陳誠在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浙江省立處州第十一師範學校本科<ref name=由 />)第二期畢業<ref name=傳3 />{{rp|177}}。翌年,帶着妻 的兒 嫁妝到[[杭州]],插班考入體育學校(杭州省立体专学校<ref name=由 />),僅一個月就畢業<ref name=傳3 />{{rp|177}}。隨後暫居杭州,準備另圖深造<ref name=傳3 />{{rp|177}}。當初 誠師範畢業後 履安 經獨闖日本,他當時希望投考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可是主考者看不上陳誠,以他身材瘦小為借口,拒絕他報名<ref name=情 />。 陳誠父親老友兼同鄉杜志遠將軍當選國會議員,北上就職,途經杭州<ref name=傳3 />{{rp|177}}。陳誠即上門拜訪,請求父執提攜<ref name=傳3 />{{rp|177}}。杜看他找不到出路,又念他年輕,便帶往[[北京]]<ref name=傳3 />{{rp|177}}。陳誠借一張[[處州]]中學畢業文憑,冒名頂替報考[[保定軍官學校]],因考試成績差,身材矮小,不能錄取<ref name=傳3 />{{rp|177}}。1919年,經杜志遠向陸軍部軍需司司長、主試官魏宗翰疏通,陳誠以備取生名義進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ref name=傳3 />{{rp|177-178}}。1920年7月<ref name=情 />,[[直皖戰爭]]爆發後,軍校停辦,他南下[[廣州]] 在新建粵軍 第一 師第三團服務,並加入[[中國國民黨]]<ref name=傳3 />{{rp|178}}。1921年保定軍官學校復課後<ref name=情 />,仍回校繼續肄業<ref name=傳3 />{{rp|178}}。 1922年6月,陳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畢業,分配到浙江[[紹興]]浙軍第二旅第六團第三連當見習官<ref name=傳3 />{{rp|178}}。不久,補為[[少尉]][[排長]]<ref name=傳3 />{{rp|178}}。[[鄧演達]]奉[[孫中山]]命,到[[上海]]羅致軍官,在廣州 台灣「總統」 本營組建新軍<ref name=傳3 />{{rp|178}}。陳誠在保定軍校學習時,與鄧演達有師生之誼;從老鄉得到此消息後,即向團部請假 ,沒有 批准,便不顧軍紀約束,逕自跑到上海投奔鄧演達<ref name=傳3 />{{rp|178}}。12月,隨鄧演達到廣州<ref name=傳3 />{{rp|178}}。===黃埔軍校===當時,鄧演達在粵軍第一師第三團任[[團長]],陳誠派為[[上尉]]副官,旋任上尉[[連長]],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ref name=傳3 />{{rp|178}}。1924年5月,陳誠隨孫中山出征[[西江]],在[[肇慶]]與桂軍馮葆初部作戰中,[[胸部]]中彈,送入醫院治理;粵軍參謀長[[蔣中正]]適到肇慶,乘便赴醫院慰 傷員,對陳誠撫慰有加<ref name=傳3 />{{rp|178}}。此為陳誠第一次認識蔣中正<ref name=傳3 />{{rp|178}}。 ;擔任炮兵科教官6月,[[黃埔軍校]]正式成立 陳誠 征戰驍勇,被孫中山點名送進這所軍校進行重點培養<ref name="情"/>。陳誠經黃埔軍校教練部副主任鄧演達、學生隊副總隊長[[嚴重]]援引,於9月調到軍校任上尉特別官佐(即候差軍官),擔任教育副官之職<ref name=傳3 />{{rp|178}}。第二年,學校設[[炮兵]]科,因陳誠出身保定軍校炮科,就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隊區隊長<ref name=傳3 />{{rp|178}}。 ===東征==={{main|國民革命軍東征}}次年[[元旦]],黃埔軍校成立炮兵營,蔣中正任命陳誠 第一連連長<ref name=傳3 />{{rp|179}}。2月,參加第一次[[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ref name=傳3 />{{rp|179}}。2月15日拂曉,蔣中正親自在炮兵陣地上督戰,攻擊淡水城戰鬥開始<ref name=傳3 />{{rp|179}}。陳誠炮兵連表現英勇<ref name="情"/>。陳誠指揮炮兵猛轟,命中目標,摧毁城牆多處,教導第一團、第二團軍兵組成奮勇隊,隨即從缺口衝擊,攻下淡水城<ref name=傳3 />{{rp|179}}。東征初戰告捷,陳誠炮兵連受到蔣中正讚許<ref name=傳3 />{{rp|179}}。 3月12日拂曉,陳炯明[[林虎]]部乘右翼東征軍久戰疲憊,大舉反攻,於[[棉湖戰鬥|棉湖戰役]]中與教導第一團激戰<ref name=傳3 />{{rp|179}}。當時教導第一團以千餘人兵力,獨擋陳軍2萬多人,情況十分險惡<ref name=傳3 />{{rp|179}}。蔣中正在指揮所督戰,看到陳炯明部步步逼近,和蘇聯顧問[[鮑羅廷]]驅車趕到炮兵陣地,衝着炮兵連長陳誠着其架起炮來打<ref name=傳3 />{{rp|179}}。陳誠右臂掛彩,親自上炮台將炮瞄向陳炯明城垜指揮所,連開三炮命中陳部大本營<ref name=傳3 />{{rp|179}}。全連炮兵看到連長打響,個個向陳軍開炮,阻止敵軍進攻。在棉湖戰役,陳誠險些陣亡<ref name=情 />。蔣在指揮所從觀察鏡裡看到炮火轟散陳軍,使其四處奔逃,對鮑羅廷高興地說: 這連長不錯,打得準! 憲法 再次得到蔣中正讚賞<ref name=傳3 />{{rp|179}}。 5月底 東征軍回師廣州;陳誠剛步入軍界,美稱 三炮起家 總統 <ref name=傳3 />{{rp|179}}。陳誠突接到母親電報:「辭修吾兒,你父病逝,迅速回鄉治喪。」;陳誠請假回鄉,料理父親喪事後,因傷未癒,沒有和妻子同房,引起妻子猜疑,認為他做官有外遇,看不起她,便自殺送院救治未死<ref name=傳3 />{{rp|179}}。陳誠見家裡接連出事,十分灰心,不想回廣東,跑到杭州請求省長[[夏超]]在警界找一個位置, 是沒有被錄用,只得再回廣州炮兵營<ref name=傳3 />{{rp|179-180}}。 6月,陳誠奉命參加平定桂軍[[劉震寰]]部和滇軍[[楊希閔]]部叛亂;6月13日,楊希閔部胡思舜旅敗退[[增城]],突然回師廣州,反攻[[觀音山]]<ref name=傳3 />{{rp|180}}。陳誠正率炮兵 在北校場出操,見事態危急,當機立斷,命炮兵向滇軍轟擊,首發擊胡旅[[軍旗]],滇軍四散奔逃;黃埔教導團聞警趕去,殲滅胡旅<ref name=傳3 />{{rp|180}}。 ;擔 團長9月,國民政府為統一廣東 但是 第二次 東征徹底消滅陳炯明部<ref name=傳3 />{{rp|180}}。10月14日,在攻克天險惠州城戰役中,陳誠親率山炮一 ,推進到北門外,直接瞄準轟擊,將敵側防機槍火力 任)就有 悉數摧毀,掩護登城部隊攻克惠州,立下戰功,獲賞銀500元;蔣中正更器重陳誠,升為炮兵第二營[[營長]]<ref name=傳3 />{{rp|180}} 問題了 。第 東征結束後 是1954年 陳誠升任[[中校]]參謀,12月改任第六十三團[[上校]][[團長]],[[周恩來]]離開黃埔軍校<ref name=情 />。1926年6月,又升任第一補充師籌備處主任兼第三團團長<ref name=傳3 />{{rp|180}}。 ===北伐==={{main|國民革命軍北伐}}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後,陳誠任總司令部[[中校]]參謀,後任預備第一師第三團[[團長]]<ref name=由上尉 />。11月,第一補充師第三團改番號為 第二 十一師第六十三團,陳誠仍該團上校團長<ref name=傳3 />{{rp|180}} 次是1960年 。 1927年1月 在1959年 第二十一師進抵浙江[[衢州]],擔任中路軍作戰任務,在[[龍游]]、[[蘭溪]]一帶,與[[孫傳芳]]、[[孟昭月]]部展開激戰;2月中旬,退據杭州<ref name=傳3 />{{rp|180}}。孟部喘定,復圖反攻;陳誠率第六十三團在[[桐廬]]西北浪石埠過江,與孟部3個師背水苦戰戰日,傷亡巨大<ref name=傳3 />{{rp|180}}。後來,他帶領一支特務隊,在深夜突襲孟部司令部。孟部不知虛實,自相倉皇退走<ref name=傳3 />{{rp|180}}。第二十一師乘勢追擊,克服[[新登鎮|新登]],繼入杭州,浙江乃底定<ref name=傳3 />{{rp|180}}。北伐軍分三路進攻江蘇、安徽,第二十一師隨東路軍取淞滬,陳誠率第六十三團攻佔[[吳江]]<ref name=傳3 />{{rp|180}}。3月22日,乘夜攻克[[蘇州]]<ref name=傳3 />{{rp|180}}。,陳誠第六十三團出力最大<ref name=由上尉 />。復下[[松江]],在[[常熟]]東門外河下截擊直魯軍畢庶澄輕重部隊和軍官教導團,俘獲甚眾<ref name=傳3 />{{rp|180-181}}。 ;擔任師長1927年4月,任第二十一師[[少將]]副師長<ref name=由上尉 />。7月,陳誠升為任第二十一師[[師長]]<ref name=傳3 />{{rp|181}}。10月,被何應欽借故免職,後由嚴重保薦任軍事委員會軍政廳副廳長<ref name="由上尉"/>。 ===第一次國共內戰==={{main|第一次國共內戰|蔣桂戰爭|中原大戰}}1928年3月,蔣中正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兼炮兵指揮官<ref name=傳3 />{{rp|182}}。8月,第一集團軍整編為6個師,蔣中正任命陳誠為第十一師副師長<ref name=傳3 />{{rp|182}}。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誠協助師長率领部份部隊;5月,蔣中正命令第十一師開往鄂北襄、樊等戰略 地駐防<ref name=傳3 />{{rp|182}}。不久,師長曹萬順因處事失當,被調任新編第一師師長,陳誠即升任師長<ref name=傳3 />{{rp|182}}。 1930年4月 提名了 在[[中原大戰]]中,陳誠任討逆軍第二軍副軍長<ref name=由上尉 />,率領第十一師進攻[[濟南]]。5月,中原大戰爆發<ref name=傳3 />{{rp|183}}。 ;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1930年8月,第十一師領到奬2萬元,陳誠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ref name=傳3 />{{rp|184}}。時年34歲,人以 依照 童子軍 憲法 相稱<ref name=傳3 />{{rp|184}}。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賞識陳誠軍事才 ,派往江西參加「圍剿」中共革命根據地<ref name=由上尉/>。1931年7月,蔣親任總司令,坐鎮[[南昌]]指揮第三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ref name=傳3 />{{rp|186}},以何應欽為剿匪前敵總司令,兼左翼集團軍總司令,統朱紹良、蔣鼎文、陳誠等部<ref name=玉 />{{rp|425}}。陳誠受任追擊軍第二路指揮官<ref name=傳3 />{{rp|186}}。1933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何應欽為贛粵閩湘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署第四次圍剿事宜,以陳誠為中路軍總指揮,轄[[周至柔]]、[[孫 仲]]、[[李延年]]第2個師<ref name=玉 >{{cite book |author=[[張廷玉]] |title=《中國現代史》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東華書局 |edition=9 |isbn=9576360749 |year=1986 }}</ref>{{rp|425-426}}。陳誠到處築公路和[[碉堡]],後在湖北[[黃坡]]和江西[[宜黃]]等地被紅軍殲滅近3個師<ref name="由上尉"/>。同年秋,蔣中正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蔣自任團長,陳誠任副團長<ref name="由上尉"/>。 1934年夏,蔣中正親駐南昌行營指揮,以[[顧祝同]]為北路總司,轄[[蔣鼎文]]、[[湯恩伯]]、陳誠、[[薛岳]]等部<ref name=玉 />{{rp|426}}。9月下旬,蔣中正調50萬兵力,開始對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圍剿<ref name=由上尉 />,陳誠奉派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ref name=傳3 />{{rp|190}}。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ref name=由上尉 />,陳誠自任駐贛預備軍總指揮<ref name=傳3 />{{rp|191}}。 ; 陸軍整理處處長、[[峨嵋山]]訓練團副團長1935年3月<ref name=傳3 />{{rp|191}},蔣中正指令武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設立陸軍整理處,派陳誠兼任處長 分期整理全國陸軍<ref name=玉 />{{rp|461}}。是年秋,蔣中正為統一川軍政治思想,在[[峨嵋山]]舉 怎麼 訓練團,自兼團長,陳誠、劉湘為副團長,由陳誠主持其事<ref name=傳3 />{{rp|192}}。 1936年2月,陳誠奉 ?老 中正之命,任[[晉]]、[[綏遠省|绥]]、[[陕]]、[[甘]]四省邊區 剿匪」 指揮,率領大批國軍到山西堵擊紅軍<ref name=由上尉 />,赴山西增援[[閻錫山]]<ref name=傳3 />{{rp|193}}。3月25日,陳誠奉蔣介石令,自漢口抵達太原,與閻錫山協商「剿共 事宜,3月28日閻錫山以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名義委任陳誠為「剿匪」軍第一路總指揮 不說 下轄[[關麟徵]]第五縱隊、[[呂濟]]第六縱隊、[[湯恩伯]]第七縱隊,令其迅速恢復[[同蒲鐵路]]南段交通<ref name=民 />{{rp|5107}}。4月22日,「剿匪軍」第一路總指揮陳誠抵靈石召集「剿共」各將領,面授機宜,飭令分途進攻晉西紅軍<ref name=民 />{{rp|5126}}。4月23日,陳誠返太原,與閻錫山密商「肅清」靈石、孝義等處紅軍<ref name=民 />{{rp|5127}}。5月13日,陳誠在太原與湯恩伯、閻錫山等商「剿共」軍 不談這個 ,5月16日陳誠與閻錫山協商中央軍入陝西事宜<ref name=民 />{{rp|5136}}。5月21日 陳誠、朱光、關麟徵晨飛西安,與張學良會商「剿共」<ref name=民 />{{rp|5142}} 你們看著辦 紅軍回師陝北後 時間越來越迫切了 陳誠又調回南方<ref name=傳3 />{{rp|193}}。[[陳濟棠]]、李宗仁聯合反蔣,6月,陳誠奉命赴粤設立「廣州行營」,解決「[[兩廣事件]]」<ref name=由上尉 />。8月12日,蔣續召余漢謀、陳誠、錢 我父親就找了些 鈞等會 佬來研 桂局<ref name=民 />{{rp|5209}}。===第二次國共內戰==={{main|第二次國共內戰}}{{seealso|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台灣省政府主席}}1946年5月 蔣中正任陳誠 [[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ref name=年表 />{{rp|48}}。6月1日,陳誠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ref name=由上尉 />。  年秋,蔣中正調集數百萬大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10月17日,陳誠在[[北平]]向中外記者宣稱: 三个月至五个月内解決共產黨解放區問題。 副總統 然而,一年來國軍全面進攻[[解放區]]却没有進展<ref name=由上尉 /> 。 1947年1月9日,參謀總長陳誠報請裁撤軍官總隊,蔣中正批復同意<ref name=民 />{{rp|8962}}。1月15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赴鄭州晤參謀總長陳誠、鄭州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檢討戰局,研究作戰方案<ref name=民 />{{rp|8266}}。1月17日前後,陳誠往來於[[徐州]]、[[開封]]、[[鄭州]]一帶指揮軍事<ref name=民 />{{rp|8268}}。1月24日,陳誠赴[[魯南]]視察,部署軍事<ref name=民 />{{rp|8272}}。1月26日,陳誠坐陣徐州督戰,聲言「黨國成敗,全繫魯南一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為免遭各 想出 殲滅,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擊」之戰 <ref name=民 />{{rp|8273}}。2月 修改《臨時條款》。 陳誠 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ref name=傳3 />{{rp|207}}。3月17日,參謀總長 的兒子 誠向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報告軍事,歷述一 履安回憶說,1959 來建軍、復員、整軍工作 《臨時條款》經過修改 情形及對中共之軍事情況 稱: 賦予 剿匪絕對自信,絕對有把握 戡亂時期 剿匪應以軍事為中心。 總統 <ref name=民 />{{rp|8314}}3月20日,陳誠招待記者稱:「如果真正作戰只需三個月即可擊破共軍主力,但過去是因和談關係,國軍多是動挨打。政府用兵之目 無限期連任 在於平定叛亂,非至共軍全部解除武裝不止。」<ref name=民 />{{rp|8317}}4月12日,陳誠對記者稱:接收旅、大之準備仍在布置中,如外交無問題,東北國軍對擊潰旅、大之共軍有充分把握<ref name=民 />{{rp|8333}}。5月17日,參謀總長陳誠飛徐州指揮軍事<ref name=民 />{{rp|8355}}。5月30日,美軍陣亡將士紀念日,南京美軍於[[清涼山]]外僑公墓舉行紀念儀式,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美軍顧問團團長魯克斯親臨主持;參謀總長陳誠、次長[[黃鎮球]]、[[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郭懺]]等參加<ref name=民 />{{rp|8364}}。6月24日,陳誠在憲政促進 報告軍事形勢<ref name=民 />{{rp|8374}}。7月9日 。1960年 ,蔣 出席三民主義青年團九周年團年,並致訓詞,發表《對黨團合併的指示》,稱 介石再度當選 一黨部與團部的機構,這是要使本黨起死回生的一個重要措施 ;團書記長陳誠書告全國青年實行總動員<ref name=民 />{{rp|8380-8381}}。7月10日 參謀總長陳誠由南京飛抵北平,7月12日上午出席北平行轅軍事會議,討論補給問題;日內轉赴瀋陽部署軍事;7月15日抵四平、長春視察,7月20日飛返南京<ref name=民 />{{rp|8381}}。 [[熊式輝]]在[[中國東北地區]]窮於應付,一再求去<ref name=綱 >{{cite book|author=[[郭廷以]] |title=《近代中國史綱》 |location=[[香港]] |publisher=[[中文大學]]出版社 |year=1986 }}</ref>{{rp|750}}。8月2日,蔣中正決定撤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併入東北行轅;是日接見陳誠,令其前往東北負責指揮軍政<ref name=民 />{{rp|8392}}。8月6日,陳誠自南京抵達瀋陽;行前,蔣中正接見,指示東北黨、政、軍整理方針<ref name=民 />{{rp|8394}}。8月10日,陳誠在瀋陽商定改組東北軍政機構<ref name=民 />{{rp|8395}}。8月29日,國民政府令免東北行轅主 依舊 熊式輝職;特派 陳誠 兼東北行轅主任<ref name=民 />{{rp|8403}}。蔣中正 挽救東北戰場危局,派陳誠接替熊式輝為東北[[行轅]]主任<ref name=傳3 />{{rp|207}},指揮國軍先後向[[山東]]、東北[[解放區]]進攻,均被擊潰<ref name=由上尉 />。9月1日,陳誠飛抵瀋陽述職後,以 整飭內部,安裕民生,培養戰力」為方針,刷新政治,整編部隊<ref name=傳3 />{{rp|207}}。9月2日,陳誠正式就任東北行轅主任職,副主任[[鄭洞國]],參謀長[[董英斌]];陳誠發表告東北軍民稱:今後行轅首要任務在執 行政 府「剿匪」國策<ref name=民 />{{rp|8405}}。9月6日,陳誠到東北後,實行「確保北寧,打通錦承,維護中 ,保護海口 之新戰略 企圖爭取局部主動;是日集中4個師,分為左、中、右3路,自綏中、錦州向熱河東部建昌方向掃蕩<ref name=民 />{{rp|8407}}。 不過 陳誠 裁撤保安司令長官部,聲言不許[[東北民主聯軍]]有第六次攻勢<ref name=綱 />{{rp|750}} 卻已經心灰意冷 他首先撤換一批軍、政要員<ref name=傳3 />{{rp|207}}。接着,將東北9個保安區司令部和11個保安支隊,及青年軍第二〇七師,分別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新三軍]](軍長[[龍 大喊: 武]]; 轄原新六軍第十四師,師長許穎;原第十三軍第五十四師,師長史松泉:原遼寧第 不是父子 、第九保安區保安團改編之暫編第五十九師,師長梁鐵豹;隸屬第九兵團<ref name=158軍 >{{cite book |editor=張金明、劉立勤主編 |title=《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 |year=2007 }}</ref>{{rp|436}})、[[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五軍|新五軍]](軍長劉雲翰;下轄原第四十九軍第二十六師,師長彭鞏英;原東北第一保安區保安部隊改編之暫編第五十師,師長吳寳雲:原東北第八、第十保安區保安部隊改編之暫編第六十師,師長陳膺華<ref name=158軍 />{{rp|442}})、[[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八軍|新八軍]](軍長[[沈向奎]]:下轄原第七十一軍第八十八師,師長黃文徽;原第五十二軍暫編第五十四師,師長黃建鏞;原東北第七保安區保安部隊改編之暫編第五十五師,師長安守仁<ref name=158軍 />{{rp|449}})和[[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六軍]](軍長李濤:下轄原東北交警第十三、第十四總隊編為第一六九師,師長張羽仙;原新一軍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羅英;隸屬第九兵團<ref name=158軍 />{{rp|444}}),使國軍在東北戰場部隊恢復到10個軍,50餘萬 <ref name=傳3 />{{rp|207}}。[[陳明仁]]堅守[[四平街]]去職,國軍措置求功急切,失去軍心民心<ref name=綱 />{{rp|750}}。 這時,東北民主聯軍已轉入戰略反攻<ref name=傳3 />{{rp|207}}。陈诚调整軍事部署,將10個軍分為第一、第六、第八、第九4个兵团,採取「倚托重點、向外擴張」機動防禦方針,以图在[[北寧鐵路|北宁]]、[[中長鐵路|中長]]兩路重點防禦,並伺機打通[[錦承鐵路|錦承路]] 。<ref name=傳3 />{{rp|207}} 1947年9月中旬,[[林彪]]、[[羅榮桓]]率領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ref name=傳3 https:/>{{rp|207}},截斷鐵路交通,國軍損失頗巨<ref name=綱 />{{rp|750}}。陈诚在北宁路防線被突破,增援部隊在[[楊家杖子]]附近被殲3個師1萬5千餘人,新六軍等部被迫南援[[錦州]]<ref name=傳3 funstory.org/>{{rp|207}}。 隨後,陳誠一面擴編部隊,新組建2個軍;一面收縮兵力,以13個正規軍固守瀋陽、錦州、四平、吉林、長春等大中城市<ref name=傳3 />{{rp|208}}。12月15日,在东北民主联军冬季攻势下,瀋陽吃緊,[[法庫]]受困,[[彰武]]丟失,1個師被殲<ref name=傳3 -chinanewsdaily/>{{rp|208}}。東北民主聯軍直逼瀋陽近郊,於[[白旗堡]]擊敗國軍<ref name=綱 n/>{{rp|750}}。1948年1月7日,[[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五軍|新五軍]]在遼西[[公主屯鎮|公主屯]]一役,被東北民主聯軍4個縱隊包圍殲滅,軍長陳林達等被俘<ref name=傳3 />{{rp|208}}。 36103 國府召回陳誠<ref name=綱 />{{rp|750}},1948年1月20日,蔣中正宣布衛立煌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兼東北行轅副主任<ref name=傳3 />{{rp|208}}。東北行轅主任仍由陳誠兼任,而不常駐東北,由衛立煌代行主任職權<ref>{{cite book|author=杜聿明|chapter=〈遼瀋戰役概述〉|title=《國共內戰秘錄》|location=台北|publisher=巴比倫出版社|date=1991-06-20|isbn=9579238014}}</ref>{{rp|20}}。陳誠原擬等[[衛立煌]]到職後,集中精力於東北政治經濟之革新,然而醫生建議必須卸職治療<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0|quote=民國卅七年一月二十日,國民政府宣布設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任命衛立煌為總司令。}}</ref>。2月5日,陈诚奉准自瀋陽飛返南京,稍作停留即往上海國防醫學院徹底檢查病狀,5月12日,請辭參謀總長本兼多職,均獲允准,乃專心割治[[胃部]]<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0|quote=據說他的胃割去三分之二,只留三分之一,所以胃納很小,要少量多餐,經過良好,體力迅速恢復。}}</ref>。10月30日,蔣安排陳誠自上海移居台北[[草山]]療養<ref name=一生 >{{cite book |author=漆高儒 |title=《蔣經國的一生》 |date=1991-03-31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location=台北 |isbn=9578506074 }}</ref>{{rp|120}},「不必憂慮時局」<ref>{{cite book|chapter=〈 蔣介石 最信任 陳誠 請適心修養不必憂慮時局〉|date=1948-10-30|title=《蔣中正總統文物》|location=台北|publisher=[[國史館]]藏}}</ref>。蔣介石 安排 路,派陳誠主持台灣政務,改編和整訓由中國大陸遷往台灣之部隊<ref name=由上尉 />。 1948年12月29日,蔣中正公佈由陳誠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來反目成仇?皆因一個字]<ref name=精英 >松田康博:〈蔣介石的領導風格與遷台戰略〉,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ref>{{rp|187}}。陳因事前未被諮詢,對此人事命令感到困惑,打算婉拒<ref name=精英 />{{rp|187}}。蔣函電陳誠,「如何不速就職,若再延滯,則夜長夢多,全盤計劃,完全破敗也。」<ref>{{cite book |chapter=〈蔣中正致陳誠電〉 |editor=薛月順 |title=《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上)》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國史館 |year=2005 }}</ref>{{rp|6-7}}蔣任命陳誠兼任台灣警備總司令,以圖確保台灣,是蔣「引退」前重要人事步署,認為「有台灣在,即使大陸盡失,也可復興」<ref name=傳3 />{{rp|209}}。
===西安事變===
{{main|西安事變}}1936年12 月6日,陳誠奉命前赴綏遠、山西與傅作義、閻錫山晤談前方軍事後,是日返西安謁蔣介石報告一切<ref name=民 />{{rp|5295}}。12月11日晚,蔣中正要最後確定剿共軍事計劃,留張、陳誠、衛立煌、陳繼承等在[[華清池]]吃晚飯<ref>{{cite book |editor=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 |author=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 |title=《中華民國史》第八卷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華書局]] |year=2011 }}</ref>{{rp|583}}。12 月12日晨,[[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 在西京招待所扣押南京軍政大員,如陳誠、內政部長蔣作賓、邵力子、福建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及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政府軍政要員,並以排槍掃射陳誠住所,中央委員邵元沖等中槍遇難<ref>{{cite book|quote=晨五時,西北剿匪軍副司令張學良及陝西綏靖主任楊虎城叛變,張部師長白鳳翔、旅長唐君堯、營長孫銘九將蔣委員長自臨潼劫持至西安新城(楊虎城部所在地),並扣留西安城內之中央高級官吏將領陳誠、蔣鼎文、朱紹良、錢大鈞、衛立煌、蔣作賓、陳繼承、陳調元、萬耀煌、蔣方震等(邵元沖及侍衛長蔣孝先、秘書蕭乃華、憲兵團長楊震亞等遇害)。|author=郭廷以|title=《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三冊(民國二十年辛未——二十六年丁丑)|location=台北}}</ref>{{rp|652}}。[[西安事變]]時,陳誠與蔣同時被扣留於西安招待所 。<ref name=傳3 />{{rp|194}} ;任軍政部政務次長1937年1月4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命陳誠率第四集團軍,主持陝西東路軍事宜<ref name=民 >{{cite book |editors=[[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title=《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華書局]] |year=2011 |isbn=9787101079982 }}</ref>{{rp|5329}}。春,陳誠任軍政部政務次長,兼武漢行營副主任<ref name=傳3 />{{rp|194}}。1月14日,軍政部次長陳誠至太原與閻錫山商談陝事<ref name=民 />{{rp|5339}}。3月28日,陳誠飛抵廣州<ref name=民 />{{rp|5392-5393}}。4月1日,陳誠主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東分校舉行典禮,[[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出席並講話<ref name=民 />{{rp|5394}}
===中國抗日戰爭===
 1937年5月14 [[中國抗 戰爭]]爆發 蔣指示 陳誠 籌備廬山暑期訓練事宜,暑期訓練期 半月 准,7、8兩月分為三期召集 受訓人員應加入中央政治學校訓導班 中央軍事機關各廳長、各軍校教育長、機械化部隊各部隊長等 其不戰而亡 課程以學科占十分之六,術科占十分之四<ref name=民 />{{rp孰若戰而圖存」。[[淞滬會戰|5424}}。6月22 淞滬戰起]],8月18 日,蔣 兼任廬山暑期訓練團團長, 中正電召 陳誠 任教育長<ref name=民 />抵達南京,策定抗戰計劃與戰鬥序列<ref>{{rpcite book|5450}}。7月初,時值[[中 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 抗日戰爭]]初起,蔣中正又辦[[中央訓練團高級將領列傳(3)》| 廬山訓練團]],兼任團長,陳誠為教育長。<ref namelocation= 傳3 />{{rp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194}}聘請名流學者、大學校長、教授 quote=他(陳誠)認 講師 輪訓部隊中、上級 「我國因 官和中學校長、中國國民黨各省市黨部委員 事落後 以及縣長、專員等 且未有充分作戰準備 以統一中國國民黨內對抗 不宜實施迅速決戰之 思想<ref name=傳3 />{{rp|194}} 可是只辦兩期 但我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 「[[八一三事變|八·一三事件]]」發生<ref name=傳3 />{{rp|194}}。是年春 經濟資源散在各地 任軍政部次 具有 兼武漢行營副主任 期作戰之條件 <ref name=由上尉 /> [[中 故我 抗日 對倭作 爭]]爆發 之最高指導方針 陳誠以為,「與其 戰而亡 能不根據優劣相反之客觀件 孰若 實施持久消耗 而圖存」<ref name=由上尉 />。[[淞滬會 略。在此項大方針下,國軍作 |淞滬戰起]],8月18日 之具體運用 蔣中正電召陳誠 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持久 達南京 抗時期;第二期 策定抗戰計劃與 為敵我對峙時期;預定之第三期,為我總反攻時期。在抗 鬥序列<ref>{{cite book|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 第一時期, 高級將領列傳(3)》|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quote=他(陳誠)認為 軍對倭寇之攻勢,僅作有限度之抵抗;爾後主動轉進,以消耗敵人戰力 保存 國因 事落後 主動;借以空間換時間,擴大戰場 且未有充 作戰準備,不宜實施迅速決戰之戰略。但我國國土廣大 散敵軍兵力 以求達成提早阻止敵 口眾多 前進 經濟資源散在各地,具有 及建立 長期 力量 條件。故我國對倭作戰之最高指導方針,不能不根據優劣相反之客觀件,實施持久消耗戰略。在此項大方針下,國軍作戰之具體運用,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持久抵抗時期;第二期,為敵我對峙時期;預定之第三期,為我總反攻時期。在抗戰第一時期,國軍對倭寇之攻勢,僅作有限度之抵抗;爾後主動轉進,以消耗敵人戰力,保存我軍主動;借以空間換時間,擴大戰場,分散敵軍兵力,以求達成提早阻止敵人前進,及建立長期抗戰力量之目的」。}}</ref>{{rp|194-195}}。當時,蔣囑咐陳誠三項任務<ref>{{cite book|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國高級將領列傳(3)》|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quote=一是赴華北向晉、陝將領說明中央之決心與應抗準備;二是赴上海視察張治中部作戰,並協助之;三是速擬定戰鬥序列。陳誠當時沒有擔任宜接抗戰之任何職務,不知以何種名義從事所賦任務,便向蔣中正說明此意。蔣問:「以何種名義為宜?」陳誠說:「如果領袖對-{余}-欲機動使用,可給一高參名義。」蔣則說以「行轅為佳」。}}</ref>{{rp|195}}當晚,陳誠與白崇禧副總長、[[黃紹竑]]、王達夫等會商戰鬥序列。<ref>{{cite book|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國高級將領列傳(3)》|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quote=第二天,(陳誠)與[[熊式輝]]赴滬視察,於20日返回南京。途中熊問陳:「返京後,對領袖報告是否彼此需要一致?」陳說:「以分報為宜,如此領袖可多得一份參考資料。」}}</ref>{{rp|195}}。 ;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增調部隊指揮[[淞滬戰役]]返回南京後,蔣中正詢問視察情形<ref>{{cite book|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國高級將領列傳(3)》|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quote=熊式輝說:「不能打。」陳誠說:「非能打不能打之問題,而是打不打的問題。」蔣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敵對[[南口]],在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敵如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路南下直赴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滬戰事以牽制之。」蔣表示「一定打」。陳又說:「若打,須向上海增兵。」}}</ref>{{rp|195}}。蔣當即發表陳誠為[[抗日戰爭第三戰區|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並增調部隊赴上海參戰<ref name=傳3 />{{rp|195}}。陳誠死守[[昆山]]一線,多次組織指揮大會戰<ref name=由上尉 />。國民政府派出最精銳部隊應戰,先後出動張治中、陳誠、顧祝同、[[朱紹良]]、羅卓英、薛岳、胡宗南等50餘萬人,日本亦先後出兵30餘萬人,由[[松井石根]]指揮<ref name=玉 />{{rp|600}}。 ;任武漢衛戍司令部總司令、兼任中央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1938年1月,南京政府遷至[[武漢]],湖北成為四川大後方門户<ref name=由上尉 />。1月1日,蔣命令組織武漢衛戍總司令部,任命陳誠為總司令,負保衛武漢之全責<ref name=民 />{{rp|5726}}。是年春,武漢衛戍司令部成立<ref name=傳3 />{{rp|197}},防守武漢及其周圍<ref name=玉 />{{rp|605}}。1月14日,陳誠電告蔣,晉中各軍「氣勢極壞,轉移一月有餘,多屬渙散頹唐,不能作戰。高級將領不振作,不負責件,是為主因」,要求派員視察整理<ref name=民 />{{rp|5737}}。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一直留守在武漢,想起早年在黃埔軍校時結識的周恩來,決定力邀周恩來參加政治部領導工作;經中共中央同意,周恩來獲准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ref name=情 />。2月4日,蔣電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規定武漢附近陣線工事應照新式野戰築城構築,限期完成<ref name=民 />{{rp|5753}}。當時政治部是國民政府中公開容納中國共產黨人和其他非中國國民黨人士參加之一個統戰機構,除部長由陳誠擔任外,副部長是周恩來和[[黃琪翔]]<ref>{{cite book |editor=張令澳 |title=《我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日子》 |location=香港 |publisher=明報出版社 |year=1995 }}</ref>{{rp|6-7}}。2月20日,陳誠頒布武漢附近防禦工事構築計劃,將國永久工事分為10個區,由各連隊分別負責興建,同時對整個陣地編成與兵力部署、大炮配置等,亦均有所決定<ref name=民 />{{rp|5765}}。2月4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因公離省,由省民政廳長[[嚴立三]]代行職務<ref name=民 />{{rp|5996}}。 6月,[[抗日戰爭第九戰區|第九戰區]]成立<ref name=傳3 />{{rp|198}},陳誠任司令長官(薛岳代),防守湖北南部、湖南、江西一部<ref name=玉 />{{rp|609}},參與[[武漢會戰]]<ref name=傳3 />{{rp|198}}。7月20日,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由南昌抵九江,嗣後由星子轉觀音橋赴蓮花洞,設行營蓮花洞<ref name=民 />{{rp|5876}}。 陳誠先後還兼珞珈山軍訓團教育長、航空委員會、中央訓練委員會主任委員、軍委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一團副團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和中央訓練團教育長<ref name=由上尉/>。1939年1月15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在重慶招待記者談第二期抗戰戰略,指出今後戰事用正規軍固守要點,鞏固國家政權根據地;在敵人後方以游擊戰為主<ref name=民 />{{rp|5985}}。2月2日,陳誠在重慶招待記者談擴大兵役動員稱:兵役動員重在宣傳,而宣傳重在下鄉<ref name=民 />{{rp|5995}}。 1940年7月,統帥部成立[[抗日戰爭第六戰區|第六戰區]],陳誠任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駐節[[恩施]],坐鎮[[陪都]]門戶<ref name=傳3/>{{rp|201}}。8月21日,陳誠對報界人士報告宜昌失守之經過,並稱已經蔣介石令准,將辭去政治部部長及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長等一切後方兼職,今後將專負戰區責任,從事拱衛行都工作<ref name=民 />{{rp|6354}}。陳誠所部於[[上高戰役]]、湖北戰役取得勝利<ref name=由上尉/>。 1943年,陳誠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ref>{{cite book |author=漆高儒 |title=《蔣經國的一生》 |date=1991-03-31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location=台北 |pages=120 |quote=(當時)即患[[胃炎|胃病]],[[美軍]]友人曾勸赴美治療,祗以責任重大無法遠離致未果,其後調任重慶,病況稍減。蒞瀋陽四個月,工作特繁,遂又轉劇,仍照常治事。}}</ref>。同年5月,離開雲南,返回湖北,指揮對日作戰,取得鄂西大捷<ref name=由上尉 />。1944年11月,任軍政部部長。 1945年1月,兼任後勤部總司令<ref name=由上尉 />。9月21日,軍政部長陳誠由重慶到成都,商討川、康整軍問,決定川、康部隊今後保留3個軍、6個師、2個獨立師,9月24日陳誠由成都返回重慶<ref name=民 />{{rp|7836}}。 ===撤離中國大陸==={{main|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行政院長|蔣經國}}{{seealso|金門戰役}}1949年1月1日,蔣中正以《總統令》明令發表陳誠任[[台灣省政府]]主席<ref name=民 />{{rp|8766}}。1月5日,陳誠正式就任[[台灣省]]政府主席<ref>{{cite book |author=漆高儒 |title=《蔣經國的一生》 |date=1991-03-31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location=台北 |pages=120 |quote=陳誠宣稱:「台灣不是日本人遺留給我們的,更不是戰利品,是台灣同胞五十餘年血汗所累積,是全國千百萬軍民先烈血肉的犧牲從日本人手中爭取回的,我們若不把台灣弄好,非但給日本人譏笑,更何以對先烈?對後代子孫!」}}</ref>,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ref name=年表 >{{cite book|author=[[陳布雷|陳-{布}-雷]]等編著|title=《蔣介石先生年表》|location=台北|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date=1978-06-01}}</ref>{{rp|55}}。蔣催促陳就任,足見蔣對於安排陳主政台灣之急切與重視<ref name=內戰 >{{cite web|url=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220|title=內戰|location=台北|publisher=[[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ref>。1月11日,蔣中正致電陳誠,指示治台方針六點。1月12日,蔣中正告誡陳誠,「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託管地之性質,何能明言作剿共最後之堡壘與民族復興之根據地,豈不令中外稍有常識者之輕笑其太狂囈乎。」<ref>{{cite book|chapter=〈蔣中正致陳誠電〉|date=1949-01-12|title=《總統手令錄底》一(1949年1月1日至8月16日)|location=台北|publisher=國史館藏}}</ref>1月18日,國防部遵蔣令,作以下人事任命:一、湯恩伯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二、[[衢州]]綏靖公署撤銷,改設[[福州]]綏靖公署,派[[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三、派[[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四、廣州綏靖公署主任[[宋子文]]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派[[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五、台灣警備司令部擴大為[[警備總司令部]],陳誠兼任總司令,派[[彭孟緝]]為副總司令<ref name=民 />{{rp|8781}}。1月21日,陳誠自台北飛杭州迎候蔣中正<ref>{{cite book |author=李守孔 |title=《中國現代史》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三民書局]] |isbn=9571406635 |year=1973 }}</ref>{{rp|167}}。陳在[[奉化]][[溪口鎮 (宁波市)|溪口]]接受蔣指示<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0|quote=(蔣介石)指示:「在台灣要做最壞的打算與萬一的準備,使台灣成為復興民族基地。」其時,政府在台灣信用尚未建立,少數野心分子正從事「獨立」、「託管」活動}}</ref>。陳嚴格規定由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之部隊,第一步必須放下武器,重新整編<ref>{{cite book |author=漆高儒 |title=《蔣經國的一生》 |date=1991-03-31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location=台北 |pages=121 |quote=使軍隊聽命於一個政府,一個軍令之下,核實發薪,軍中吃缺自肥情況完全改變,士氣大振。 }}</ref>。 2月,為配合軍事戒嚴,頒布「入境限制辦法」,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國共產黨「滲透」活動<ref name=傳3 />{{rp|209}}。2月5日,程思遠應邀於台北會晤陳誠;陳誠就李宗仁飭釋張學良問題對程表示,張非受台省管束,台省無權決定,予以推諉<ref name=民 />{{rp|8805}}。2月1日,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將成立台省自治研究會和經濟建設研究會,為積極推行地方自治作準備工作<ref name=民 />{{rp|8812}}。2月4日,陳誠宣佈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ref name=記 >{{cite book |authors=[[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title=《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記》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國史館 |year=2012 |isbn=978-986-03-3586-6 }}</ref>{{rp|514}}。2月18日,海南特區行政長官李漢魂至台訪陳誠,商談時局及釋放張學良問題<ref name=記 />{{rp|515}}。 3月1日,台灣省政府規定入境補充辦法,對軍公人員和旅客入境者,有所限制;如軍公人員入口證明書、旅客入境許可證有效期三個月,僅能使用一次,入境時由檢查人員收繳;中央各機關派到台灣之工作人員及台省軍公人員眷屬,以隨行直系為限;由香港到台灣客應向外交部兩廣特派員公署申請等等<ref name=民 />{{rp|8832}}。3月13日,[[蔣經國]]在溪口隨侍蔣中正時,函電宋美齡:「……陳(陳誠)在台灣恐亦不能持久……家中目前尚平安請勿念兒」<ref>{{cite book|chapter=〈電宋美齡李已正式提何為行政院長〉|date=1949-03-13|editor=周美華、蕭李居|title=《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location=台北|publisher=國史館|year=2009}}</ref>{{rp|95}}3月24日,陳誠自台灣赴[[溪口鎮 (宁波市)|溪口]]<ref>{{cite book|author=蔣經國|chapter=〈危急存亡之秋〉|title=《風雨中的寧靜》|location=台北|publisher=正中書局|year=1988}}</ref>{{rp|172}}。3月29日,陳誠出席台北青年節大會,致詞稱:青年學生之使命為幫助政府完成後期革命;「如有人對現狀不滿,覺得共黨區域較此間安定,-{余}-極願意撥付旅費,送其前往共區,且更歡迎前往者再度回來,俾為吾人證實台省與共黨之間到底何方為佳」<ref name=民 />{{rp|8855}}。 4月9日,陳誠取代蔣經國擔任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ref name=精英 />{{rp|187}}。台灣省實行[[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ref name=年表 />{{rp|59}}。4月30日,陳誠談話,以台灣為基地,徐圖復興大業<ref name=記 />{{rp|518}}。 5月1日,美國駐廣州公使克拉克報告[[美國國務院]]他4月30日在桂林與李宗仁長談4個小時,相信李是真正決心與蔣攤牌,並自認有希望成功;李說蔣想復出掌權,但蔣覺得除非蔣到政府所在地廣州,否則蔣不能復職,而蔣不能到廣州,除非李也在廣州;李提到蔣在考慮退休時,曾想住在台灣,當時省主席陳誠曾把此項可能性向美國總領事提起,美國總領事非正式提到台灣的法律地位要等到對日和約簽字才決定;據李說,美國總領事之評論轉報給蔣,蔣才認定不能退休到一個中國主權可能被質疑之地方,因此才決定去奉化<ref name=錄 >{{cite book |year=2011 |title=《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editor=王景弘編譯 |location=台北市 |publisher=玉山社出版 |isbn=978-986-294-000-6 }}</ref>{{rp|135-137}}。5月1日,陳誠兼任台灣黨部主任委員<ref name=記 />{{rp|518}}。5月13日,海南島行政長官[[陳濟棠]]應陳誠之邀請,偕顧問[[孫家哲]]乘機飛台,商討台灣及海南島聯防計劃;陳濟棠攜帶李宗仁親書長函一封轉交陳誠、[[居正]],請二人速赴廣州一行,集商要事<ref name=民 />{{rp|8911}}。 5月20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宣布全省戒嚴(陳誠頒佈《[[台灣省戒嚴令|戒嚴令]]》),戒嚴區域劃為台北市、北部(包括台北、新竹兩縣及基隆、新竹兩市)、南部(台南、高雄兩縣及台南、高雄、彰化、嘉義、屏東五市)、東部(台東、花蓮兩縣)、澎湖五戒嚴區;規定基隆、高雄兩市實行宵禁;並頒布「罷市擾亂秩序者殺」等十條禁令<ref name=民 />{{rp|8922}}。6月1日,台灣省政府宣布經濟獨立,設立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全省生產,由陳誠兼任主任委員;省府同日又宣布設立中央在台物資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亦由陳誠兼任<ref name=民 />{{rp|8932}}。6月15日,為解決財政經濟危機,陳誠頒佈《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台幣發行辦法》、《新台幣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ref name=傳3 />{{rp|212}}。 6月8日,蔣經國隨蔣中正抵台灣高雄剛逾兩週,致函蔣中正:「辭修(陳誠)先生恐難負治理台省之重任,[[俞大維]]先生實為主持台省行政之適當人選。」<ref>{{cite book|author=蔣經國|chapter=〈函蔣中正陳述組訓幹部工作意見〉(1949年6月8日)|title=《蔣經國書信集——與蔣中正往來函電》|location=台北|publisher=國史館藏}}</ref>7月19日,行政院院會決議設置[[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以陳誠為東南軍政長官<ref name=年表 />{{rp|60}}。8月15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成立,陳誠正式就任<ref name=年表 />{{rp|61}}。是年秋,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奉命裁撤,分別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及台灣省保安司令部<ref>[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5a/2a/31.jpg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致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公文]</ref><ref>[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49/96/c4.jpg 臺灣省議會公報]</ref> 9月12日,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巡視廈門、金門防務並召開軍事會議<ref name=民 />{{rp|9008}}。9月13日,湯恩伯由廈門飛抵台北;陳誠離開廈門回台北<ref name=民 />{{rp|9008}}。9月,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軍政長官陳誠秉承蔣中正之意志,在金門、廈門危急時,使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冒越權之名,向第十二兵團調用第十八軍,不以之運台澎,以履行保衛台灣之使命,而使之赴金門,以增援當地守軍,此乃[[大將]]「顧大局,救他人」之風範<ref name=評傳 />{{rp|278}}。 9月28日,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在招待[[立法委員]]席上,駁斥台灣交[[聯合國]]托管說,指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我們自己有防衛領土的責任。」;並謂:台灣防務已部署完成,安全定可無虞;呼籲各方「精誠團結,共渡難關」<ref name=民 />{{rp|9019}}。10月8日,[[高魁元]]乃率所部由汕頭登船出動<ref name=評傳 >{{cite book |author=王禹廷 |title=《胡璉評傳》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date=1987-06-15 }}</ref>{{rp|155}}。當廈門失守後,陳誠迅以第十二兵團急援金門<ref name=評傳 />{{rp|278}}。陳誠認為,金門地區防守力量空虛,一旦失守,不僅沿海各地難以確保,而且台灣本島亦受威脅<ref name=傳3 />{{rp|210}}。他即派人攜函赴[[廣州]]晉謁蔣中正,並請[[王世杰|王世-{杰}-]]將此情況代陳蔣中正<ref name=傳3 />{{rp|210}}。時蔣擬飛重慶部署西南軍事,接到陳誠函件後,即改飛台北<ref name=傳3 />{{rp|210}}。陳誠臨時改變部署,立即命令[[胡璉]]率領正在航行途中之第二船團,改航金門,接替防務<ref name=評傳 />{{rp|155}}。經蔣中正批准,陳誠即抽調胡璉兵團[[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第十九軍]](軍長[[劉雲瀚]][[少將]],下轄第十三師、第十四師、第十八師)增援金門<ref name=傳3 />{{rp|210}}。10月27日,東南軍政長官陳誠飛臨金門,曾親至戰地視察,歸時途次一三二高地,100餘名人槍整齊之解放軍突由深壕密草中,旋即出降<ref name=評傳 />{{rp|270}}。此時乃下午4時餘,應為真正之戰事結束<ref name=評傳 />{{rp|270}}。在10月27日「金門戰役檢討會」,陳誠訓詞:{{quote|「此次金門大捷……造成東南軍事勝利的開端,給國人一個失敗心理的改變,總裁聞悉,異常高興,特派我前來本島,慰問全體將士,當勝利消息傳到台灣時,正是台灣光復四週年的紀念日,本人正在參加開會,台南的火炬正要到達的時候,就接到湯總司令報捷電話,這個巧合,使台灣民眾聞訊之後,無不歡欣鼓舞,預兆著今後國家前途的光明。 ……」}} 陳誠主政台灣一年間,兩次召集全省行政會議、實施入境管制、糧食增產與整頓公營事業、改革幣制、推行計劃教育,並準備實施台灣地方自治<ref name=內戰 />。陳誠採取各種措,整頓軍事、政治、經濟,為蔣中正去台灣作準備<ref name=傳3 />{{rp|212}}。12月10日,蔣從[[成都]]直飛[[台北]],陳誠親往台北[[松山機場]]迎接<ref name=傳3 />{{rp|212}}。12月16日,東南軍政長官兼台灣省政府委員兼主席陳誠以軍事繁重,勢難兼顧,呈請辭去台灣省政府委員兼主席職務,情詞懇切,陳誠准免兼職;兼台灣省保安司令陳誠呈請辭職,陳誠准免兼職<ref>{{cite news |title=《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editors=總統府第五局 |date=1949-12-31 }}</ref>。 ===接任行政院長==={{main|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1950年3月7日,總統提名陳誠為行政院長,咨請立法院同意;3月8日,立法院同意<ref name=記 />{{rp|529}}。3月15日,蔣中正提名陳誠繼[[閻錫山]]任[[行政院長]],經[[立法院]]投票同意<ref name=年表 />{{rp|64}}。蔣中正咨請立法院同意,咨文說:「陳君敭……去歲受任東南軍政長官兼台灣省政府主府,對於整軍禦敵、政治經濟諸項措施,尤多建樹,……現值鞏固台灣,籌劃反攻大陸之際,陳君敭歷中外,文武兼資,……出任行政院長,必能勝任愉快。……」<ref name=傳3 />{{rp|212}}陳誠上任後,以「確保台灣,準備反攻」為施政總目標,開發經濟,控制財政<ref name=傳3 />{{rp|212}}。提出「以農業培植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之經濟思想與經濟政策方針;主張財政以「開源」與「節流」為根本,整頓稅收,管制外滙,確立預決算制度<ref name=傳3 />{{rp|212}}。6月,蔣中正宣布解散派系林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重新建立一個「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由16人組成<ref name=傳3 />{{rp|212}}。7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蔣中正交議之「中國國民黨改造案」,蔣中正以陳誠等為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ref name=年表 />{{rp|65}},負責改組中國國民黨<ref name=傳3 />{{rp|212}}。 1952年10月,中國國民黨召開七全大會<ref name=年表 />{{rp|71}},票選中央委員,蔣經國得票第一,陳誠第二,後來公開發表時,是陳誠、蔣經國依序排列<ref name=一生 />{{rp|123}}。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通過「中央委員會組織大綱」,選舉陳誠等十人為中央常務委員<ref name=年表 />{{rp|71}}。 ===當選副總統==={{main|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1954年2月,蔣中正提名陳誠為第二任副總統候選人<ref name=年表 />{{rp|76}}。3月22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舉行選舉大會,蔣中正當選為第二任總統;3月24日,陳誠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副總統]]<ref name=年表 />{{rp|77}}。5月,蔣中正提名[[俞鴻鈞]]繼任行政院長,經立法院投票同意<ref name=年表 />{{rp|77}}。7月,總統府設置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以副總統陳誠兼主任委員<ref name=年表 />{{rp|78}}。11月,陳誠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ref name=傳3 />{{rp|212}}。 1955年7月,[[石門水庫 (台灣)|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成立,以陳誠為主任委員。<ref name="年表"/>{{rp|81}}8月,[[總統府侍衛長|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因遭受寃屈,被誣指涉匪諜[[郭廷亮]]寃案引咎辭職,蔣中正指定陳誠等九人組織調查委員會澈查 目的」 <ref name="年表"/>{{rp|82}}1958年7月15日,俞因受到[[監察院]]彈劾請辭,又由陳繼任行政院長。<ref name="一生"/>{{rp|121}}1957年10月,經中國國民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由蔣中正建議恢復[[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副總裁]]職位,並由陳誠擔任,直至逝世。<ref name="一生"/>{{rp|121}}
=== 晚年 ===
{{main|196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gallery widths="160px" heights="160px">File:ST-M1-1-61. Meeting with Chen Cheng,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jpg|1961年7月31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右)與副總統[[林登·詹森]](左)在[[白宮]]會見陳誠(中)File:1961年旅美臺灣人在紐約聯合國外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 Taiwanese Americans Demand Freedom, Self-Determination, and Formosans' Formosa.jpg|1961年8月4日, 陳誠 至[[紐約]][[聯合國]]發表演說,臺灣學人團體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發動示威抗議,要求[[自由]]、[[自決]]、與[[福爾摩沙人]]的[[福爾摩沙]]</gallery>1959年5月20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遺囑為 {{quote| 二中全會已完滿閉幕,全會 希望同志們一心 致主張父親於明年連任總統。後因父親指示 對此事不宜 此時作決定,故未作決議。惟在陳副總裁政治報告決議 指出:總裁之 領導 將決定 之下,完成 族之前途 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 只要我海內外同胞有 全國軍民共 患難;黨存俱存,務 內部團結 總裁對於復國建國之艱鉅責任自不容諉卸。餘情函稟。敬請福安 前途大有可為 」<ref> 周美華、蕭李居編: {{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 《蔣經國 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 的一生 (上), |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 台北 |pages=134|quote=經國先生發表一簡短的談話,他說 :「 陳副總統逝世,在 史館 家和黨來說,是無可補償的重大損失。在我個人來說,尤其是失去了追隨了近三十年的導師。 出版,2009年}}</ref>{{rp|238}}}}儘管蒋中正对此遺囑有所保留,但最後还是批准照原件發表公布。
1960年3月,陳誠連任副總統<ref name=傳3 />{{rp|212-213}}。陳誠任副總統直至1965年3月逝世為止,做行政院長直至1963年為止<ref name=一生 />{{rp|121}}。1961年7月至8月訪問美國,與甘迺迪總統及詹森副總統會晤。大約1962年至1963年間,陳誠與蔣經國有誤會<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3|quote=那時的經國先生是行政院的政務委員,開院會的時候,陳誠以父執輩,對經國先生所管輔導會的工作有所批評……經國先生認為受不了……為了自尊心,怕陳院長又開口駡人,索性多次請假,他越請假,陳誠就會藉故責駡}}</ref>。蔣經國常常獨坐深思,有時蔣中正找不著他,官邸叫[[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局]]去找人,原來蔣經國獨坐在[[北投]][[台2線#乙線|淡水線公路]]旁,或是淡水海邊岩石上<ref>{{cite book |author=漆高儒 |title=《蔣經國的一生》 |date=1991-03-31 |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 |location=台北 |pages=127 |quote=(蔣經國)在深思,在反省,覺得權力在握的陳誠,對他是責備多於照顧。}}</ref>。 1963年,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陳誠主張在推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總裁]]後,次日即選[[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副總裁]],而蔣中正則主張在選出中央委員後,再選副總裁,陳誠認為這樣產生副總裁,是在中央委員中產生,沒有黨副領袖高於一等之尊敬<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2|quote=又如中央委員的提名,由秘書長[[唐縱]]送總裁審閱,總裁核可後,囑送副總裁一閱,陳誠看到名單,便臉色一沉不悅的說:「總裁已經核定了的事,還要送我看,多此一舉,我還能有意見嗎?」秘書長說:「還是請副總裁看一下。」}}</ref>。1963年3月4日至3月9日,訪問[[越南共和國|越南]],與總統[[吳廷琰]]及副總統阮玉書會晤<ref>[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9d/84.html 陳誠訪問越南],典藏台灣</ref>。11月21日,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一致推舉陳誠連任副總裁<ref name=年表 />{{rp|105}}。12月15日<ref name=傳3 />{{rp|213}},行政院改組,副總統陳誠因肝病惡化<ref name=傳3 />{{rp|213}},請辭兼行政院長職務<ref>{{cite journal|author=[[卜少夫]]|date=1964-03-27|page=8|title=〈敬悼一位誠實的政治家〉|journal=《新聞天地》|issue=第八九三期|quote=(陳誠):「你(卜少夫)大概也聽到外面說我和經國衝突的讕言……稍有常識的人都能分辨絕無可能,從當前處境及奮鬥目標來說,團結就是力量,靜則安定台灣,動則反攻大陸,都需要集中舉國意志,團結一切力量。從總統愛護提攜培植我來說,我一定要做一個最忠實的幹部,感恩圖報,鞠躬盡瘁……從經國個人的才具與努力來說,這十幾年,他的辛勤建樹,值得誇耀,無論軍中政治工作,無論退役官兵輔導工作,無論青年運動,他都做得有聲有色,清清楚楚擺在大家眼前,我只有儘量幫助他,使他有更多的機會,也是使他負更大的才能,讓他發揮更大的才能,俾國家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和他還有什麼可爭可奪的。敵人最怕我們團結,一定要千方百計來製造我們內部糾紛,希望我們內部衝突、摩擦、矛盾、鬥爭,我和經國都負著相當責任,故……我們二人間不協調的謠言,你回到香港去,如遇到此種談論,可以說明此乃子虛烏有。」}}</ref>,[[嚴家淦]]繼任院長。<ref name=年表 />{{rp|106}}1964年3月,陳誠再度當選副總統<ref name="由上尉"/>。是年陳誠最後一次出席軍事會議,他不出席訓話,在閉幕晚宴中才出席<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6|quote=這時陳副總統(陳誠)講了一段話(沒有病容,不是因病不能出席):「總統,各位軍中將校袍澤們,我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們革命軍幾十年的革命,我體念出來的經驗,就是要服從總統,聽總統的話,唯有跟隨總統,才能使中華民國長治久安,雖然前途還有艱難險阻,但總統能領導我們履險如夷,不過我們要精誠團結,也就是親愛精誠的校訓,大家有信心,一定會走上勝利成功之路。」}}</ref>。6月14日,陳誠出席[[石門水庫 (臺灣)|石門水庫]]完工啟用典禮,是他生前最後一次參加的公開活動。 == 逝世 ==1964年11月,經醫生診斷確定為[[肝癌]]。<ref name=傳3 />{{rp|213}}1965年3月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會,推派代表慰問陳誠病況;3月4日,蔣中正伉儷探視陳誠病況。<ref name="一生"/>{{rp|133}}3月5日下午1時05分<ref name=傳3 />{{rp|213}},陳誠副總統在台北因肝癌逝世<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21|quote=外間即有種種傳言,陳誠和蔣氏父子相鬥,陳誠只活到六十八歲便氣死了。……其實,陳誠確實是死於肝癌,癌症中以肝癌最難挽救}}</ref>,終年68歲<ref name=傳3 />{{rp|213}},蔣中正特派[[張群]]等治喪<ref name="一生"/>{{rp|133}}。蔣中正為陳誠舉行隆重葬禮,並親自到靈前獻花圈,並指令張群、何應欽等元老和五大院院長諸位大員組成治喪委員會,按黨最高級別發喪。<ref name="由上尉"/>蔣極感悲慟<ref name="年表"/>{{rp|109}}。3月6日,蔣中正親蒞陳誠靈前祭弔;3月10日,陳誠大殮(於[[臺北市第一殯儀館]]舉殯),蔣中正伉儷親臨致祭。<ref name="一生"/>{{rp|133}}蔣輓聯陳誠,痛失肱股,聯-{云}-:{{quote|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弔此國殤,果有數耶?<br />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ref name="一生"/>{{rp|133}}}} 陳誠遺囑為:「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蔣中正|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34|quote=經國先生發表一簡短的談話,他說:「陳副總統逝世,在國家和黨來說,是無可補償的重大損失。在我個人來說,尤其是失去了追隨了近三十年的導師。」}}</ref>遗嘱隻字未提“反攻大陆”或“光復大陸”字樣,儘管蒋对此遺囑有所保留,但最後还是批准照原件發表公布。<ref name="情">{{cite web|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85038/8850880.html|title=周恩来和陈诚的黄埔情|publisher=人民網|date=2009-02-23|work=《黨史博覽》2008年10月}}</ref> 1965年8月30日,陳誠葬於[[臺北縣]][[泰山鄉]]同榮村(今[[新北市]][[泰山區]]同榮里),蔣中正兩度親往致祭<ref name="一生"/>{{rp|133}}。按照陳誠生前意願,以家鄉傳統方式安葬<ref name="由上尉"/>。1995 1995 年8月,陳誠與夫人[[譚祥]]的骨灰遷移到[[高雄縣]][[大樹鄉]](今高雄市大樹區)[[佛光山]]萬壽園納骨塔三樓,原本的墓園交由泰山鄉公所管理,改建為陳誠紀念公園,後更名為[[辭修公園]]。
== 評價 ==
{{seealso|對蔣介石的評價}}
陳誠在[[中國大陸]]情勢逆轉之關鍵時刻,整編來臺部隊、改革幣制、穩定金融、推行土地改革、規畫地方自治,對臺灣社會與經濟有深遠影響。中國國民黨內部稱他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ref name=傳3 />{{rp|197}}。
蔣數次致函陳誠,「戒其驕矜」<ref>《[[蔣介石日記]]》,1932年12月3日</ref>。
陳誠舊 陈诚在黄埔时期起就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 楊伯濤曾說:陳誠素性 主任[[周恩来]]私交甚 除勤勞治軍之外 后来因[[意识形态]]分道扬镳。1965年夏 稍有暇時,即延攬名流 陈诚逝世幾個月后 敬禮賢達<ref>{{cite web|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44956/8851104.html|author=竇應泰|title= 周恩 來和陳誠的黃埔情 (4)|publisher=人民網|date=2009-02-23}}</ref>。1940年1月 来前往上海迎接李宗仁時 張發奎回[[ 始興虹橋機場]] 不幾天 候機廳休息室裡,高度评价:“陈辞修是爱国的人 陳誠、白崇禧和蔣待從室主任張治 他堅決反對美國制造‘兩個 等,相繼以電話或電報規勸<ref name=傳5 >{{cite book|editor=王成斌等|title=《民 高級將領列傳(5)》|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98年|isbn=750651494X}}</ref>{{rp|361}}。1月26日 可惜他身體不好……他臨終時留有遺囑。台灣當局要修改 奎隨同陳誠、李濟深等 表,他夫人反對 路經[[柳州]] 說要動就不發表 到達[[遷江]][[桂林]]行營指揮所<ref name=傳5 />{{rp|361}} 要發表必須原文
陈诚在黄埔时期起就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私交甚好,后来因[[意识形态]]分道扬镳<ref name="情"/>。1965年夏,陈诚逝世幾個月后,周恩来前往上海迎接李宗仁時,在[[虹橋機場]]候機廳休息室裡,高度评价:“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堅決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可惜他身體不好……他臨終時留有遺囑。台灣當局要修改發表,他夫人反對,說要動就不發表,要發表必須原文。”<ref name="情"/>
 
== 著作 ==
陳誠著有《台灣土地改革紀要》一書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成為一些國家實行土地改革參考資料<ref name=傳3 />{{rp|212}}。在台灣期間,他著有《八年抗戰經過概要》、《如何走向安全和平之路》、《革命的道德》、《從政回憶》等<ref name=傳3 />{{rp|213}}。
 
== 家庭 ==
{{seealso|譚祥|陳履安|陳宇慧}}
<gallery widths="160px" heights="160px">
File:KN-C18440. Meeting with and Luncheon in Honor of Chen Cheng,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jpg|陳誠伉儷訪問美國時,與[[美國國務卿]][[迪安·魯斯克]]於[[美國白宮]]共進午餐之合影,1961年7月
File:辭修高中陳誠銅像.jpg|辭修高中陳誠銅像
</gallery>
陈诚祖父陳錦雲、曾祖父陳貴芬、高曾祖父陳生善,均務農為業。<ref name=傳3 />{{rp|176}}父親陳希文為晚清秀才,家有薄田,不甚富有。<ref name=傳3 />{{rp|176}}[[戊戌變法|戊戍維新]]後,改習新學,杭州初級師範學校畢業<ref name=傳3 />{{rp|176}},曾任青田縣教育科長和縣敬業初級小學校長<ref name="由上尉"/>。叔父陳一鵬為晚清[[貢生]]。<ref name=傳3 />{{rp|176}}母親洪氏性格儉樸,勤於家務,育三男一女<ref name="由上尉"/>,陳誠居長,次子陳源(字正修),幼子陳敏(字勉修);女兒陳金花<ref name="由上尉"/>,八十五歲於台北逝世<ref name=傳3/>{{rp|176}}。
 
陳誠原配妻子吴舜莲<ref name="由上尉">{{cite web|url=http://xzbm.zgqt.zj.cn/text.asp?id=12777|title=由上尉副官直升到副总统及国民党副总裁的——陈诚|publisher=中國青田網}}</ref>。1917年,陳誠經同鄉同學吳子奇介紹,便和吳之妹妹吳舜蓮結婚。<ref name=傳3 />{{rp|177}}1925年5月底,陳誠請假回鄉,料理父親喪事後,因傷未癒,沒有和妻子同房,引起妻子猜疑,認為他做官有外遇,看不起她,便自殺送院救治未死。<ref name=傳3 />{{rp|179}}
 
1932年元旦,陳誠與[[譚延闓]]女兒[[譚祥]]結婚。<ref>{{cite book|author=漆高儒|title=《蔣經國的一生》|date=1991-03-31|publisher=傳記文學出版社|location=台北|pages=119-120|quote=一切由國民政府蔣主席(蔣介石)主持的,譚院長(譚延闓)生前曾托蔣主席擇婿……譚祥女士,秀外慧中,相夫教子,是一位很標準的女性,陳誠夫婦一直是伉儷情深,他對有恩有德的蔣媒人是一生銘感五中的,他決不會「新人上了牀,媒人拋一旁」。}}</ref>共誕下四子二女:長子陈履安([[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部長]]、[[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監察院院長]]、[[無黨籍]][[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總統候選人]])、次子陈履庆、三子陈履碚、四子陈履潔,長女陈幸、次女[[陈平]]。<ref name=傳3 />{{rp|213}}陳誠家教極嚴,副總統座駕決不送兒子上學,其公私分明,有如此者。<ref name="一生"/>{{rp|127}}
 
2015年3月5日,為紀念陳誠逝世五十周年,[[國立政治大學]]舉辦其相關文物特展。<ref>{{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48051|title=三七五減租誰辦的?到政大走一趟就知道|publisher=《[[自由時報]]》|language=zh-tw|date=2015-03-05}}</ref>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及長子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四子陳履潔與長女陳幸,以及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夫婦等人均出席開幕儀式。<ref>{{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60415|title=陳履潔憶父陳誠 聯想柯P:政客有像柯51%的堅持 才稱政治人物|publisher=《自由時報》|language=zh-tw |date=2015-03-06}}</ref>
 
==關心教育==
1931年,陳誠資助家鄉高市小學新建校舍;1932年,資助高市小學一萬銀元,建成一座三層八問的教學大樓,和一座教師辦公大樓。<ref name="由上尉"/>1946年,陳誠發起創辦石門中學。<ref name="由上尉"/>
 
陳誠長子[[陳履安]]於1971年在[[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創辦一私立高中,取其父表字辭修,名曰[[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辭修高中]]。<ref>{{cite web|url=http://www.tsshs.ntpc.edu.tw/|title=新北市私立辭修高級中學暨附設國中部|publisher=辭修學校財團法人|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22143150/http://www.tsshs.ntpc.edu.tw/|archivedate=2011-10-22}}</ref>
 
後來蔣介石和陳誠反目成仇,1963年陳誠交出了一切職務,在家休養。兩人為何又反目成仇呢?其實,就是因為一個字------權。
 
按照蔣介石的想法,要讓兒子蔣經國接班。為了這個目標,他一直在培植小蔣的勢力,從黨,到軍,到政,一步步,按部就班。小蔣也很能幹,在各處要職都布滿了自己的人。
 
但是,陳誠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自己才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蔣經國即使接班,也得在自己之後,接自己的班。但老蔣和小蔣顯然不想讓陳誠在中間插一腳,於是爺倆開始打擊陳誠。最後,陳誠也看明白了,不得不交出所有職務。
 
陳誠的兒子陳履安曾說,第一次在台灣「總統」大選,沒有問題,因為照「憲法」,老「總統」可以連任,但是第二次(連任)就有點問題了。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0年。在1959年,就要提名了,依照「憲法」不能連任,怎麼辦?老蔣「總統」不說,不談這個事情,你們看著辦。時間越來越迫切了,我父親就找了些大佬來研商,因為他是「副總統」。想出個辦法,修改《臨時條款》。
 
 
陳履安回憶說,1959年《臨時條款》經過修改之後,賦予「戡亂時期」「總統」無限期連任的機會。1960年,蔣介石再度當選「總統」,依舊任命陳誠為「行政院長」,但是陳誠卻已經心灰意冷。大喊:天下不是父子二人的。
<ref> http://funstory.co/-chinanewsdaily/n/36103</ref>
==參考資料==
{{reflist|2}}
 [[Category:中華民國副總統]][[Category:行政院院長]][[Category:台灣 省主席]][[Category:中國國民黨黨員]][[Category:中國國民黨副主席]][[Category:中華民國湖北省主席]][[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Category:中華民國參謀總長]][[Category:中華民國海 總司令]][[Category:國共戰爭人物]][[Category: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人物]][[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治人物]][[Category:軍人出身的政府首腦]][[Category:北伐人物]][[Category:冷戰時期領袖|C]][[Category:中華民國反共主義者]][[Category:丽水人]][[Category:罹患肝癌逝世者]][[Category:陳姓|C誠]][[Category:台灣戰後浙江移民]][[Category: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軍]][[Category: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分類:安葬於新北市者]][[分類:安葬於高雄市者]][[Category:四六事件相關 人物]]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