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增加 25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发展历史==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前身为恩施地区[[文物]]工作队,1976年9月改名成立恩施地区博物馆 <ref>[https://www.sohu.com/a/348367240_426335 关强:博物馆是传承发展古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搜狐,2019-10-21</ref> ,1983年12月改称鄂西自治州博物馆。1993年4月,随着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并沿用至今。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位于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襟荆楚,西通黔渝,南极潇湘,北达中原”,这里的人民——巴人(土家先民)世代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用智慧、勤劳和质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土[[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传统计量)7万件,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等,以巴文化的实物最为珍贵,土司文化和崖葬文化又独具特色。 博物馆设有《巴风土韵》、《红色土地》等专题陈列。《巴风土韵》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建馆30年来第一次将巴文化及土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展示的基本陈列,共展出文物精品678件,包括巴人使用的“虎钮錞于”、“巴式编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本地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该陈列由两个部分组成:“历史文物篇”重点从“建始直立人”、清江流域的巴文化到元、明、清时期的土司文化及奇特的崖葬文化中,展示恩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民族民俗篇”则从土家族、苗族的吃、穿、用、行等方面,重点反映恩施州各民族创造的丰富而又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红色土地》[[革命]]文物展则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恩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前辈们的战斗经历,以及生活、文化方面的情况,并突出介绍了忠堡、板栗园大捷的战斗过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现已[[出版]]《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等专着,发表学术论 文200 文<ref>[https://www.sohu.com/a/425453917_629818 学术论文有什么基本要求?] ,搜狐,2020-10-18 </ref>200 余篇,并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恩施州进行的“中国早期人类及其环境背景综合研究”项目(简称“攀登计划”)。
==基本陈列==
725,1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