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恩斯特·托赫

增加 2,3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39877-004-4AE5EBEA.jpg|有框|右|恩斯特·托赫[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rnst-Toch 照片來自britannica.com]]]  '''恩斯特·托赫'''(德語 :Ernst :'''Ernst Toch ''' ,1887年12月7日 出生,[[奧地利]][[維也納]] -1964年10月1日 去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猶太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早年在 [[ 法蘭克福 ]] 學習,後移居 [[ 曼海姆 ]] 。納粹上台後遭到迫害,流亡到 [[ 美國 ]] ,居住在 [[ 加利福尼亞 ]] 。他的作品數量很多,風格各異,有一部分呈 [[ 新古典主義 ]] 風格,也有的具有 [[ 浪漫主義 ]] 氣息。他發明了所謂 [[ 「語音音樂」 ]] 的技術。 [[恩斯特·托赫]]作品以其完美的形式而著稱,融合了古典傳統與現代的元素。音樂創意。雖然他很少進行創新,但他被認為是前納粹[[德國]]前衛作曲家的領袖,並且像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時許多人一樣流亡。作為音樂會的鋼琴演奏家,Toch為該樂器奏鳴曲,études和協奏曲(1926年)寫作- 這是他創作作品的重要部分。 1909年,[[托赫]]獲得了[[莫扎特]]獎,這使他能夠在[[法蘭克福]]學習鋼琴。作為一名作曲家,他是自學成才的。從1929年到1933年,他在[[柏林]]教授鋼琴和作曲。他於1932年參加了[[美國]]巡迴演唱會,並於1934年至1936年在[[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和1937年至1948年在[[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教授作曲。之後他私下教授做了幾場[[歐洲]]巡迴演唱會。他從1950年到1958年在[[瑞士]]生活,然後在[[洛杉磯]]度過餘生。[[托赫]]是一位影響力很大的老師; 他的一些學生,包括[[安德烈·普列文]],成為傑出的作曲家。 [[托赫]]的管弦樂作品往往具有幽默風格,特別是Bunte Suite(1929)。儘管他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傳統的,但他有時會用新設備進行實驗,就像他的Gesprochene Musik(口語音樂)中的口頭聲音一樣(1930年)。他寫了室內樂,幾部室內歌劇和電影音樂。在他的五部交響曲中,第三部(1956年)獲得了普利策獎。他出版了兩部理論著作[[“ Melodielehre”(1923年;“旋律理論”)]]和[[“音樂塑造力量”(1948年)]]。  ==作品影視==Ernst Toch, Toch Symphony No 1{{#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xQryuNAxw}} Ernst Toch, Sonate für Cello und Klavier{{#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0WgOScu5k}} ==參考資料==* britannica.com<ref>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rnst-Toch</ref>* 影片來源1<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xQryuNAxw</ref>* 影片來源2<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0WgOScu5k</ref>==注釋==<references/>
5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