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斗子

移除 1,66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0 10px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八斗子 公園'''<br/p>|-|<center><img src="https://encrypted-tbn0imageproxy.gstaticpimg.comtw/imageszoomcrop?qurl=tbnhttps%3AANd9GcTsdvP0oUlDYPQ9Krx3Hacf40W25jmtgact1AOPl0ymWqHyD3A%2F%2Fpic.pimg.tw%2Ftzongyu1002%2F1471331014-OS1857692112_n.jpg&width=380&height=228" width="250280"></center><small>[https://wwwtzongyu1002.nmmstpixnet.gov.twnet/chhtmlblog/contentpost/474 207007105 圖片來 自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自pixnet]</small>
|}
'''八斗子''' ,位於台 是[[臺 東北角,西北邊與和平島的海濱里相鄰,西南邊緊鄰 ]][[ 基隆市 信義 ]][[中正 ,東邊及東南邊和台北縣瑞芳鎮相鄰,北邊則是海域,與距離約五公里的 ( 基隆 嶼遙遙相對。行政 市)|中正 域上隸屬 ]]的一個地名,位 基隆市 該區東部 依山傍水,涵蓋 範圍包括 八斗 里、砂子 里、長潭 -{ }- 、碧砂里 、砂子-{}-里、 新豐里 。<ref>、新富里等6[[https://www.badouzi.com.tw/product-detail-1267866.html 八斗子地方史話村里|里]] ,八斗子商圈聯盟</ref>
八斗子東北部[[七斗山]]所在地原本為一座島嶼,[[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為興建[[北部發電廠|北部火力發電所]]在此填土造陸,將該島嶼與[[臺灣地理|台灣本島]]銜接起來而成為一座[[半島]]。半島西側的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現今已開闢為[[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
八斗子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望幽谷( ]]( 忘憂谷)]] 、潮境公園 等景點。
== 地名 ==
有關八斗子地名由來,目前較廣為接受的說法,是基隆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巴賽族]]的住地,閩南人譯為八斗子。而巴賽族的語言[[巴賽語]]的是[[女巫]]、或[[溫泉]]之意,但可延伸為「煙霧濛濛」的意思。而八斗子在東北季風或冬天時當地會造成朦朦霧霾天,或許以此天氣現象名之。(註:[[臺北市]][[北投區|北投]]亦源自Pataw)
八斗子的地名源自於「八斗仔」,八斗仔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不過許多由來都和杜氏族人與凱達格蘭原住民有關係,其 [[ 又以平埔族地名 央研究院]][[翁佳 譯而來的可信度最高 ]]教授則認為 *杜氏族人來到此地時,用八斗米來和平埔族凱達格蘭原住民交換這塊地。*杜氏族人移居到這邊的時候,身上所攜帶的米只剩下八斗了,所以叫這塊地為 八斗仔 *杜氏族人來到這邊的時候剛好米吃完了,於是就用東西和原住民換了八斗米, 此而被叫做八斗仔。*杜氏族人遷習到這裡剛好 八戶人家,稱為 詞尾 八杜 仔」 後來因為年代久遠漸漸走音變成了「八斗仔」。*依據洪連成研究認為「八斗仔」是平埔族 從[[ 地名 「Kipatauw」諧音轉化 學]] 推定 根據專家考證前面的「Ki」像 語助詞一樣沒有代表什麼意思,和北投、八斗的音一樣,就像新北線的萬里鄉國姓村的原 相對於主要大地 也叫做八斗子。*另外,日本人橫山狀次郎寫的《本島最早的礦業調查報告》裡面有一段文字說: 位於基隆港東方之一里餘 八斗 灣(或稱北斗灣)… 無論是「八斗」、「北斗」還是臺北古稱「八頭」的北投音都非常相似 而來 。而 北投(八頭)則是原住民話中 根據古文獻, 女巫」的意思,按照這樣的推測, 八斗 子很有 可能是 以前 指今指[[和 埔族原住民巫女 島]]右岸 居住地。岬角<ref>[http://mscloudtwstudy.iis.nmmstsinica.govedu.tw/chhtmloldmap/doc/Taipei/opencontenttabTaipei05.aspx?tdid=169 htm 第五章 北部海岸──四四號至五四號解讀] 《大台北古 名探源–八斗子有巫婆?] 圖考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翁佳音</ref>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八斗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八斗仔庄」,隸屬於[[基隆堡]]。該庄東北臨海,東南與[[深澳庄]]為鄰,南邊為[[龍潭堵庄]],西南邊為[[深澳坑庄]],西北邊為[[社寮 (基隆市)|社藔庄]]。
八斗子半島的峽角形成天然的良港,島上的丘陵宛如一座屏風阻擋兇猛的東北季風,漁船得以順利進出漁港,在山腳下生活的漁民也免於風雨的催逼。正因為地形優良,早在漢人來此之前,這裡已是凱達格蘭等原住民自在悠遊的漁場。<ref>[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7347 八斗子的美麗哀愁(一)],BIOS monthly</ref> 乾隆年間(約 1770 年)福建泉州杜家兄弟來到八斗子發展,開啟漢人漁獵的歷史。杜家在 19 世紀初引進焚寄網捕魚方式,由一艘船點燃火把吸引魚群靠進,再由另外兩艘船(罟母船、罟仔船)撒網撈捕趨光性的海中生物。這種漁獵方式持續到現在,只是當然不再使用火把了,而是從煤油燈一路進化到電燈,因此稱為燈火漁業。而八斗子這地名直到清同治十年(1871)才出現在淡水廳志中的淡北地區圖;清光緒五年(1879),余寵測繪的淡水縣分圖也有八斗子這個小地方的名稱。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 八斗仔 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一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一區、第二區合併為「基隆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並雅化為「八斗子」 [[大字]] ,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基隆街 (基隆郡)|基隆街]],大字下有「八斗子」、「沙子園」、「牛稠嶺」小字名<ref>《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ref> 。1924年10月,基隆街升格為州轄[[基隆市 (州轄市)|基隆市]]。
戰後基隆市改制為省轄市,八斗子地區編入第一區,大字改制為里。1946年,第一區改稱[[中正區 (基隆市)|中正區]],本地區仍屬之。因人口增加,本地區已細分為多個里。
 
==學校==
*[[八斗高中]]
*[[八斗國小]]
 
==公共設施==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交通 ==
省道[[台2線]]即北部濱海公路,經過本地區北部,往西轉南可至基隆市區、金山、石門、淡水等地,往東可至瑞芳、貢寮、頭城、蘇澳等地。
2017年2月起, 客運 2088 由台北【市府站】到八斗子【海生館站】,每日班次多,是台北與八斗子往來最方便的公共運輸。
基隆市公車:103、104、107、108 可抵達八斗子地區。
基隆客運:1051、788、R66
 ==景點==*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海洋公園*望幽谷*八斗子車站 ==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730 733 亞洲史地總論臺灣‎ ]]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