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庭兰

增加 6,5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 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
<p style="text-indent:2em;">董庭兰一生清贫,高适的诗中《别董大》描写董庭兰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及,“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说他穷得连酒钱都付不出。薛易简也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可见,他的生活颇为清苦。但是,由于他曾一度做过宰相房琯的门客,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著名诗人杜甫说:“庭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新唐书·房琯传》中甚至说董庭兰仗势“数招赂谢”,房琯为替他申辩,因而被“罢为太子少师”。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敌的恶意诽谤。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的。房琯以宰相之尊,也不致为了一个门客而罢官。在崔珏的诗中,热情赞美了他和房琯的关系:“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董庭兰的学生中,郑宥听觉敏锐,调弦“至切”,尤善沈声、祝 声。另一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称为“沈家祝家皆绝倒。
<p style="text-indent:2em8em;">苏轼《破琴诗》云:<p style="text-indent:2em8em;">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p style="text-indent:2em8em;">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p style="text-indent:2em8em;">新琴空高张,弦声不附木。<p style="text-indent:2em8em;">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p style="text-indent:2em8em;">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p style="text-indent:2em8em;">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ref>[http://baike.chinaso.com/wiki/doc-view-326980.html  董庭兰 (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 ]国搜百科</ref>
 
 
==琴诗中的董庭兰==
 
<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一年的冬季,北风萧瑟,大雪纷纷,千里云空,黄沙漫漫。在这苍凉的世界中,唐代诗人高适送别了他的知心好友:《别董大》
 
<p style="text-indent:8em;">千里黄云白日曛,
 
<p style="text-indent:8em;">北风吹雁雪纷纷。
 
<p style="text-indent:8em;">莫愁前路无知己,
 
<p style="text-indent:8em;">天下谁人不识君。
 
<p style="text-indent:2em;">莫要担心前途茫茫,知音难觅,当今天下有谁不知道你高适的琴艺呢?高适深情的咏唱,希望他的朋友不在孤单,这就是名满天下的琴师董庭兰。高适的《别董大》已成为赞美琴人高超琴艺的千古名篇。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一位民间的琴家,董庭兰一直在家乡陇西以弹琴为生。天宝年间,受房琯的赏识,成为他的门客,为其弹琴。宣宗时期的诗人曾写下名篇来叙述这一事情:
 
<p style="text-indent:8em;">七条弦上无音寒,
 
<p style="text-indent:8em;">此艺知音自古难。
 
<p style="text-indent:8em;">唯有河南房次律,
 
<p style="text-indent:8em;">始终怜得董庭兰。
<p style="text-indent:2em;">房琯,字次律,天宝年间任长安给事中,经常邀请朋友宴饮听琴。天宝五年(746年)的一天,房琯又邀请朋友听董庭兰弹琴。这一次,董庭兰弹的是他擅长的《胡笳两本》。董庭兰曾整理加工汉末蔡文姬创作的《胡笳十八拍》一曲,并以善弹《大胡笳》《小胡笳》闻名于世。这两曲,在当时并称为“二胡笳”,或“胡笳两本”。当时诗人李欣亦在座,情难自禁地写下了《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p style="text-indent:8em;">蔡女昔造胡笳声,
 
<p style="text-indent:8em;">一弹一十又八拍。
 
<p style="text-indent:8em;">胡人落泪站边草,
 
<p style="text-indent:8em;">汉使断肠对归客,
 
<p style="text-indent:8em;">古戍苍苍烽火寒,
 
<p style="text-indent:8em;">大荒沉沉飞雪白。
 
<p style="text-indent:2em;">苍苍古戍,沉沉大漠。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滩,飞雪之下的烽火台,归汉途中的蔡文姬,思念远在他乡的稚子,弹起了《胡笳十八拍》。忧伤的曲调,让胡人不禁潸然泪下,苦涩的泪水沾湿了边塞的野草。让曹操派遣来的汉使肝肠寸断,再也不忍看蔡文姬一眼。董庭兰右手先后拂过商弦、角弦、羽弦,琴声呜咽,四邻的秋叶都被琴声惊得瑟瑟落下,使人不得不为董庭兰的琴艺所折服:
 
<p style="text-indent:8em;">董夫子,通神明,
 
<p style="text-indent:8em;">深山窃听来妖精。
 
<p style="text-indent:8em;">言迟更速皆应手,
 
<p style="text-indent:8em;">将往复旋如有情。
 
<p style="text-indent:8em;">空山百鸟散还合,
 
<p style="text-indent:8em;">万里浮云阴且晴。
 
<p style="text-indent:2em;">娴熟的指法,迅速往来,每一声莫不含情,每一声莫不动人。犹如空旷的山谷中暂散还聚的百鸟,犹如万里长空中且阴切晴的浮云。
 
<p style="text-indent:2em;">琴声继续,将诗人带到了大漠边塞之中。失群的孤雁,离母的孤儿,远嫁乌孙的汉室公主,不同的离情,不同的哀伤,都从董庭兰的琴声中汩汩地流淌而出:
 
<p style="text-indent:8em;">嘶酸雏雁失群夜,
 
<p style="text-indent:8em;">断绝胡儿恋母声。
 
<p style="text-indent:8em;">乌孙部落家乡远,
 
<p style="text-indent:8em;">逻娑沙尘哀怨生。
 
<p style="text-indent:8em;">幽音变调忽飘洒,
 
<p style="text-indent:8em;">长风吹林雨堕瓦。
 
<p style="text-indent:8em;">迸泉飒飒飞木末,
 
<p style="text-indent:8em;">野鹿呦呦走堂下。
 
<p style="text-indent:8em;">长安城连东掖垣,
 
<p style="text-indent:8em;">凤凰池对青琐门。
 
<p style="text-indent:8em;">高才脱略名与利,
 
<p style="text-indent:8em;">日夕望君抱琴至。
 
<p style="text-indent:2em;">揪人心魄的琴声,让身居高位的房给事,忘记世间的名利,日夜期盼董庭兰抱琴来。
 
<p style="text-indent:2em;">天宝十四年(755年),在唐代达到盛世顶峰之际,突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占领。唐玄宗仓皇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玄宗看到大势已去,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派房琯等人带传位诏书和玉玺赶至灵武。房琯在见到肃宗之后,侃侃而谈,纵论当时天下事,令肃宗大为赏识,遂任命其为宰相。房琯上任不久,即提出收复长安的想法。肃宗采取了他的建议,让只知清谈的房琯统帅军队,收复长安。结果,唐军一败涂地,死伤四万余人。肃宗大怒,免去了房琯宰相之职。对于房琯被免一事,史书另有说法:董庭兰收受贿赂,代人走房琯的后门。事发之后,房琯收到皇帝的斥责,而被免官。其实并非如此,二是肃宗意识到自己用人不当,而将房琯罢免。房琯被免之后,董庭兰只好离开房府,开始浪迹天涯,以授琴为生。
 
<p style="text-indent:2em;">多年后,唐代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这样写道:“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善弹《胡笳》的妙手,先有董庭兰,后有杜山人。这杜山人是董庭兰的弟子,当时的董庭兰在海内遍寻知己,将《胡笳》传授给杜山人。而杜山人苦练了四十年,才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董庭兰的另一个弟子郑宥不仅听音敏锐,调弦“至切”,而且“尤善沈声、祝声”。
<p style="text-indent:2em;">董庭兰去世百余年后,董庭兰的《胡笳》依旧颇有影响。当时有个姓王的推官从四川购买到一床金徽的“雷琴”,视若珍宝,请当时的琴家姜宣弹奏,而姜宣弹奏的正是董庭兰谱本的《小胡笳》。
 
<p style="text-indent:2em;">董庭兰生活清苦,甚至达到了“今日相逢无酒钱”的地步。除了《大胡笳》《小胡笳》,明代《神奇秘谱》中还记载了董庭兰创作的《颐真》。这是一首反映董庭兰隐居山林、清心寡欲、静息养真的小品。<ref>[http://tieba.baidu.com/p/679311294#     唐朝著名琴师:董庭兰  ] 百度——古琴吧 </ref>
 
 
== 参考文献 ==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