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千年人参

增加 68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 千年 人参.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拉丁学名: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别 名: 棒槌、棒棰、棒锤、地精、老山参、   人葠、山参、神草、血参、野山参、园参、   高丽参、吉林参、人衔生、晒参、   野人参、圆参
界: 植物界
|}
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 [[ 植物 ]] 。高达60厘米;根茎短,主根纺锤形;掌状复叶3~6轮生茎顶,叶柄长3~8厘米,无毛;小叶3~5,膜质,中央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侧生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具细密锯齿,齿具刺尖,上面疏被刺毛,下面无毛,侧脉5~6对;小叶柄长0.5~2.5厘米;伞形花序单生茎顶,具30~50花,花序梗长15~30厘米;花梗长0.8~1.5厘米;花淡黄 [[ 绿色 ]] ;萼具5小齿,无毛;花瓣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扁球形,鲜红色,径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喜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喜阴,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 人参的肉质根为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人参的茎 分布于中国 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 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 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 原料,可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 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喜质地疏松 通气性好 排水性好 晶、膏等商品。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 养料肥沃 重要项目 砂质壤土;喜阴 能给国家提供大量 凉爽而湿润 税金和 [[气候]]对其生长有 ;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
(概述图 考资料:的肉质根为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可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润。<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d25f0b1ef09390f3?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千年人参会自己“跑”,是真的吗?一起来看看这些成精的人参吧], 快资讯 , 2021-09-13</ref>
==植物学史==
物种进化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年,当时非常兴旺。后来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到来,它们的分布区域大大缩小,人参和人参属的其他植物也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而幸存下来。现据考证, [[ 太行山 ]] 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该书同时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辽东即今辽宁省南部。据《[[潞安府志]]》记载:紫团山“山顶常有紫气,团园如盖,旧产人参名紫团参”。长白山系人参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1600多年。
命名史
人参是珍贵的药用 [[ 植物 ]] ,中国历代医书载其别名有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人徼、玉精、 [[ 黄参 ]] 、海艘、雏石、百尺杆、金井玉兰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拉丁学名中的“Panax”是“Pan”(“总”的意思)和“Axos”(“医药”的意思)的结合语,是说人参对所有的病都有效。“Ginseng”是由汉语“人参”音译的。
同义学名有Panax verus、Panax schin-seng、Aralia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m var. coreensis、Aralia quinquefolia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us var. coreensis。
栽培历史
公元3~4世纪,居住东北的鲜卑族曾在辽河流域(今辽宁省辽阳一带)建立前燕国,其国王慕容晃曾给晋朝的官吏顾和赠送过人参。唐宋以后,人参成为东北少数 [[ 民族 ]] 向封建帝王进贡的珍品。《[[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等史书都有“地饶林山,田宜麻谷,土产人参”的记载。
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3~48年),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章]]》载有的参名为中国,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魏·华陀的《[[中藏经]]》、唐·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唐·甄权的《[[药性本草]]》、唐·苏敬的《[[唐本草]]》、宋·时华子的《[[诸家本草]]》。元·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石勒系西晋时后赵主,羯族(匈奴之别支)人,少时居上党武乡(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以行贩为业。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
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据晋·张华的《[[博物志]]》引魏文帝所记:“荠尼乱人参”。荠尼系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其干燥根与人参根酷似。由此推之,当时已有干制人参,即生晒参的加工方法。南宋·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即是加工“汤参”或“汤通参”的来源。明·高唬的《[[遵生八笺]]》载制人参法:“拣黄参选坚实者用蜜水润软,盛于绢袋贮干酒米饭内,蒸三,四次,晒干”,这是蒸制红参的初级做法。从人参加工历史的沿革看出,人参加工的 [[ 发展 ]] 是由简到繁,从晒干到水煮晒干,又改为蒸熟后烘烤晾干,以至发展为现代加工红参的方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块状。主根肥大,纺锤形或 [[ 圆柱形 ]] 。地上茎单生,高30~6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幼株的叶数较少;叶柄长3~8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无托叶;小叶片3~5,幼株常为3,薄膜质,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 [[ 椭圆 ]] 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最外一对侧生小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锯齿,齿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数刚毛,刚毛长约1毫米,下面无毛,侧脉5~6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者较短。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1.5厘米,有花30~50朵,稀5~6朵;总花梗通常较叶长,长15~30厘米,有纵纹;花梗丝状,长0.8~1.5厘米;花淡黄 [[ 绿色 ]] ;萼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长4~5毫米,宽6~7毫米。种子肾形,乳 [[ 白色 ]]
==近种区别==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与该种相似,区别在于 [[ 西洋参 ]] 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小叶片倒卵形,上面脉上几无刚毛,边缘的锯齿不规则且较粗大。
==生长环境==
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土壤:人参喜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养料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土壤中磷、钾肥和腐殖质充分,通常以富含腐殖质的 [[ 森林 ]] 土、 [[ 花岗岩 ]] 分化土和山地黄沙土为佳。土壤的pH值一般为5.5~6.5,pH值大于7的碱性土壤、黏黄土及灰泡土不宜生长。
水分:土壤含水量一般保持在40~50%。 [[ 春季 ]] 人参出苗期间,土壤含水量为40%左右;夏季温度升高,含水量45~50%左右;秋季及全年生长发育期的含水量宜在45~50%。
光照:人参是喜阴植物,凉爽而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有利。耐低温,忌强光直射,喜散射较弱的光照。
温度:当温度小于10℃或温度大于30℃时, [[ 人参 ]] 将进入休眠的状态。人参怕高温,可以耐受严寒天气,即便是冬季-30℃的低温也可安全越冬。生长期间,最佳平均气温范围为15~25℃,当气温小于-6℃时,人参茎停止生长。人参播种后,要求出苗期温度要大于10℃;1~2年生人参出苗时要求 [[ 温度 ]] 大于12℃。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 [[ 朝鲜 ]] ;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在中国吉林、辽宁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种;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人参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选种时,一般选择植株较为粗壮、结籽较多、抗逆性强、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的五年生 [[ 人参 ]] 植株的种子。小于五年生人参种子不够饱满;大于五年生人参一般采收加工后出售,不留种子。五年生人参的花序有40~50朵花,种子因花从边缘外侧向内侧依次开放而先后成熟。采种后可挑选成熟、饱满的 [[ 种子 ]] 直接播种,但为使人参种子能又快又好、整齐地出苗,一般在人参花期时,人工去除花序内侧和外侧的花,只留中间生长较为整齐的25~30朵花做种,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参果变为深红色时采收。采收后搓去果皮、果肉,即得人参籽,然后去除杂质,一般以粒大饱满、色白、无病斑的做种。
==种子催芽==
人参种子为深度休眠的种子,除发芽所需必备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 [[ 发芽 ]] ,因此,需对人参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室外催芽人参种子时,以赤霉素920与室温水为1克:17.5千克的比例,浸泡12小时,或室温水浸泡36~48小时,捞取出 [[ 人参 ]] 种子与3倍左右的河沙细土混匀,浇适量水,保持10~15%的水分,装入催芽的木槽中。木槽长度依种子多少而定,高30~40厘米,宽50~100厘米,四周最好有5厘米厚的清沙,便于催芽,减少种子腐烂。将木槽置于背风向阳地挖好的土坑中,木槽四周培土充分,保证木槽内 [[ 温度 ]] 和湿度可以保持在所需范围。木槽盖好土后,在上面盖湿苇帘(草帘)或架设荫棚,严防日光暴晒及强雨浇淋。保持温度在20~25℃。如果 [[ 温度 ]] 过低,可适时铺上塑料膜;温度过高,可适当增加通风,防止烂种。催芽初期,每4~6天翻动一次,中后期可每10~15天翻动一次,具体翻动时间依据温湿度适时调整,期间可加入适当的水。3个月左右,种子逐渐裂口,裂口率达到90%以上时,即完成催芽,可进行播种。使用便于搬动和翻动的木箱,注意保持合适的 [[ 温度 ]] 和湿度。催芽过程也可于室内进行。
==种子消毒==
播种之前,人参种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按消毒时间长短,可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泡10分钟;或用波尔多液浸泡15分钟;或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2小时;或用10%的蒜汁浸泡12小时。消毒后,用清水多次清洗 [[ 干净 ]] 即可。
==播种时间==
冬季寒冷,一般不播种,其余三季均可播种。春播,4月中旬至6月上旬,选择5厘米地温2℃时播种经过催芽的种子,半个月左右出苗;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第2年春天出苗;秋播,9月至封冻前,5厘米 [[ 地温 ]] 下降至5℃时播种经过催芽的种子,半个月左右出苗。
==播种方法==
先耧平畦面,挖出大约深4厘米、槽边5厘米的畦槽,随后播种。一般有点播、撒播和条播三种方式。其中,撒播需要数量较多的 [[ 种子 ]] ,且出苗不均匀;条播占地面积较大,出苗也不均匀;点播需要的种子数量较为节约、经济,出苗均匀,参苗较大,产量又高,故一般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
点播,也称穴播,行株距为5厘米×5厘米、5厘米×10厘米或6厘米×6厘米,挖好穴后,每个穴中播1~2粒种子,覆土3~4厘米厚,每平方米播种15~20克。点播后,还应覆盖稻草、青草或 [[ 玉米 ]] 秸秆,覆盖一定量的土,保证温度和湿度。如果播后管理得当,5厘米×10厘米和6厘米×6厘米的穴肥料充足,那么后期参苗会长势较好,产量较高。
选地:种植人参的树林最好是阔叶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 [[ 地形 ]] 最好有坡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北坡、东南坡以及西北坡比较利于人参的生长,坡度在10~25°之间都可以。如果是移栽的人参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层10~15厘米的土壤,下层为黄粘土,中层是活黄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5.8之间。
整地:选完地后要在封冻之前至少翻耕一次,在春季解冻之后再次翻耕并施肥。以后保证每两个月翻耕一次,翻耕时要打碎大的土块并且清除杂物,为人参的种植提供一个疏松干净的土壤 [[ 环境 ]]
==移栽技术==
移栽时间多选择 [[ 秋季 ]] (封冻前)。春季风大,不易保持土壤湿度,还时有降温,易造成冻苗;夏季 [[ 温度 ]] 高,易使参苗染病,死亡后还需补苗;秋季可避开高温和严寒,适合移栽。移栽人参一般采用二四制或三三制,即二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
移栽时,为避免参苗损伤,挖出时要小心。防止参苗受风、强光照射,可使用木箱装放。选择 [[ 健康 ]] 、完整的参苗,按大小不同分别移栽,避免混栽影响产量。移栽的当天还要将苗根消毒,可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10%的蒜汁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5分钟,切忌浸泡芦头。
林地移栽时从坡下往坡上栽种,畦上横向开槽,平放参苗于槽内,参苗头部朝下坡方向栽种,槽深度、宽度要以能摆下人参且不弯须为度,保证槽底部平整。行株距20~25厘米,10~15厘米。将参苗移栽、覆盖好后,将畦面刮平,覆盖6~10厘米厚土,铺上有叶树枝或无籽的杂草,再用适量的土压住,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田地移栽因没有林地的自然 [[ 坡度 ]] ,故一般采用使参苗倾斜30~45°的方法斜栽。整体情况与林地移栽类似,覆土时可在参苗芦头处压些细沙,以便出苗。还可依据土壤肥力,在参苗下面和上面分别施2/3和1/3的肥料,以保证养分的充足,切忌肥料与参苗直接接触。
==田间管理==
搭设阴棚
棚式:搭棚可选择双畦大棚和单畦拱棚、平棚、或用复式大棚。复式大棚是集安人参研究所自行 [[ 研究 ]] 的一种新型棚式即下层是单畦拱棚。
阴棚透光率:非林地参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议用遮阳网遮挡。1~2年生的苗子,参棚透光率在10~15%为宜;3~4年生的参棚遮光度在15~20%为宜。
调节光照
农田栽参的光照控制原则是 [[ 西洋参 ]] 宜小,人参宜大;夏季要小,春秋两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 [[ 立秋 ]] 之间应挂花档阳,避免强光及潲风危害参苗。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地上部参叶层,即参棚的管理,首先避免参棚漏雨,也要防止潲风雨,浇水时尽量避免浇到参叶上。二是参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 [[ 管理 ]] ,床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若缺水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床面覆盖。另外,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畅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床或冲打畦床。
施肥管理
人参施肥主要采取根侧追肥和根外追肥,对于育苗床人参及2年生以下的 [[ 西洋参 ]] 不用采取根侧追肥。3年以上生西洋参进行根侧追肥时,可于5月末前开沟施入0.05千克/平方米左右人参复混肥。根外追肥可结合打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越冬防寒管理
农田参地一般地势比较平缓,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渗透到参床易造成冻害和病害。因此,必须做好人参越冬防寒工作,在10月中下旬,气温达到0℃时,铺上一层5~8厘米的稻草、 [[ 玉米 ]] 秸秆、落叶等,在上冻前上面用旧膜覆盖,膜上再用遮阳网或参帘压上。第二年可根据天气撤掉防寒物,一般在4月上中旬撤掉。
==采收加工==
采收:人参一般4~6年收获,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加工: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堆放时间过长影响 [[ 商品 ]] 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有红参、糖参和生晒参。
具体:
糖参加工: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的毛须、刮去病斑,沸水炸20~40分钟,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第2次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45℃干燥室干燥即可。
生晒参加工: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40℃~48℃ [[ 温度 ]] 下烘干即可。
人参立枯病、人参斑点病、 [[ 人参 ]] 疫病和人参菌核病是人参最常见的病害。人参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会导致幼苗折断死亡,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1~0.015公斤拌入3~5厘米深的土层内消毒预防,一旦发病立即拔除,防治蔓延。人参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展叶初期可以喷洒多抗霉素,后期改用波尔多液、扑海因或者咪唑霉交替 [[ 使用 ]] 。人参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根部,一旦发现病株应当立即拔除,并用70%的敌克松500倍液做消毒处理,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以用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喷洒植株(最好在大雨后)。人参菌核病主要为害根部,受害后根部会腐烂,可以用速克灵或者扑海因湿性粉剂拌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 [[ 生石灰 ]] 消毒。
== 参考来源 ==
<center>{{reflist#iDisplay:w30211o64qb|480|270|qq}}<center>农民挖出“千年人参”,价值百万,专家一句话让他彻底透心凉! </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