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游斜川

增加 11,950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游斜川</big> ''' |- | File:游斜川.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游斜川</big> '''

|-

|
[[File:游斜川.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10dfa9ec8a1363274db30042948fa0ec08fac761?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B8%B8%E6%96%9C%E5%B7%9D/382075/1/10dfa9ec8a1363274db30042948fa0ec08fac761?fr=lemma&ct=single#aid=1&pic=10dfa9ec8a1363274db30042948fa0ec08fac761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游斜川》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其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作品名称''':游斜川

'''作者''':陶渊明

'''创作年代''':[[东晋]]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游斜川'''①(并序)

辛丑正月五日②,天气澄和③,风物闲美④,与二三邻曲⑤,同游斜川。临长流⑥,望曾城⑦,鲂鲤跃鳞于将夕⑧,水鸥乘和以翻飞⑨。彼南阜者⑩,名实旧矣⑪,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⑫,独秀中皋⑬,遥想灵山⑭,有爱嘉名⑮。欣对不足⑯,率共赋诗⑰。悲日月之遂往⑱,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⑲,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十⑳,吾生行归休㉑。

念之动中怀㉒,及辰为兹游㉓。

气和天惟澄㉔,班坐依远流㉕。

弱湍驰文鲂㉖,闲谷矫鸣鸥㉗。

迥泽散游目㉘,缅然睇曾丘㉙。

虽微九重秀㉚,顾瞻无匹俦㉛。

提壶接宾侣㉜,引满更献酬㉝。

未知从今去㉞,当复如此不㉟?

中觞纵遥情㊱,忘彼千载忧㊲。

且极今朝乐㊳,明日非所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②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③澄和:清朗和暖。

④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⑤邻曲:乡邻,邻居。

⑥长流:长长的流水。

⑦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⑧鲂(fáng):鱼名。

⑨和:和风。

⑩南阜:南山,指庐山。

⑪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

⑫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⑬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⑭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⑮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⑯欣:高兴。对:面对,赏观。

⑰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⑱遂:进,连贯不断。

⑲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⑳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极快。五十:一作“五日”。

㉑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㉒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㉓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一说“辰”通“晨”。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㉔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㉕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㉖弱湍:舒缓的水流。弱,水势转缓。湍,急流之水。驰:快速游动。文鲂(fáng):有花纹的鲂鱼。

㉗闲谷:空谷。矫:高飞,健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㉘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㉙缅然:思深时久。睇(dì):流盼,凝视。曾丘:即曾城。

㉚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

㉛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㉜壶:指酒壶。接:接待。

㉝引:斟酒。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㉞从今去:从今以后。

㉟不(fǒu):同“否”。

㊱中觞(shāng):饮酒至半,呈半醒半醉状态。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㊲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㊳极:指尽情。

'''白话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年过半百,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创作背景'''==

辛丑是晋安帝隆安五年(401),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辛丑”一作“辛酉”,辛酉年是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已五十七岁。而根据逯钦立考证,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岁次甲寅,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一面感年时易往,一面喜景物宜人,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因创作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因为这曾丘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序诗一起,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属游赏诗文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点评'''

文物收藏鉴赏家[[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叙事伟丽。“弱湍”、“闲谷”,造语奇。只句格则不免六朝口吻。

=='''后世影响'''==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所写的。鲁迅书法流落民间甚少,于此可见他对此诗的喜爱;而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此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ref>[https://gsw.chengyucd.com/29067.html   陶渊明《游斜川》原文及翻译 赏析],古诗文网, 2021-02-1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8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