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莞市博物馆

增加 9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东莞市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和国家二级 [[ 博物馆 ]] 。东莞市博物馆前身是竣工于1929年的东莞县博物图书馆,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1959年,县委拨款对旧馆进行大修,成立东莞县博物馆。1994年,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在莞城新芬路科书博广场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展览面积3300平方米。2009年5月,东莞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东莞市 [[ 爱国主义教育 ]] 基地”和“东莞市博物馆与旅游共建单位”,金鳌洲塔2004年被评为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
==历史沿革==
东莞博物馆,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东莞博物图书馆。
1959年,县委在博物 [[ 图书馆 ]] 旧址上重建东莞县博物馆。
1989年,市委、市政府投资建新馆大楼。
1994年,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 [[ 开放 ]] ,成为东莞市综合性博物馆。
2009年5月,东莞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2年,东莞市博物馆进行了 [[ 基本 ]] 陈列改造。
==展出内容==
===综述===
东莞市博物馆 [[ 观众 ]] 开放区包括基本陈列区、专题陈列区和临时展览区。一楼为临时展览区;二楼为专题陈列区,定期展出馆藏文物或引进各种精品展览;三楼为《古代东莞》基本陈列。
古塔韵 水乡情《古塔韵 水乡情》以古塔为依托,通过“金鳌史话”、“金鳌造福”、“金鳌水韵”三个部分,展览共展出图片约60幅,此外,还展出了东莞60年代的龙船头、木鱼书等一批特色的水乡民俗文物,并辅以 [[ 多媒体 ]] 手段,向观众定期播放水乡民俗的相关影片。
===馆藏碑刻展===
在此展出的碑刻,为东莞历年文物调查及 [[ 考古 ]] 发掘征集而来,年代上起北宋,下迄 [[ 民国 ]] ,以明清时期为主,包括墓碑、墓志(铭)、纪事碑等,以墓志(铭)居多。
===古代东莞===
[[ 古代 ]] 东莞以“文明曙光”、“千年古邑”、“面向海洋”、“商贸重镇”、“崇文重教”五个部分,以馆藏文物和文献史料,向观众讲述古代东莞的故事。
==馆藏文物==
===白玉芦雁纹带銙 宋===
长4.5厘米,宽4.3厘米,厚0.7厘米。此带銙经过入土受热,原来的 [[ 颜色 ]] 变成了褐色沁。主题是飞鸟嘴衔仙草,背面四角有四组象鼻穿孔,为镶嵌之用。
===白釉夔龙纹小缸 清===
缸圆口,短颈,溜肩,下腹内收,近足处外撇。以 [[ 浮雕 ]] 手法装饰图案,肩部饰二方连续回纹一周,腹部为夔龙纹,近足部为变形海浪纹。缸的造型小巧精致,釉色洁白光润。
===红描金皮球花纹匜 清===
此匜长圆,造型如瓜瓢。敞口,口一侧有流,流口低于匜口,深腹,有如意形三足。腹壁一侧有螭形耳,足外侧与耳均以蓝彩绘以纹饰。内壁施绿釉,外壁施矾红色釉。口沿下以金 [[ 彩绘 ]] 制变形如意纹一周。器身绘金彩皮球花纹。
===长方形凸雕云龙纹熏炉 清===
此炉整体呈长方形,四角无棱,呈圆弧状。炉盖镂空,盖面高隆, [[ 花苞 ]] 形纽,纽与盖面均为镂雕云龙纹。炉口折沿,用于承盖,深腹,腹两侧有双兽衔环耳,腹壁满饰凸雕海龙纹。高圈足,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方印仿款,足部饰一周凸雕莲瓣纹。
夔龙纹铜簠敦清中期整体呈 [[ 长方形 ]] 。盖为平顶四面坡形,顶有波浪形高沿,四角突出,使盖可倒置承物,四面及顶沿内外均饰以雷纹地上浮雕夔龙纹,两侧有兽形半环耳。器身与器盖基本同形,器身尺寸大于器盖,有方形外撇高圈足,足墙四面均有一如意形镂空。
===圆雕蟹洮河砚 清===
通高3.8,最大径13.8厘米。蟹形。圆雕。蟹肢紧收,蟹背为盖,蟹身作池。砚泛青绿,系 [[ 甘肃省 ]] 洮河产石。
象牙雕莤色蝴蝶纹石榴盖盒 清中期高10、宽6.5、厚2.6厘米。一对。石榴形。子母口,盒身浮雕石榴、蝴蝶、缠枝花纹。此器以 [[ 浮雕 ]] 和苯莤色技法雕刻,为北京牙雕工艺。
==活动建设==
2013年开始,东莞市博物馆积极开辟社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主动与全市中小 [[ 学校 ]] 接洽,与东莞市可园中学和莞城中心幼儿园结为馆校共建单位,打造“东莞历史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多项共建活动。
2013年3月,东莞市博物馆首次面向 [[ 社会 ]] 招募志愿者,组建起一支热情、规范、高效的志愿者队伍。
2014年3月,东莞市博物馆与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召开了“馆校共建‘东莞历史教育平台’ [[ 会议 ]] ”,邀请了来自全市 60 所中学的近150 名历史老师参会。“文物鉴赏大讲堂”系列活动已成为东莞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品牌活动。
==场馆特色==
东莞市博物馆现有藏品954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85件(套),三级文物977件(套)。藏品中既有 [[ 考古 ]] 发掘入藏的地下文物,又有征集而来的元代资福寺大铜钟、南汉镇象塔等地上文物,还有故宫博物院惠赠的珍贵文物;书画藏品更具规模,尤以收藏张穆、居廉、居巢、邓白、卢子枢、岭南画派、国画研究会等广东明清及近现代着名书画家及流派 [[ 作品 ]] 为其特色。
==研究成果==
东莞市博物馆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博物馆学、馆藏文物和地方历史事件、 [[ 人物 ]] 等方面开展,出版有东莞市博物馆丛书10余种。与广东省药学院合作,成功地应用了古尸生物塑化技术;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村头遗址出土文物研究。
==机构设置==
东莞市博物馆设有 [[ 办公室 ]] 、保管部、展览部、地方史研究室、考古发掘部和金鳌洲塔管理所6个职能部门,并负责管理和保护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鳌洲塔。
==视频==
722,5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