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葛鸦儿

增加 1,3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诗人
| 知名作品 = 《怀良人》<br> 《会仙诗二首》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葛鸦儿</big>''', [[ 唐朝 ]] 女诗人。生卒年与生平不详。她最有名的作品《怀良人》最早见于韦庄所编的 [[ 《又玄集》 ]] ,从此诗的描写来看,她应该是一个贫苦的底层劳动妇女,也大概可知她大约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其中《会仙诗》描写的景象颇具道家色彩,似不应出自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之手。如此说来,她的身世愈加扑朔迷离。
== 代表诗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 《怀良人》和《会仙诗二首》。
== 诗歌欣赏 ==
<p style="text-indent:2em;"> 怀良人<ref>[http://www.zuimeici.com/sg/tangshi/quan/5732.html ]中国最美古诗词网</ref>。
[[File:Yyyyyyyyyyyyy.jpg|缩略图|right|[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837922600&di=651bb3ad61064d59ade67c451830d544&imgtype=0&src=http%3A%2F%2Fv163.56img.com%2Fimages%2F13%2F16%2Fsjh19770808i56olo56i56.com_zhajm_12631690989hd_m.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91%9B%E9%B8%A6%E5%84%BF%E5%9B%BE%E7%89%87&hs=2&pn=1&spn=0&di=29254222526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e=utf-8&oe=utf-8&cl=2&lm=-1&cs=1039091739%2C1468084468&os=3856011374%2C660750296&simid=0%2C0&adpicid=0&lpn=0&ln=12&fr=ala&fm=&sme=&cg=&bdtype=15&oriquery=%E8%91%9B%E9%B8%A6%E5%84%BF%E5%9B%BE%E7%89%87&objurl=http%3A%2F%2Fv163.56img.com%2Fimages%2F13%2F16%2Fsjh19770808i56olo56i56.com_zhajm_12631690989hd_m.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t_z%26e3Bcm_z%26e3Bv54AzdH3Ff3i8l00ababAzdH3Fet1j5fAzdH3F5_etjoAzdH3Fr_d9&gsm=0&islist=&querylist=g 来自百度网]]]<p style="text-indent:2em;">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p style="text-indent:2em;">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p style="text-indent:2em;"> 译文及注释
<p style="text-indent:2em;"> 「翻译」
<p style="text-indent:2em;"> 满头的秀发如今乱如飞蓬,买不起首饰,只好自己用荆条折成了发钗别在头上,像这样的贫穷人家,世上真是少有的啊。连一件像样的衣裙都没有,还穿着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布裙,而今那样的衣装已经没有人再穿了。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该播种芝麻了,然而丈夫在外,谁来和我一起播种呢?按说现在已到了丈夫回家的时候了,为什么还不见回来呢?
<p style="text-indent:2em;"> 「注释」
<p style="text-indent:2em;"> ⑴良人:古代妇女对自己丈夫的称呼。 [[ 《全唐诗》 ]] 此诗题下注:“一云朱滔时河北士人作。”
<p style="text-indent:2em;"> ⑵蓬鬓:如蓬草一样散乱的头发,形容相思之苦。语出《诗经·卫风·伯兮》。荆钗:用荆条做的饰品。世所稀:贫寒的家境世上少有。
<p style="text-indent:2em;"> ⑶胡麻:芝麻,据说只有夫妇同种,才能得到好的收成。好种:正是播种的好时候。
<p style="text-indent:2em;"> ⑷不见归:一作“底不归”(《全唐诗》校)。
== 参考资料 ==
9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