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顼龄

增加 8,10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清·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
'''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清·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王广心]]长子。<ref>[https://m.gushiwen.cn/authorv_162bb8141f74.aspx 王顼龄简介],古诗文网</ref>

==人物生平==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太常寺博士。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为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参与《[[明史]]》的编纂。能有机会与[[汪琬]]、朱彝尊、陈维崧等著名学者,日相接触,讨论切磋,一时人称“史良才”。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升为日讲起居注官,主持顺天府乡试。旋升春坊右赞善、赞善侍讲,主持[[福建乡]]试,提督四川学政,转升为侍读,又为侍讲学士。当时康熙帝亲临讲筳,由侍讲学士每天讲《[[通鉴]]》一章。史学功底扎实,结合朱熹的《[[通鉴纲要]]》,讲来衍畅旁通,颇得康熙赞赏,因此,当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其与高士奇、三弟王鸿绪结党营私时,最先摆脱了干系,依然担任原职,而且还被任命主持陕西乡试,后又转为侍读学士。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迁少詹事,获赐康熙亲笔御书王维诗一首。翌年擢为宗人府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为礼部侍郎。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吏部左侍郎,又充任经筵讲官。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任工部尚书,并在当年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两次出任主持全国会试的主考官,矢公矢慎,遴拔得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官拜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兼任工部尚书。此后还担任御批《[[书经传说汇纂]]》的总裁。

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位,又加封为太子太傅。此时已是82岁高龄,屡屡上书要求告老还乡。雍正帝御书“朝堂元老”四字,并多次温谕慰留,

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乞休时,雍正帝亲撰七律一首书于扇面赐赠,诚恳挽留:“端揆仪表百僚中,两历朝熙眷数隆,学识宏才名世业,老成安重大臣风,耋耄可作岩廊瑞,眷顾还当冰镜同,正在谅暗资赞化,邱园荣退莫相匆”。

==相关事件==

历事两朝,一生谨慎平和,“凡处大事,未尝显立异同,而微言缓讽,立见转移”,又不居功自傲,提拔人才,从不愿身受者知道,知者称颂。诗以唐诗为圭臬,“不逾尺寸,谨守法度”,除应制、酬赠外,主要写闲情逸致。格律工整,文辞典雅,形式颇为讲究。词作品颇具情致,写景状物,历历如绘。文亦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朝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世恩堂集]]》中文章称:“顼龄值文治昌明之日,奏太平黼黻之音,故一时台阁文章迥异乎郊寒岛瘦。即早年未达时作,亦无衰飒哀怨之意,足以见其襟抱矣。”《[[书经]]》作为儒家经典,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其注释的名作,首推宋代蔡沈的《[[书集传]]》,故宋以后解读《[[书经]]》,均以此为根据。晚年主持编纂的《[[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则立场公允,不偏不倚,对《[[书集传]]》既不捧之过高,也不过于批抨,而是倾注了自己的见解。

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位,年84岁。死后皇帝亲自下诏书哀悼,停止朝事一天,并下令凡出其门下的官员都要素服持丧,各部院汉人官员都要去祭送,并赐葬、赐谥文恭,极尽哀荣。

==王顼龄墓==

墓址

根据1987年出版的《[[新农志·古坟篇]]》记载:阁老坟在爱国九队安浜(烟浜)。系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赠少傅谥文恭王顼龄的坟墓。占地约四十亩,坟茔四周有坟河,坟南二百米东西竖有二根石旗杆;过坟屋是一条3.5米宽、百米长的石甬道,两边依次排列石翁仲(石人)、石羊、石龟、石狗、石马等;过了石桥约50米,才是一座方方50米的高大土坟;坟后两旁有两座小坟,俗称“保驾坟”。

坟前原有石碑,1956年7月阁老坟拆毁。大学士张廷玉题写铭文嘉庆廿三年(1818)的《[[松江府志]]》记载,王顼龄“阁老坟”的铭文为一品大学士张廷玉题在雍正四年写: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三级赠少傅、谥文恭、王公 墓志铭由此可以看出,王顼龄生前先后共担任过五项重要官职,死后又加赠了三个荣誉称号,足见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碑文

国家宜笃旧臣,礼隆良弼。其有协恭夙夜,克慎始终。懋宣励相之劳,蔚著老成志望,是宜丝纶诞贲,琬炎丕典至钜也。王顼龄性资端重,学术淹通。圣主仁皇帝,拔自庶僚,登于词苑,趋承讲幄,洊登乡贰之班,综辖冬宦,旋擢钧衡之任。小心翼翼,表仪范于群工,黄发皤皤,为岩廊之元老。朕心眷倚,宫傅优崇,稠叠恩波顾耆年,而加渥肯辞禄位,颁手敕以慰留。方予告之有期,忽沉疴之难。起遣良医以诊视,命亲王以临丧赠秩,赐金殿辍期加祭,易名象形曰“文”曰“恭”。于戏!三事久登纶阁,犹传风度,九重宠锡泉扁,长荷辉光。杰峙贞珉,用垂无盩。

用现代白话文翻译的意思为:

王顼龄是我大清国的称职忠实的老臣,是君主的高贵辅佐。他一直日夜勤奋谨慎、认真负责地为大清政权和子民们尽职工作。体现了他的不辞辛劳、廉洁奉公的老臣品格。他圆满地为皇帝起草诏书、制订文件、撰写文史巨作,是官员中模范先进典型。

王顼龄性格端庄稳重,[[学术]]渊博。他是先帝康熙皇帝从普通官员中提拔上来的,到政府中枢机构为皇上、皇子讲课。屡次下基层工作。管理各级官吏。不久被委派以管理国家政务等重任。起着举足轻重的政府及社会平稳发展均衡作用。他小心翼翼地为官员们树立了一个模范高官工作的好榜样。他满头白发还坚持为大清帝国尽力工作,是朝廷的元老。我作为皇帝,非常依赖、尊重、照顾和关心他。王顼龄到了八十多岁了,希望告老还乡,多次要求归乡辞职养老,我写了亲笔信和诗文也多次挽留他,他同意并且再继续工作。忽然旧病复发,我派皇宫中良医去医治,命令亲长子宝亲王弘历上门慰问赠与慰问金。他逝世后,我感到很悲伤,因为国家失去了重臣。为此我停止了一天的朝廷工作,在金殿里为他做祭祀,按照他的一生贡献,追以尊称为“文”、“恭”。

呜呼哀哉啊,老臣,长期在朝廷工作,音容笑貌依然留在大家心中。他担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作出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光荣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杰出的道德品格永远象高山一样峙立在后人心目中。特立此碑,希望他永垂不朽!

==文化成就==

文学作品

著有《[[清峙堂稿]]》《[[索笑檐稿]]》《[[紫兰山馆稿]]》《[[华黍楼稿]]》《[[赐书楼稿]]》《[[含晖堂稿]]》及《[[画舫斋稿]]》,最后合编为《[[世恩堂集]]》32卷。晚年又有《[[松乔老人稿]]》1卷等,词集《[[螺舟绮语]]》(又名《[[兰雪词]]》)、《[[世恩堂诗集]]》等传世。

==家族关系==

父亲:王广心,字农山。有文名。顺治六年进士,官御史,巡视京、通二仓,釐剔漕弊,奸猾屏迹。

兄弟:王九龄,字子武,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王鸿绪,《[[明史]]》总裁官。

==参考文献==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279,4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