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等学校图书馆

增加 9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高等学校图书馆.jpeg|有框|右|<big>图书馆</big>[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77adab44aed2e73a47769ec8001a18b86d6fa50?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5547868413855524.html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高等学校图书馆'''为高等学校教学和 [[ 科学 ]] 研究服务的图书馆。是指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等,是高等学校的 [[ 文献 ]] 情报中心。
2016年初, [[ 教育部 ]] 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图书馆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馆每周应不低于90小时,假期也应有必要的 [[ 开放 ]] 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
==发展简史==
===12世纪===
12世纪欧洲出现了 [[ 中世纪 ]] 的大学。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巴黎大学和 [[ 牛津大学 ]] 的图书馆被视为欧洲大学图书馆的先驱。巴黎大学约建于1150年,1257年前后教父索邦(1201~1274) 捐款建立了巴黎大学索邦学院,并捐献了自己的  藏书,此后,德、意、英、西班牙等国学者也捐款、赠书,使索邦学院图书馆成为巴黎大学最重要的图书馆<ref>[https://www.sohu.com/a/325144862_197427 “图书馆”一词的由来 |《图书馆史话》展现图书馆千年发展历程【第25集】],搜狐,2019-07-05</ref>。14世纪以后巴黎大学的50多个学院都设有图书馆。牛津大学建于1163年,所属各学院的图书馆,如默顿学院图书馆(1377)、奥里尔学院图书馆(1375)等,也陆续建立起来。 欧洲许多大学都仿照它们的模式建立了图书馆。18世纪后大学图书馆广泛兴起。18世纪建立的着名大学图书馆有美国的耶鲁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俄国莫斯科大学等大学的图书馆;19世纪建馆的着名大学图书馆有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图书馆(1838)、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1867)、 [[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1885)、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1892)、 英国的达勒姆大学图书馆(1832)、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1880)和利物浦大学图书馆(1882)等。
===19世纪后半叶===
19世纪后半叶,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大幅度增长。其中德国的大学图书馆在藏书质量和管理方面都很出色,成为当时各国学术图书馆的楷模。1875年格丁根大学、海德堡大学、 [[ 莱比锡大学 ]] 、布雷斯劳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都已有30~40万册,并向校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开放。进入20世纪以后, 在西方发达国家, 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更加迅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以前,美国和加拿大藏书超过 100万册的大学图书馆不到10所,到80年代中期则已有60多所,其中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达1100万册。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苏联的莫斯科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德国的格丁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等大学图书馆,都是世界着名的大学图书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 ]] 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大学图书馆,如1894年建立的圣约翰大学、1895年建立的天津西学堂、1897年建立的南洋公学师范学院、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大学的图书馆。到1987年 6月中国共有普通全日制<ref>[https://www.sohu.com/a/466430449_120200715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看中全日制!],搜狐,2021-05-14</ref>高等院校图书馆1053所,另有5000多个资料室(情报室),馆藏文献总量为3亿册(件)(数字均未包括台湾省 )。 [[ 北京大学图书馆 ]] 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见中国图书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事业。
==主要任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 [[ 科学 ]] 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任务包括:①采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和管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文献资源保障。②开展阅览和读者辅导工作。③开展读者 [[ 教育 ]] ,培养师生的情报意识和利用文献情报的技能。④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开发文献情报资源。⑤统筹、协调全校的文献情报工作。⑥开展馆际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参加全国图书馆和情报事业的整体化建设。⑦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2016年初,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 [[ 学校 ]] 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 [[ 学术 ]] 研究,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研究成果。支持图书馆积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图书馆应鼓励馆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条件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科研课题。
此外,高等学校要把图书馆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包括 [[ 文献 ]] 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运行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办公费等。
==基本特点==
①读者需求具有稳定性。由于高等学校主要是向 [[ 学生 ]] 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加上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一般也比较稳定,因此读者对教学参考书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是经常性的、比较稳定的。
②读者用书具有集中性。由于教学按 [[ 教学 ]] 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有统一的进度,读者用书具有较强的集中性:一是用书的品种集中于正在进行教学的有关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刊上;二是读者对教学参考书的用书时间集中。为此,图书馆对需求量大的参考书一般都保证一定的复本量。
③文献的收集和 [[ 组织 ]] 管理须适应本校的特点。在文献收集上以本校专业设置和科学研究项目为依据,全面收藏专业文献,重点收藏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文献,适当收藏一般文献。藏书要能反映当代科学发展水平。在组织管理上可根据本校情况划分为文科、理科书库及阅览室,也可按专业组织藏书和划分阅览室,还可按教师、 研究生、 [[ 大学生 ]] 分别设置阅览室或图书馆(分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高等学校图书馆考虑到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师在文献需求和利用上的区别,常单独设立本科生图书馆,集中收藏那些利用率较高、复本较多的常用教学参考文献。这样做的优点是使不同读者分流,减少相互间干扰,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④总图书馆与系(院、所)图书馆(资料室)须互相配合,各负其责。总图书馆一般收藏各个专业的基本理论着作。各科综合性、交叉、边缘与新兴学科的文献和各种参考 [[ 工具书 ]] ,并适当收藏供课外阅读的书刊。 系(院、所)图书馆(资料室)主要收藏专业 [[ 资料 ]] ,尤其是较专深的专业资料和各种工具书。
==视频==
766,6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