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归线

增加 19 位元組, 2 年前
详细解释
[[ 南北回归线 ]] 就是南纬和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 [[ 北回归线 ]] :23°26′N, [[ 南回归 线23 线]]23 °26′S)。南回归线是太阳在 [[ 南半球 ]] 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26′,与纬度线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并始终在南纬23°26′附近和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
地球在围绕太阳 [[ 公转 ]] 时,地轴(地球[[自转]]轴,是一根通过地球南北两极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线)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南北回归线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
根据以上原理存在以下现象: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的方向都是正南方,看太阳要往南看,物体的影子朝北,比如中国的北京;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中午的时候,太阳都在正北方,看太阳要往北看,物体的影子朝南,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而两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中午时太阳的位置方向则随季节变换,有的时候在正南方,有的时候在正北方,有的时候(一年中只有两天,且不含两回归线及附近区域)是在头顶的正上方。以赤道为例,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中午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在人的头顶;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中午太阳偏北,到夏至日时太阳位置与地面夹角达到最小,太阳高度最低;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则相反。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和赤道相同的情况,只是根据所处区域纬度的不同,一年之内,太阳偏北的天数和偏南的天数有所差异,直射的日期各不相同。
 
==意义==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