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列夫.托尔斯泰

增加 90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姓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圖像 =[[File:托爾斯泰.jpg|缩略图|托爾斯泰][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7/08/1708051026121456-500x400.jpg 原圖鍊接][http://www.epochtimes.com/b5/17/8/5/n9499952.htm 來自大紀元時報的圖片]]]|圖像說明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7/08/1708051026121456-500x400.jpg 原圖鍊接][http://www.epochtimes.com/b5/17/8/5/n9499952.htm 來自大紀元時報的圖片]|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28|09|09}}|出生地點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10|11|20|1828|09|09}}|逝世地點 =|國籍 =蘇俄|別名 =|職業 =文學家,哲學家|活躍時期 =|知名原因 =|知名作品 = 《战争与和平》</br>}}'''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俄國]]人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17/8/5/n9499952.htm 追尋「道」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大紀元時報]</ref>
1,1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