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赋役

增加 3,55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赋役</big> ''' |- | File:赋役.png|缩略图|居中|[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赋役</big> '''

|-

|
[[File:赋役.pn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773912b31bb05111d3926d3b7adab44bede084?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8%B5%8B%E5%BD%B9/5210319/1/a8773912b31bb05111d3926d3b7adab44bede084?fr=lemma&ct=single#aid=1&pic=a8773912b31bb05111d3926d3b7adab44bede084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赋役,汉语词汇。

拼音:fù yì

释义: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2、分配徭役。

'''中文名''':赋役

'''属性''':制度

'''影响''':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包含''':赋税和徭役

=='''词目'''==

赋役

=='''拼音'''==

fù yì

=='''引证解释'''==

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清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

《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

《清史稿·食货志二》:“ 世祖入关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2、分配徭役。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 西川节度使高骈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相关链接'''==

赋役是古代政府财政实物形式、货币形式、力役形式收入的总称。赋,最早指军赋,是政府为了进行战争而无偿地向人民征取的实物、货币和兵役。《汉书·刑法志》就曾有殷周“因井田而制军赋”的记载,规定地方1里为井,16井为丘,出戎马1匹,牛3头;4丘为甸,出戎马4匹,兵车1乘,牛12头,甲士3人,步卒72人。役,最早指劳役,是政府为了修筑各项国防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宫室工程而向民间征发的劳动力。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最初,周王室和诸侯向臣属定期征用兵杂、武器、衣甲等,称赋;征收农产品称税或租。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秦汉起,按田地、人丁、[[户籍]]征收赋税。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清[[雍正]]时实行[[摊丁入地]],赋税就专指[[田赋]],而将盐、铁、茶、酒以及行商、典当、契约等的征课统称征榷或杂税。清末,习惯上把赋税作为多种税课的统称。起初,赋包括军役。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秦代规定,男子22岁起,每年在郡县服军役一月,称更卒,在中央服役一年,称正卒,屯边一年,称戍卒。<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8%B5%8B%E5%BD%B9&query=%E8%B5%8B%E5%BD%B9&srcid=28232&from=kg0&from=kg0#detailmean   赋役],百度汉语,引用日期2018-12-1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8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