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
次編輯
變更
经史子集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经史子集</big> ''' |- | File:经史子集.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经史子集</big> '''
|-
|
[[File:经史子集.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NT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8F%E5%8F%B2%E5%AD%90%E9%9B%86/452853/1/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fr=lemma&ct=single#aid=1&pic=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中文名''':经史子集
'''定义''':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类型''':古籍
'''分类方法''':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
=='''四部简介'''==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具体分类'''==
'''经部'''
经部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时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小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
'''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 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不久,又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二十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纪事本末]]:是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别杂史等:[[别史]],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杂史,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史评: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著;[[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
诏令[[奏议]]: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奏议,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传记: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史钞: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载记]]: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时令: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代修《四库全书》,沿用宋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玉烛宝典]]》、《[[四民月令]]》
地理:地志县志,记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等文字。
职官:历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书]]:政书,是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后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录:目录分类学的著述。
'''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後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
[[释家]]:释家即佛教。
[[法家]]: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杂家]]: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医家:即医学。
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
书画:书法图画
谱录:记载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的表册
[[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
[[蒙学]]:学童启蒙书籍。
'''集部'''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注:以上分类依照 清《四库全书》。
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经'''
易经:《归藏》《[[周易]]》《周易系辞》《周易集注系辞》《周易卦序论》《周易系辞义疏》
[[尚书]]:《古文尚书》《今字尚书》《尚书洪范五行传论》
[[诗经]]:《韩诗》《[[韩诗外传]]》《毛诗》
礼:《周官礼》《周官礼义疏》《周官礼图》《[[仪礼]]》《丧服经传》《集注丧服经传》《五服图》《[[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章句》《中庸讲疏》《礼论要钞》《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
乐:《乐社大义》《乐论》《古今乐录》《管弦记》《乐府声调》《乐经》《琴谱》《乐谱》《太常寺曲名》《历代乐名》《黄钟律》
春秋:《春秋经》《春秋左氏长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训》《[[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解诂]]》《[[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论》
[[孝经]]:《古文孝经》《集解孝经》《孝经义疏》《孝经敬爱义》《孝经义》《孝经义疏》《古文孝经述义》
[[论语]]、[[尔雅]]、五经总义:《论语》《集解论语》《论语释疑》《论语义疏》《孔子家语》《孔丛》《尔雅》《集注尔雅》《尔雅音》《[[广雅]]》《小尔雅》《[[方言]]》《五经大义》《五经通义》《六艺论》
[[纬书]]:《河图》《河图洛书》《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礼记默房》《乐纬》《春秋灾异》《春秋纬》《孝经勾命诀》《孝经援神契》《论语谶》
小学:《急就章》《[[千字文]]》《古今字诂》《说文》《字林》《[[玉篇]]》《音书考源》《声韵》《四声》《河洛语音》
'''史'''
上古:《[[战国策]]》《战国策论》《楚汉春秋》《古今注》《越绝记》《[[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魏武本纪》《吴书》《东观汉记》《后汉书音》《论三国志》《后汉纪》《三国志》《[[晋书]]》
中古:《[[宋书]]》《齐书》《梁书》《齐纪》《梁史》《梁书帝纪》《[[陈书]]》《后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周史]]》《[[宋史]] 》《通史》
近古:《[[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
近现代:《[[清史稿]]》
'''子'''
儒家:《[[晏子春秋]]》《曾子》《子思子》《新语》《[[盐铁论]]》《[[说苑]]》《[[扬子法言]]》《[[潜夫论]]》《要览》
道家:《老子[[道德经]]》《老子义疏》《[[文子]]》《鹖冠子》《[[列子]]》《[[庄子]]》《南华论》《抱朴子内篇》《孙子》《夷夏论》《玄子》《广成子》
[[法家]]:《[[管子]]》《[[商君书]]》《[[慎子]]》《[[韩子]]》
名家:《[[邓析子]]》《[[尹文子]]》《士品》《[[人物志]]》
[[墨家]]:《[[墨子]]》《隋巢子》
[[纵横家]]:《[[鬼谷子]]》
兵家:《[[孙子兵法]]》《太公六韬》《[[太公金匮]]》《周书阴符》《大将军兵法》《[[象经]]》《玄女战经》《兵法三家军占秘要》《棋图势》《围棋品》《棋法》《二仪十博经》
[[杂家]]:《[[白虎通义]]》《[[抱朴子外篇]]》《博览》《[[古今注]]》
农家:《[[齐民要术]]》《四人月令》《禁苑实录》
天文:《[[周髀]]》《浑天义》《天文集占》《天文集要钞》《星占》《京氏释五星灾异传》《洪范占》《二十八宿分野图》
历数:《[[四分历]]》《七曜历术》《漏刻经》《历注》《[[九章算术]]》《孙子算经》《黄钟算法》《二十八宿分野图》
五行:《九宫行棋经》《地形志》《周易占》《周易通灵决》《东方朔书》《五姓岁月禁忌》《九天嫁娶图》《占梦书》《灶经》《祥瑞图》《灾异图》《宅吉凶论》
[[医家]]:《[[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张仲景方》《华佗方》《[[素问]]》《[[针灸甲乙经]]》《明堂孔穴图》《[[灵枢经]]》《养生要集》《神仙服食经》《食经》《脉经》《种植药法》《黄帝养胎经》《针灸图要决》《养生术》
小说家:《[[博物志]]》《[[太平广记]]》
'''集'''
文集:《[[楚辞]]》《司马相如集》《贾逵集》《何晏集》《杜预集》《韩康伯集》《陶弘景集》《乐府新歌》《女鉴》<ref>[https://www.isolves.com/qt/wh/2020-09-08/30375.html 什么是经史子集?集为何排在最末],简易百科, 2020-09-0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经史子集</big> '''
|-
|
[[File:经史子集.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NT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8F%E5%8F%B2%E5%AD%90%E9%9B%86/452853/1/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fr=lemma&ct=single#aid=1&pic=37d3d539b6003af33a873d465a61d15c1038534318cb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中文名''':经史子集
'''定义''':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类型''':古籍
'''分类方法''':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
=='''四部简介'''==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具体分类'''==
'''经部'''
经部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时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经学史及小学类:经学史即[[经学历史]],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
'''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 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不久,又将《清史稿》合编其中,合称《[[二十六史]]》。
编年: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纪事本末]]:是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别杂史等:[[别史]],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杂史,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史评: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著;[[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
诏令[[奏议]]: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奏议,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传记: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史钞: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载记]]: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时令:图书分类目录名。 宋以前有关时令的书籍,都入子部农家,但诸书所载,上自国家典制,下至民间风俗,不仅仅限于农事,故《中兴馆阁书目》,另列时令一类。 清代修《四库全书》,沿用宋人旧例,仍立时令一目。《[[玉烛宝典]]》、《[[四民月令]]》
地理:地志县志,记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等文字。
职官:历代官制。如《[[唐六典]]》、《周官》。
[[政书]]:政书,是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政书可分成两大类,一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另一种是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后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目录:目录分类学的著述。
'''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後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
[[释家]]:释家即佛教。
[[法家]]: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杂家]]:寥寥不能成类者,并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纤琐]]者谓之杂品......
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医家:即医学。
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
书画:书法图画
谱录:记载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的表册
[[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
[[蒙学]]:学童启蒙书籍。
'''集部'''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注:以上分类依照 清《四库全书》。
总集: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别集:相对总集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
[[楚辞]]:为骚体类文章。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文评]]:收录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书籍。
曲: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
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经'''
易经:《归藏》《[[周易]]》《周易系辞》《周易集注系辞》《周易卦序论》《周易系辞义疏》
[[尚书]]:《古文尚书》《今字尚书》《尚书洪范五行传论》
[[诗经]]:《韩诗》《[[韩诗外传]]》《毛诗》
礼:《周官礼》《周官礼义疏》《周官礼图》《[[仪礼]]》《丧服经传》《集注丧服经传》《五服图》《[[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章句》《中庸讲疏》《礼论要钞》《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
乐:《乐社大义》《乐论》《古今乐录》《管弦记》《乐府声调》《乐经》《琴谱》《乐谱》《太常寺曲名》《历代乐名》《黄钟律》
春秋:《春秋经》《春秋左氏长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训》《[[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解诂]]》《[[春秋繁露]]》《春秋决事》《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论》
[[孝经]]:《古文孝经》《集解孝经》《孝经义疏》《孝经敬爱义》《孝经义》《孝经义疏》《古文孝经述义》
[[论语]]、[[尔雅]]、五经总义:《论语》《集解论语》《论语释疑》《论语义疏》《孔子家语》《孔丛》《尔雅》《集注尔雅》《尔雅音》《[[广雅]]》《小尔雅》《[[方言]]》《五经大义》《五经通义》《六艺论》
[[纬书]]:《河图》《河图洛书》《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礼记默房》《乐纬》《春秋灾异》《春秋纬》《孝经勾命诀》《孝经援神契》《论语谶》
小学:《急就章》《[[千字文]]》《古今字诂》《说文》《字林》《[[玉篇]]》《音书考源》《声韵》《四声》《河洛语音》
'''史'''
上古:《[[战国策]]》《战国策论》《楚汉春秋》《古今注》《越绝记》《[[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魏武本纪》《吴书》《东观汉记》《后汉书音》《论三国志》《后汉纪》《三国志》《[[晋书]]》
中古:《[[宋书]]》《齐书》《梁书》《齐纪》《梁史》《梁书帝纪》《[[陈书]]》《后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周史]]》《[[宋史]] 》《通史》
近古:《[[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
近现代:《[[清史稿]]》
'''子'''
儒家:《[[晏子春秋]]》《曾子》《子思子》《新语》《[[盐铁论]]》《[[说苑]]》《[[扬子法言]]》《[[潜夫论]]》《要览》
道家:《老子[[道德经]]》《老子义疏》《[[文子]]》《鹖冠子》《[[列子]]》《[[庄子]]》《南华论》《抱朴子内篇》《孙子》《夷夏论》《玄子》《广成子》
[[法家]]:《[[管子]]》《[[商君书]]》《[[慎子]]》《[[韩子]]》
名家:《[[邓析子]]》《[[尹文子]]》《士品》《[[人物志]]》
[[墨家]]:《[[墨子]]》《隋巢子》
[[纵横家]]:《[[鬼谷子]]》
兵家:《[[孙子兵法]]》《太公六韬》《[[太公金匮]]》《周书阴符》《大将军兵法》《[[象经]]》《玄女战经》《兵法三家军占秘要》《棋图势》《围棋品》《棋法》《二仪十博经》
[[杂家]]:《[[白虎通义]]》《[[抱朴子外篇]]》《博览》《[[古今注]]》
农家:《[[齐民要术]]》《四人月令》《禁苑实录》
天文:《[[周髀]]》《浑天义》《天文集占》《天文集要钞》《星占》《京氏释五星灾异传》《洪范占》《二十八宿分野图》
历数:《[[四分历]]》《七曜历术》《漏刻经》《历注》《[[九章算术]]》《孙子算经》《黄钟算法》《二十八宿分野图》
五行:《九宫行棋经》《地形志》《周易占》《周易通灵决》《东方朔书》《五姓岁月禁忌》《九天嫁娶图》《占梦书》《灶经》《祥瑞图》《灾异图》《宅吉凶论》
[[医家]]:《[[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张仲景方》《华佗方》《[[素问]]》《[[针灸甲乙经]]》《明堂孔穴图》《[[灵枢经]]》《养生要集》《神仙服食经》《食经》《脉经》《种植药法》《黄帝养胎经》《针灸图要决》《养生术》
小说家:《[[博物志]]》《[[太平广记]]》
'''集'''
文集:《[[楚辞]]》《司马相如集》《贾逵集》《何晏集》《杜预集》《韩康伯集》《陶弘景集》《乐府新歌》《女鉴》<ref>[https://www.isolves.com/qt/wh/2020-09-08/30375.html 什么是经史子集?集为何排在最末],简易百科, 2020-09-0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