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048
次編輯
變更
法兰克福图书馆
,無編輯摘要
'''法兰克福图书馆'''全称德意志国家图书馆(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联邦 [[ 德国 ]] 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做为非借阅图书馆,德意志图书馆承担着从1913年以来所有 [[ 德语 ]] 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该图书馆还负责制定德国国家书目。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承担整个德意志图书馆网上书目(OPAC)的改进和编辑、图书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负责德意志图书馆的构建和 [[ 领导 ]] 。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还提供国家图书书目服务。
===基本概况===
===德国国家图书馆===
由于德国一直以来的联邦制和历史问题,在其 [[ 历史 ]] 上从来没有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性 [[ 图书馆 ]] , 倒是德国境内几个大政治区域性图书馆扮演了国家图书馆的角色。这些图书馆分别是:
●巴伐利亚洲的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
●普鲁士时期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现在的 [[ 柏林国家图书馆]](全称:德国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
●德意志图书馆(由莱比锡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和在柏林的德国国家 [[ 音乐 ]] 档案馆组成)
===基本情况===
在德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从来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国家图书馆。两德在统一前和统一后,国家图书馆的职能都分别由几个图书馆共同承担。统一前,东德有两个国家图书馆,它们是:设在莱比锡的德意志图书馆和设在东柏林的德国国家图书馆。在西德有3个国家图书馆,它们是:设在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图书馆;设在西柏林的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和设在 [[ 慕尼黑 ]] 的巴伐利亚州图书馆。
两德的统一,使新的行政与 [[ 政治 ]] 机构取代了前东德各个领域的这些机构,政府管理体制的改变,直接影响到 [[ 国家 ]] 、地区及地方各级文化教育机构和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变。国家图书馆也不例外,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首先面临的便是机构的改制。
为此,在统一前5个月成立了由两德 [[ 政治家 ]] 和图书馆专家组成的图书馆工作组,商讨有关统一后的图书馆事务。它作为立法咨询机构,为《联邦统一法令》中有关图书馆业的条款提出建议,作出了统一后德国图书馆联合计划。根据协议,统一后的德意志图书馆由以下3部分组成:莱比锡的德意志图书馆、 [[ 法兰克福 ]] 的德意志图书馆以及柏林德国音乐档案馆合并而成,性质为参考图书馆。于是根据1990年10月3日的统一法令,1912在莱比锡成立的德意志图书馆、1947在法兰克福成立的德国图书馆与1970年成立的柏林德国音乐档案馆部合并为新的德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为克劳斯-迪特尔·莱曼教授,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前两馆作为德国两个书目中心并存的局面。
莱比锡的德意志图书馆建于1912年10月3日。它是在德国书业联合会的倡导和推动下,由德国书业联合会、莱比锡市和萨克森州三方签定协议而成立的。最初经费由书商负担,1921年因财政危机, [[ 国家 ]] 开始给予援助,1923年正式由国家接管。1933至1945年 [[ 希特勒 ]] 政权统治时期使该馆对外关系几乎中断,在1944年甚至停止阅览,1945年11月重新开放。二次大战后德国分裂,使位于当时苏军占领区的莱比锡馆失去了德国藏书中心的地位,变成原东德的国家图书馆。
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图书馆是在着名图书史学家和图书馆学家H.W.艾泼海姆和出版家G.K.肖艾尔的倡议和努力下,经美军占领区军事当局、法兰克福市政府及德国书商协会同意,于1946年12月建立的。1969年3月,原西德政府颁布 [[ 法令 ]] ,确定该馆为联邦政府直辖的独立法定机构,隶属联邦政府内政部。而在此之前,它由黑森州政府、德国专业协会和法兰克福市共同导。1970年在柏林建立了德国音乐档案馆,作为法兰克福馆的一个分馆开展 [[ 工作 ]] 。
由于德国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在图书馆 [[ 事业 ]] 管理体制上,根据德国基本法,各州在文化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对图书馆事业没有很大的管辖权。联邦文化与传媒部中的有关部门对德国图书馆业起着总的协调和咨询作用。
就国家立法而言,德国至今没有一部全联邦性的图书馆法。在两德统一之前,东德政府曾在1968年由部长 [[ 会议 ]] 发布民主德国图书馆法,1971年又重新颁布经过修订的《图书馆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图书馆的职责、行政组织及有关业务等。1960年和1970年两次立法使莱比锡的德意志图书馆获得缴送本权。1969年3月,西德政府通过了《关于德意志图书馆的法令》,给予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图书馆以国家图书馆法律地位,成为联邦实体。根据1970年12月的《呈缴本法》,该馆正式依法接受联邦德国出版物缴送本。总之,根据1969年3月31日《关于德意志图书馆的法令》及1990年10月3日的《联邦统一法令》:德国所有的 [[ 出版物 ]] ,无论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都必须呈缴2册,除了传统的书本形式的出版物外,缩微品、视听资料、以及物理形式的电子出版物也包括在内。这些法律的颁布,为国家图书馆提供了法律依据,使东德莱比锡德意志图书馆和西德法兰克福德意志图书馆成为国家法定缴送本图书馆和国家书目中心。两德统一之后,尽管两馆进行合并,但法律所赋予的国家图书馆地位仍然保留着,并共同 [[ 继续 ]] 履行其职责。
作为藏书中心和书目信息中心,德国国家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地收藏自1913年以来在德国国内 [[ 出版 ]] 的各种图书、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国外出版的德语文献、德文着作的外文译本、有关德国的外文出版物及1933至1945年间被法西斯驱逐的德国流亡者的作品并编辑文献目录。为此,莱比锡馆和法兰克福馆合并后,两馆均继续作为国家法定缴送本收藏单位,但各有所侧重。法兰克福馆重点收藏1945年以来的出版物,莱比锡馆负责收藏1913年以来的所有出版物。按照法律,德国的各出版商将首次发行的出版物在一周内需缴送两本给德国国家图书馆。该馆同时也接受瑞士和 [[ 奥地利 ]] 出版商自愿赠送的德语出版物。
资料的使用和管理有一定之规;出版物加工 [[ 严格 ]] 遵照莱比锡及法兰克福的工作系统以保证馆藏完整及服务适度。此外,德意志图书与文献博物馆、流亡文献博物馆和安妮-弗兰克-肖图书馆坐落在传统资料丰富的莱比锡图书馆内;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负责开发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这包括管理中央 [[ 数据库 ]] 。法兰克福中心还负责生产、销售和征订国家书目。2000年6月1日德国图书馆研究院将编目代码领域的标准规范工作转移给德国国家图书馆,新的图书馆标准办公室成为该馆的一个部门。
在业务方面,合并后的两馆有所分工。法兰克福馆负责开发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包括管理中央数据库,进行 [[ 数据 ]] 加工、书目生产、标准化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此外,1933-1945年德国流亡档案由法兰克福馆收藏。莱比锡馆重点发展图书保护技术并且是图书印刷史研究中心,那里设有德意志图书与文献博物馆、1933-1945年流亡文献博物馆和安妮-弗兰克-肖-图书馆,安妮-弗兰克-肖-图书馆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德国柏林音乐图书馆则负责对印刷型和录制的音乐作品进行加工和编制书目,1991年该馆兼并了德国 [[ 作曲家 ]] 与音乐研究家协会的音乐信息中心。
在合并前,莱比锡馆和法兰克福馆各自编制国家书目。莱比锡馆自1931年起出版《德国国家书目》,法兰克福馆在1947年创刊《德国图书馆书目》,1953年更名为《德国书目》。合并后,莱比锡馆的《德国国家书目》停刊,两馆的国家书目编制工作合二为一,1991年起由法兰克福馆统一 [[ 出版 ]] 联邦德国国家书目,称《德意志国家书目及德语国家出版物书目》。书目分为:
A辑-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 [[ 期刊 ]] 、录音磁带、视听媒体,周刊及月刊。
B辑-非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印刷品及其它 [[ 媒体 ]] 资料,周刊。
C辑- [[ 地图 ]] 目录,季刊。
D辑-A和B辑累积半年刊。
E辑-德国 [[ 图书 ]] 书目索引,5年累积本。
F辑-新刊及更名连续性出版物目录。
G辑-德文书译本及论述德国的着作目录。
H辑-德国高校学位 [[ 论文 ]] 及考级论文目录。
M辑-音乐书目,周刊。
BB辑-各类书目总索引,年刊。
德国国家图书馆代表联邦德国参与国际图书馆行业的活动。该馆具有国家图书馆的两项基本职能,依法接受国家出版物的缴送本和编制国家书目。在编目上,德国国家图书馆是全国的书目中心,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并积极参与国家情报 [[ 系统 ]] 的建设,发展自动化网络和国际联机服务。
德国经济影响了经费来源,为使经费来源多样化,政府已要求一些专业性图书馆通过 [[ 科技 ]] 咨询创收,用于补充图书馆日常开支。书商业已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文献服务与图书馆展开竞争,如LINK系统在网上提供检索,对购买 [[ 网络 ]] 版许可权者联机提供全文。该系统还有网络信息化服务的多项功能,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构成有力的挑战。
==馆藏实力==
===莱比锡国家图书馆===
件, , 其中: : 现刊53,424种, , 缩微品414,000件, , 电子出版物9,229件; ; 影像制品2,036件; ; 学位论文940,712份; ; 地图168,045张; ; 乐谱256,964件; ; 音乐文献159,030件; ; 手稿100件; ; 版画和图片43,730件;古籍758卷; ; 流亡者文献28,857件; ; 德文译本172,448册。 主要负责珍贵图书的 [[ 保护 ]] 与收藏。
===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
件,其中:现期期刊43,271种,缩微品636,481件,电子出版物10,581件,影像制品5,100件,学位论文666,040份,地图126,784张, [[ 照片 ]] 和图片1,356张,散页印刷品1,656张,流亡者文献175,326件(包括手稿146,033件)。 承担整个德意志图书馆网上书目(OPAC)的改进和编辑、图书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负责德意志图书馆的构建和 [[ 领导 ]] 。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还提供国家图书书目服务。
===德国国家音乐档案馆===
位于 [[ 柏林 ]] 的德国国家音乐档案馆890,000件音乐文献:录音资料650,000和336,000件乐谱。主要负责音像制品的收集、编辑、保护和其书目的制作。
==其他信息==
馆舍建筑方面,莱比锡馆的馆舍建于1916年,二次大战中未遭破坏。1949年原东德成立后,曾建造过馆舍,设有4个阅览室和3个专门研究室,共有520个座位。两德统一与法兰克福馆合并后,1992年起对馆舍进行了改建并采取了保护措施,计划2005年全面竣工。
法兰克福馆的第一座馆舍建于1959年,馆内有阅览座位190个。以后馆舍几经扩建仍不能满足需要。自1992年起,该馆在法兰克福北部开始建设新馆,使用 [[ 面积 ]] 为4.8万平方米,地下书库面积3万 [[ 平方米 ]] ,设有350个阅览座位。新馆1997年5月14日正式开馆。
馆舍面积:莱比锡馆16,850平方米,法兰克福馆48,000平方米,总计64850平方米(不含柏林馆)。
普鲁士时期的普鲁士国家图书馆,现在的柏林国家图书馆(全称:德国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
德意志图书馆(由莱比锡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和在 [[ 柏林 ]] 的德国国家音乐档案馆组成)
===图书购置===
德国法律规定每本在德国出版的书必须由 [[ 出版社 ]] 免费寄给德意志图书馆2册,莱比锡国家图书馆和法兰克福国家图书馆各一册。德意志图书馆的书籍购置主要用于在德国以外出版的德语书籍。
==组织机构==
在行政组织上有4个机构:
1、行政委员会。为最高权利机构,决定全馆政策及经费,批准馆长的计划及预算。委员有联邦政府的4名代表,其中文化与传媒部专员2人;德国科学联合会、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市 [[ 政府 ]] 代表各1人、德国书业联合会代表3人及德国音乐出版联合会代表1人,总计11人组成。
2、馆长按照行政委员会意愿掌管全馆事务。下设两名副馆长,分管莱比锡和法兰克福馆馆务。
3、顾问委员会。由图书馆 [[ 信息 ]] 业、出版业、书业三方面的12位知名人士组成,对行政委员会作重要建议和提出新计划。
4、音乐顾问委员会。由音乐界、音乐资料出版界和录音媒体方面的12位音乐图书馆、音乐出版界、唱片图书馆和 [[ 唱片 ]] 业专家组成。
隶属关系
职能
其职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家图书馆的规定:搜集完整 的20 的[[20 世纪 ]] 以来的德文文献,负责收集和长期保存1913年以来德国及德文出版物,1913年以来国外有关德国的外文出版物,保存使用德语国家的文化遗产;德国国家图书馆与出版业和书商建立良好关系;作为国家书目信息中心清楚地界定书目所收出版物的范围和新形式;并代表德国参与国际图书馆界的活动。归纳起来为:
1、德国的文献中心。
2、德国音乐 [[ 文献 ]] 中心。
3、全国书目中心。
人员
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国家 [[ 公务员 ]] 。他们是政府的民事官员,薪水由国家发给。馆员分三等:初级馆员、中级馆员和高级馆员。作为公务员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晋升需完成规定的专业培训课程,通过国家资历 [[ 考试 ]] 。该馆现有工作人员650多名,人员开支4911万马克(1998)。
经费
德意志图书馆受联邦政府拨款,也接受德意志研究会和其它机构的资助。1998年预算6,863万德国马克,主要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德国 [[ 经济 ]] 不景气影响了经费来源,为使经费来源多样化,政府已要求一些专业性图书馆通过科技咨询创收,用于补充图书馆日常开支,但所有的服务都不必上增值税。
===用户服务===
该馆具有研究图书馆的性质,对公众开放。年满18岁的 [[ 公民 ]] 可进馆阅览。注册读者40,000人,每年接受借阅请求约70万多次;满足文献需求755,895件;阅览室接待的读者达50万人次左右,平均每天1500余人次;参观者30万人次;每日网站点击15,400次。
馆内资料不外借,在地区馆未收藏的资料,可通过馆际互借借阅,但一般只提供复制品,供地区馆 [[ 读者 ]] 使用。德国国家书目可用于采选、加工及信息处理,其CD-ROM版含机读格式可供编目,主要用于书目查询。德意志图书馆是一所非借阅图书馆,读者只能在阅览室里阅读。图书馆规定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可以办理阅读卡,每张年卡38欧元(2007年3月)。
==基本简介==
法兰克福的德国馆是世界上第一个用 [[ 计算机 ]] 编制国家书目的图书馆。1966年它和联邦德国情报与文献协会合作,完成了由数据处理设备生产出《德国书目》的基础目录及累积目录。该馆开发了机读目录交换格式(MAB格式),以后经过改进成为MAB2,目前一些地区性图书馆联合体正逐渐采用MAB2格式。
德国馆自1972年着手建立书目资料库,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并发行其磁带版和光盘版,向读者提供联机检索服务。该数据库现有242万条记录,可通过电话网、通讯网、科学网、欧洲网和 [[ 因特网 ]] 进行检索。此外该馆还提供英国国家书目和意大利国家书目的磁带和磁盘目录、德国国家书目的主题词缩微片和国家书目的ISBN索引缩微片。与柏林国立图书馆及巴伐利亚州图书馆共同开发了团体着者名称规范数据库,与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联合建立关键词规范数据库。
===编目服务===
德国馆还开展了图书在版编目服务,供各图书馆 [[ 参考 ]] 。广泛的书目情报服务为德国图书馆界提供了极大方便,成为这些馆日常服务工作的基础。近年与其它图书情报机构一起研制德意志图书馆联合体开放网络系统DBV-OSI-II项目。该馆为项目的主持者。此网络 [[ 系统 ]]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文献采购、着录、检索和提供利用,加快馆际互借速度,并为欧洲各图书馆和专业信息中心的联网创造条件。
德国馆还参与欧共体的欧洲计算机目录联网 [[ 工程 ]] 。与瑞典、比利时、荷兰一起开发了一个软件包,分析和预测欧洲图书市场,提供给读者参考。
为实现全球书目数据的交换和 [[ 使用 ]] ,1990年起国际图联在法兰克福馆开展了两个大型的科研项目,即全世界书目控制工程和国际UNMARC格式研究,在这当中德国国家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
===评价===
另外,莱比锡馆在图书保护方面颇有建树。该馆具有丰富的特藏,设有一个图书保护中心,承担着国际图联开展的图书防腐与保护的项目。1994年以后配置了一台纸张成批脱酸机,用先进的技术对含酸的书籍进行脱酸处理。目前该馆是 [[ 世界 ]] 上唯一拥有这种设备和技术的图书馆。1998年该图书保护中心从图书馆分离出去成为一个有限公司。
===联机检索===
通过Z39.50--Gateway可进行法兰克福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德文,免费);法兰克福馆联机公共目录直接查询(德文,免费);通过Telnet可进行莱比锡馆公共目录查询(德文,免费);德国国家图书馆万维网 [[ 服务器 ]] 。
==参考文献==
[[Category:026 普通圖書館;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