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启平

增加 1,0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朱启平
| 外文名 = qipingzhu
| 图像 = [[File:Zzzzzzzzzzzzzzzzzzzzzz.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朱启平作家%20图片&step_word=&hs=2&pn=1&spn=0&di=103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035352479%2C2765085247&os=2567502132%2C2093244735&simid=3420406120%2C250989280&adpicid=0&lpn=0&ln=190&fr=&fmq=1550758155622_R&fm=detail&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17kqk.com%2Fuploads%2Fallimg%2F160415%2F233P935G-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80hqh_z%26e3Bv54AzdH3F4AzdH3Fetjo_z%26e3Brir%3Fwt1%3D9amdd&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原图链接]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1362518&di=2a3c47da6803e3ae5b891f90d6ce8165&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www.17kqk.com%2Fuploads%2Fallimg%2F160415%2F233P935G-0.jpg 来自百度网]]]
| 图像说明 = 朱启平|center
| 出生日期 = 1915年11月
| 职业 = 记者
| 知名作品 =《落日》 <br> 《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 <br>《伟大的平凡》}}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朱启平</big>'''(1915年11~1993年),原名朱祥麟,1915年11月生于 [[ 上海 ]] ,祖籍 [[ 浙江 ]] 海盐。著名的新闻记者,1945年9月2日,朱启平作为 [[ 《大公报》 ]] 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在[["密苏里"号战舰 ]] 上,目睹了中国和其他 [[ 反法西斯盟国 ]] 接受 [[ 日本投降 ]] 仪式的全过程,当即写下长篇通讯 [[ 《落日》]]<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61b9f0102xtzr.html ]新浪博客</ref>。 1941年 [[ 太平洋战争 ]] 爆发后,1944年盟军开始反攻,他向报社领导胡政之建议:应派记者于世界各大战区,亲临其境,向中国人民报,此文发表后,反响强烈,这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此文现已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由于他在 [[ 二战 ]] 中国际大局报道和对日作战报道方面的成就,他被誉为"《大公报》继范长江之后的又一个杰出记者。"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 [[ 北平燕京大学 ]] 医学预科。 [[ 一二九运动 ]] 爆发,为参加学生运动,他弃医改读新闻。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北平,他辍学南下,后转到复旦大学。之后,他辗转到了 [[ 重庆 ]] ,先后在《新蜀报》和《国民公报》工作两年。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4年盟军开始反攻,他向报社领导胡政之建议:应派记者于世界各大战区,亲临其境,向中国人民报报道战况。1945年9月2日,朱启平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写下大量通讯。抗战胜利后,朱启平奉派赴美国任驻美特派员兼驻联合国记者,其间写了《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等不少精彩的通讯。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虽然他的两个弟弟均在台湾政界和商界身居要职,他却毅然偕妻子经 [[ 香港 ]] 回国迎接解放。<p style="text-indent:2em;">新中国成立后,朱启平参加创办每日 [[ 《英文参考消息》 ]] 。1951 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在战火中采访停战谈判。美军飞机多次袭击代表团驻地,大部分记者都撤离了,朱启平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在 [[ 朝鲜 ]] 坚持到了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的那一刻。<p style="text-indent:2em;">从朝鲜回国后,他任香港大公报驻京记者。反右运动中,朱启平被打成右派,被遣送至北大荒劳改农场。1960年经廖承志提名,朱启平调到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 教外语。及至"文革",他这'摘帽右派'又被揪斗,惨遭迫害。<p style="text-indent:2em;">1978年,朱启平调到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部副主任,次年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197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凭吊 [[ 戴高乐 ]] 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一时为人们所传诵。<p style="text-indent:2em;">1985年退休,1990年移居 [[ 美国加利福尼亚 ]] ,1993年末病逝家中。
== 人物评价 =
"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杰出的战地记者朱启平
== 参考文章 外部链接 ==
990
次編輯